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多地遭遇多年不遇的强降雨。河南省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水灾期间,灾区环境恶化,蚊蝇大量孳生,鼠类随人群迁移聚集,生活条件和卫生设施差,食物和水源容易受到污染。极易导致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霍乱、疟疾、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物中毒、红眼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有效预防,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尤其是饮食、饮水卫生。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确保灾后无大疫!
水灾期间个人应注意的卫生事项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
●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
●不吃死的动物肉类;
●防止苍蝇在食物上叮爬;
●不吃霉变的粮食;
●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注意饮水消毒。
2、搞好环境卫生
水灾期间,粪便和生活垃圾极易污染饮用水源。粪便和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这些致病微生物随饮水进入人体后可导致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疾病流行。同时,粪便、生活垃圾以及病死、淹死的动物尸体极易造成苍蝇的孳生,传播上述疾病。
因此,不要随地大小便和乱扔垃圾,做到粪便垃圾不入水;对腐烂动物尸体进行深埋和焚烧;水灾过后要及时整修饮水设施和修复渗漏厕所、粪坑,保护水源。
3、防蚊、灭鼠
水灾容易造成蚊子的大量孳生,被蚊子叮咬可以得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
因此一定要注意防蚊和灭蚊。使用蚊帐,减少露宿机会和用药驱蚊是防蚊的好办法。老鼠是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因此一定要积极灭鼠、防鼠,加强个人防护。
灾区能吃和不能吃的食品
1、不能吃的食物
①被水浸泡过的食物,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以外都不能食用,罐头类食品也应当用洁净水清洗外周后方可食用;
②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③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④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⑤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⑥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辩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2、能吃的食物
①新鲜的或工厂包装的未被洪水污染过的食品;
②烧熟煮透的现场加工食品;
③加工后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熟食;
④消过毒的蔬菜、水果;
⑤因洪水造成粮食、水果、蔬菜有少部分腐烂的,经过适当挑选和处理,如经过清洗、加热或去皮等处理加工后食用。
灾区群众如何正确加工食品
1、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凉晒;对于霉变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漂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1份病麦3份水,浸泡12小时,换水,再泡12小时)取出,要使霉变率降至4%左右再食用;
2、食品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
3、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4、避免生的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
5、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进行食品的加工制作;
6、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7、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扫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