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电影原创
前几天,十点君推荐了一部“五月开播的四月新番”,
留言区的一条热评亮了。
如今的动画环境,似乎还真就是这样。
不管是本地道士还是外来和尚,一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稍有行差踏错,可能就与观众无缘了。
天马行空多险招,软萌低幼最安全。
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产动画着实经历过一段文学性与艺术性登峰造极的浪漫年代。
那么,今天不妨来聊一部央视出品,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童年回(阴)忆(影)——
本片改编自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
学界给《镜花缘》的评价是,融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以域外奇谈为假托,影射世俗,借以抒发愤世嫉恶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古书改编动画,对文本功底要求极高,同时也为主创提供了更多的猎奇空间。
这个“两头身”的“长脖子精”,就是我们的男主,唐傲。
无需架空历史,故事梦回大唐。
彼时,武则天废帝登基,铲除异己。
唐朝旧臣徐敬业、骆宾王起兵反叛,结果,兵败咸阳城外。
唐敖本已考上探花,只因和徐敬业是把兄弟,遂惨遭追杀。
无奈只能告别妻女,跟着财迷大舅哥林之洋和见多识广的船长多九公一同出海,
三个人一路上造访了一个个不同的国家,堪称中国版的《格列佛游记》。
同样的故事,也曾在年被上美影改编成四集定格动画《镜花缘》——
也是制作精良,短小精悍。
由于定格版特殊的创作方式,木偶相对写实,而央视版纸笔作画,视觉风格信马由缰,人物造型也极为大胆写意。
小时候看只觉得“怪”。
如今回头看,才发现:
每一笔怪诞的描画,背后都依托着反讽文学的辛辣。
而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又是如此鞭辟入里,让人拍案叫绝。
就拿开篇的君子国和小人国来说。
君子国人个个彬彬有礼,卑以自牧,甚至有些过犹不及。
布店老版卖一匹绸缎只收一个铜板,买家不好意思要给一袋银子。
僵持不下,买卖也黄了。
老妇人刚买了一双鞋,老板马上追出来再赠送一只,妇人只能再买一只,老板就再送一只。
甚至就连蹴鞠比赛也要来回礼让。
我家球门常打开,对方请您踢进来。
好不容易有个正常人忍无可忍亲自下场,却因破坏规矩而被判学习礼仪三年。
怎么办呢?
瞎客气,反着来?
那就主动申请加刑,果然无罪释放。
好一个君子国,果然好机锋。
真正的君子讲规矩、会判断,有原则、有底线,如果连辨别非利弊的能力都被虚伪腐蚀掉了,那君子可比小人更懂得害人。
毕竟君子,又不是缺心眼子。
片中的君子国并不是君子之风的国度,而是对这种虚荣伪君子进行反讽。
故事后期主角团遭遇海盗,击垮海盗后发现这些人就是君子国的。
到了小人国,又是另一个极端。
从君子国出来后,主角团从渔夫手里花钱救下一个大喊救命的“小孩子”,
救完才发现这哪是什么孩子,根本就是个缩小版的成人。
虽然这个小人千恩万谢,还带着恩公们到上好的餐馆吃饭,结果却挤眉弄眼联合老板狠狠地宰了他们一刀。
气不过的大舅子准备去官府提告,出门时才看见牌匾上的字:
真是刀刀见血、斧斧掉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这里,出头冒尖者必须铲平。
谁显摆出来就先弄你一顿。
三人买了两桶淡水想要送到船上,
到码头只有短短6里的路,镖局却要半年才能送到。
因为所有人走路都这个样子。
忘恩负义、道貌岸然、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趁虚而入、指东说西,
嚼舌根、搅屎棍、红眼病……
只用短短一集,以上行径全部完美照顾到,文本堪称精彩绝伦,字字玑珠,无一闲笔。
而最让十点君瞠目结舌的,还是犬封国这集。
原著中,关于犬封国只在15回开篇一笔带过:
正自闲谈,忽觉一股酒肉之香。唐敖道:“这股香味,令人闻之好不垂涎!茫茫大海,从何而来?”多九公道:“此地乃犬封境内,所以有这酒肉之香。‘犬封’按古书又名‘狗头民’,生就人身狗头。”唐敖道:“‘犬封’二字,小弟素日虽知,为何却有如此美味,直达境外?这是何故?”多九公道:“你看他虽是狗头狗脑,谁知他于‘吃喝’二字却甚讲究。每日伤害无数生灵,想着方儿,变着样儿,只在饮食用功。除吃喝之外,一无所能,因此海外把他又叫‘酒囊、饭袋’。”唐敖道:“我们何不上去看看?”多九公吐舌道:“闻得他们都是有眼无珠,不识好人。设或上去被他狂吠乱咬起来,那还了得!”(三人于是匆匆离去)而动画版借着“吃”这个字,进行了一次神乎其技的改编。
三人为了买水进入了犬封国。
恰巧碰上犬封国正在举办科举考试,
探花唐敖按捺不住想一试身手,却被主考官制止,因为他没带文房四宝(锅铲刀勺)。
人家考试的内容其实是——
穿越层层叠叠的餐馆酒家之后,三人终于来到了司水处。
买两桶水而已,好家伙,光谈判就要应付八名官员。
签了协议,设宴。
协议签了,外事大臣还有一关。
这关咋过?
