“坐在那不动,都出一身汗”“开车时,驾驶座都被晒得烫人”……尽管已经立秋了,大连的高温天气,仍让市民感受到了一次桑拿天的威力。更让一些市民感到不适的是,当从高温的户外忽然进入一些空调房时,那种速冷的温差变化。
对此,大连相关科室的医生表示,其实,与昨日的气温相比,迅速变换的温度则更加危险,很容易诱发一些危险的急症发作。记者实测:
户外和商场温差超过10摄氏度
医院8月11日15时,在大连中山区的一个居民小区,将温度计放在小区的绿化带附近3分钟后,温度计显示温度达到37摄氏度。
奥林匹克广场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里,将温度计放在商场里5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25摄氏度。两处的温度差超过10摄氏度。
此外,分别医院以及地铁车厢里进行了温度测试:在医院走廊里的温度是28摄氏度;而在地铁站的车厢里,温度计显示为26摄氏度。
室外商场“从户外的‘汗蒸房’里,忽然进入空调大开的商场里时,感觉温度一下就降下来了,身上凉飕飕的,一身汗马上就消了。”8月11日,市民李女士在朋友圈里分享后,不少人都有同感。还有人担心说,即使年轻人都觉得这样忽冷忽热有些受不了,对于老年人来说,会不会对血管有影响?
医生解读: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骤升解放军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付荣解释说,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多,血液浓度高,容易诱发心梗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而快速变化的温差,人们从高温的室外一头扎进冷飕飕的室内,使人体血管由原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收缩,引起血压波动、冠状动脉收缩、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更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急症的发病率。
此外,室内外温差太大容易导致感冒,严重的感冒会诱发心血管病的发作。
她建议,心血管病人要防止室内室外的温差过大,应该尽量在温度相对恒定的房间里,温度在26~28摄氏度时最适宜。如果感到闷热不适,可以打开空调,一旦在空调房里,就不要反复在户外室内进出,不要将空调房的温度调的太低,一般最低调到26摄氏度即可。
付荣也提醒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必须要外出时,应该避开高温阶段,还应该随身带一个小薄衫,当从高温的户外进入空调房时,可以先披上外衣,或者在阴凉处过度一下,以降低温差的影响。
神谷中医心血管专家史艳伶主任桑拿天为啥是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道坎?
大量出汗桑拿天尤其是潮湿、闷热的天气出汗最多。出汗过多就会造成体内水分、钾、钠等分子的丢失,出现水盐代谢紊乱。还会使血容量突然下降减少,血液黏稠度迅速上升,粘稠的血液容易凝聚,导致缺血、缺氧和血栓的发生。特别是在低钾状态下,最容易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严重者还会引发猝死。当环境温度超过40℃,中枢神经被热晕了,其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此时,排汗的功能完全丧失,而体内热量却仍然继续产生并积聚,各个脏器缺血、缺氧加重,心脏缺血、缺氧就会导致猝死的发生。
认识上的误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不少患者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夏天桑拿天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直接影响到心肌供血的严重不足。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就会增加。
情绪所致心率增快及睡眠严重不足夏天高温出现的桑拿天,容易使人情绪不稳定,特别是患心血管病的患者,烦躁易怒。此外,天热睡眠质量就大打折扣。老年人平日睡眠就不足,遇到桑拿天,就更难入睡。睡眠不足,使心肌耗氧增加,这是心律失常的诱因之一。
安全度过桑拿天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饮食清淡,低脂膳食,保证有充分水摄入。
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和水对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十分重要。高温天注意饮食多样化,合理的饮食安排,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因此,盛夏高温时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每天进食保持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是最好的。在睡前半小时或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白开水。尽可能的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另外,老人夏季最好每餐都吃新鲜的,尽可能不吃剩饭剩菜,消除饮食不卫生的诱发因素。
心血管病人高温天戒酒、戒烟是必须的。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如出现心衰,应调节水盐。心衰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根据浮肿情况随时调整利尿药的用量,尽量不要让脚肿起来,不要出现疲乏无力感,一旦有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就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另外,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胸痛、气急、喘促要提高警惕,持续15分钟不医院就诊,持续30分钟以上者,即使医院检查。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者,比如原来散步较长距离没有问题的突然走米就走不动了,原来爬三四层楼没问题的,突然爬两层楼就心慌气急了,医院去诊治。
注意运动避开高峰期。“高峰期”是指上午6时~9时,该时段为冠心病的高发期。运动时间最好是安排在较凉爽的下午4时以后或晚上。锻炼时间不宜太长,当出现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的“桑拿天”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同时应注意避免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机的冷风长时间直吹,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三静”史艳伶主任介绍,中医认为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还应做到“三静”,即静心、静养、静胃。静心就是要防止情绪中暑,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静心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静养就是不宜大量运动尤其是不宜到人群太多的地方游玩。出门或者回家的时候给自己身体一个适应温差的过程,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猝死的发生。静胃就是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盐油摄入量,增加饮水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或不给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除了心血管病,
中暑、结膜炎、冠心病、风湿、痛风......