还是吃。
外事大臣吃完,环保衙门吃。
交通衙门吃完,水域衙门吃。
关关设宴,关关吃。
足足两个月,一路吃到了当朝丞相。
本以为总算了头,没想到为了庆祝这企淡水买卖的成交,犬封国将会举办盛大的美食节,举国上下狂吃3个月,在最后闭幕式上丞相会把两桶水风风光光的赠与三人。
公款吃喝的腐败行为,行政繁琐的形式主义,全部无情戳穿。
像这样的毒辣讽喻,比比皆是:
白民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元股国:苛捐杂税层层扒皮
两面国:看人下菜唯利是图
伯虑国: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
除了文本上强烈的修辞感,画风上也能找到映照。
比如第一集中,
唐代背景居然出现了一个符合FIFA标准的现代足球场地。
林老板的钱袋子上,居然印着一个大大的美元标志。
古与今,荒谬与现实,杂糅一处,狂放不羁。
许是因为想说的太多,有些桥段过于直白,本片原本制作了13集,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只在电视上播放了前11集,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但话说回来,本片中的确有一些非常硬核、非常cult的画面,能担得起儿童邪典四个字,
比如公开“舌交”、舌有奇技的歧舌国。
不仅有单舌倒立,还有群舌狂舞的画面(太过辣眼就不放出来了)。
再比如穿胸国,
国民心眼太坏,心烂成洞,于是他们会找狼心狗心塞进去。
没事还会自娱自乐,一杆穿心。
这样的尺度放在现在是想都不敢想的。
虽然乍看上去的确是让人接受无能,但其实都是有参考有出处的。
“一杆穿心”来自《山海经》插图
这种画面和桥段也不是为了搞噱头、博眼球,细品之下,一定不难发现其中的恣意情怀。
而这种情怀从哪里来?
我想,或许就是一种不囿于类型和目标受众的创作抱负。
由于《镜花缘》是一部用“隐晦言志”之笔创作的讽刺小说,于是主创们果断定下了以动画的形式演绎出来的“丑陋的中国人”的大方向,并用宣纸质感的背景凸显国画风满满的艺术风格。
为了呼应主题,人设原案姜竹青老师在人物面部运用了完全中式的线条变化,观感类似于绣像画,并刻意夸大头部的体积来增强这种荒诞的感觉,视觉上有很强的民族文化风格。
而片中其他的精灵怪物则向中国古代绘制的地狱图的美学风格靠近,很像阴曹地府里的妖魔鬼怪。
姜竹青老师的人设原案草图
但这种抽象的人设在作画过程中给画师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人物的抽象导致运动规律相当难以掌控,作画稍有不妥就会凸显人物面部与身体的不协调感,而这就需要原画、中割和作监通过反复的打磨修正来弥补,工作艰辛繁琐。但在制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困难都被主创攻克了,通篇没有重大瑕疵崩坏。
为了能凸显国学特色,片中转场、配乐、人物表演和镜头切换的处理手法用的都是国粹京剧的惯用形式,可谓煞费苦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你看,当年的国产动画就是这么牛,拎出来一部,就有说不完的话。
宛如一张社会症结的x光片,《哈哈镜花缘》的艺术价值早已超越动画作品这一载体。
如它的暗黑与怪异,如它的看破与老成。
并非十点君悲观考古,而是时过境迁的影视圈,的的确确像是少了些什么。
究竟少了些什么呢?
你我,心若明镜。
戳,为了曾经的国产动画经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