这些都是伏天的常见病。
小伙伴们该如何应对桑拿天,
桑拿天里又该躲避哪些毛病找上门呢?
我们一一道来。
1吃冷饮,更易中暑别以为中暑只发生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时,夏天的冰饮,一时痛快了,反而会让你更容易中暑:
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下降,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就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全身的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冰饮通过胃肠的速度要大大快于常温的食物,所含的热量,还会让暑热更容易侵袭。
建议:少吃冷饮,避免一次过量吃冷食。一旦出现中暑的症状,应迅速移动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裤,以便散热。在室外中暑的,可买冰镇矿泉水、冰雪糕等,冷敷于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做物理降温。出现神志不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心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会出现胸闷、心悸的症状,容易与中暑混淆。当患者在通风的空间,且环境温度在20℃左右,出现类似中暑的症状需要考虑其他疾病。
2空调风吹“歪”脸医生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高温开始后两个星期左右,中暑病人会明显增多。不过,目前因吹空调引起的感冒、发热的患者最多,而随着气温升高,不少人的脸被空调风“吹歪”了。
建议:大汗淋漓的状态下,不要直接对着风扇或空调吹。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8℃以上,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以免丧失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每天至少打开窗门一次,保持房间通风。
3戴个墨镜,避免伤眼高温天,眼科门诊遇到最多的就是结膜炎患者。“天气热、出汗多,细菌活跃度高,小孩子接触的事物多,摸来摸去很容易染上‘红眼病’。”医生提醒,一旦发病应立即就医,以防病情恶化或传染他人。
有不少传言说,去泳池会对眼睛造成损害,甚至染上结膜炎。诸力伟主任则认为,用于泳池消毒的消毒剂中,或含有对眼睛刺激的成分,但能否致病则跟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一般情况下,人体没有出现免疫问题,就不用过分担心,但在公共场合,要做好个人卫生。
除了结膜炎,高温天还需提防眼灼伤,尤其是儿童。
建议:家长要教孩子不要长期直视太阳,可以给他们买个正规的墨镜戴。不要戴三无产品的墨镜,质量差的塑料片戴久了,容易引起眼酸、头晕。但是,弱视的幼儿不要长时间戴墨镜,这类孩子视细胞功能相对低下,需要外界刺激成像。戴上墨镜后,对光的敏感度降低,不利于改善弱视,家长可以给这类孩子戴帽子、撑阳伞。
4贪凉,诱发风湿病从理论上讲,风湿没有季节性特点。但是,夏季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出现变化,大口吃冷饮,对湿热天气不注意,容易诱发风湿病发作。
有临床数据显示,每到这个季节,病人会激增,且多是老病号。医生强调,风湿病老病号夏季不能贪凉,吹冷风时注意关节保暖,穿长袖衣服和过膝裤子。另外,还要注意饮食不能贪冷。注意室内防湿邪侵袭,居住环境通风、干燥。
建议: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内温度不低于26℃。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或者风扇。在室内感觉凉,手脚有麻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活动。接受穴位贴敷。
5大汗淋漓,当心季节性皮炎高温天皮肤也很受伤,最常见的就是晒伤和出汗多引起的季节性皮炎。
在夏天午时,阳光会以90°的角度直晒,导致晒黑、晒伤。
建议:中午时间避开户外活动,如果要外出,一定要穿上长袖衣物、打上遮阳伞,从物理上将紫外线和皮肤隔开。天热出汗多还会引起季节性皮炎,导致身上起红斑,故而汗湿的衣服要勤换,澡要勤洗,避免汗水长期停留在身上。
来源:大连日报、新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