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2日),卫生部门官员表示,旧金山湾区纳帕(Napa)确诊一名感染寨卡病毒(Zikavirus)的孕妇,这也是湾区出现的第一例类似病例。
鉴于该名孕妇近期曾前往中美洲旅游,但当时并未表现出症状,这一病例仍被视为输入型病例看待。但纳帕县卫生局出于隐私保护,并未公布这名妇女的身分。至今,兹卡病毒绝大多数只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传播。
纳帕县卫生局官员强调称,这一案例不至于威胁到公众健康。卫生局官员在一份声明中称,在纳帕县尚未出现寨卡病毒传染的案例,而且2种被认为能够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也尚未在纳帕县被发现。
但目前纳帕县卫生局正与医疗机构积极合作,检测曾经前往疫区访问,或者性伴侣曾经前往疫区的孕妇,看她们是否感染这种病毒。
上月,Yolo县也发现一名感染寨卡病毒的妇女,也曾前往国外。这名受感染的妇女症状严重程度属于中等,而且恢复得不错。联邦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说,全美已有九名孕妇在国外感染病毒。至今所在在美国发现的感染病例,都是在国外旅行时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日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后宣布,将兹卡病毒疫情蔓延视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而WHO之前将年西非地区爆发的埃博拉(Ebola)定位为全球紧急状态,这意味着兹卡病毒的严重等级已等同埃博拉。
尽管目前仍未有确切证据显示兹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直接相关,但专家强烈怀疑两者之间具关连性。因此,世卫组织建议怀孕妇女,考虑暂缓前往兹卡病毒疫区;疫区的怀孕妇女则尽快与医疗机构联系咨询,并穿着长袖,使用防蚊液。
美疾病防控中心CDC警告怀孕女性避免前往这些区域。而包括巴西在内的受影响国家健康部门也提出,希望女性最多在未来两年内避免怀孕。
关于兹卡病毒你需要知道的
兹卡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兹卡病毒为黄病毒的一种,最早在年从乌干达卡森林猕猴体内分离出来,年在乌干达与坦尚尼亚发现人类病例,年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蒲岛爆发群聚疫情,基因型别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种,目前在中非、东南亚和印度等都有发现的记录。
而兹卡病毒主要由登革热病媒蚊埃及斑蚊传播。
罪魁祸首
提起埃及斑蚊,他早就臭名远扬”了,他的“劣迹”并不是从兹卡病毒才开始。它也是携带登革热和黄热病病毒的蚊子。
黄热病可导致黄疸、出血,和多项器官衰竭。全球每年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有近4亿人,基本上是埃及斑蚊叮咬所致。
曾引起恐慌,能入侵心脏组织,造成发炎(心肌炎)的基孔肯亚热病毒,Chikungunya,也是由埃及斑蚊携带的。
而且它并不是藏身于巴西热带雨林与世隔绝,相反,最喜欢的是人类聚居的城镇,在城市里生活得舒服惬意。
埃及斑蚊的繁殖极强,它不需要自然开阔的水面产卵,任何小片的积水即可,如屋顶的排水槽,空花盆里等等。
尽管,巴西在年代曾灭绝了黑斑蚊,以此杜绝兹卡、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疾病的传播,但之后蚊子又逐渐繁衍起来。更是在过去近70年中从20%猛增至80%。
比打不死的“小强”还要厉害!
而他们的食物,就是我们人类。
兹卡病毒的症状
兹卡病毒症状包括发烧、皮肤发疹、搔痒、肌肉酸痛和眼睛红肿,三至七天后症状自动消失。
目前针对兹卡病毒病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疫苗。
目前并没有针对兹卡病毒的疫苗,也没有快速的诊断检验方式来确定病人是否被感染。
因为兹卡症状较登革热轻微,约80%的人不会出现症状,就会痊愈。所以很难知道是否感染病毒。
只有20%被感染者出现皮疹、发热或红眼病,除此不会引发更严重的症状或疾病。
如同登革热,病人应避免使用阿司匹灵,以免提高出血风险。
目前,当局已经着手在研发疫苗。
孕妇需特别提高警戒吗?
回答是肯定的。对于孕妇而言,如果准备到易感染兹卡病毒的地区旅游,应给予慎重考虑。
CDC专家建议孕妇尽量不去或延后去这些地区的旅行计划,因为如果感染兹卡病毒,婴儿有可能会患上小脑症的出生缺陷。
兹卡病毒的危害性有多大?
这需要取决于你住在哪里。
对于大部分美国人而言,兹卡病毒的危害性并不大,因为病毒要得以传播,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出现被病毒重度感染的病人和可传播病毒的黑斑蚊。
CDC专家说,对于基本不长途旅行的美国人,他们感染兹卡病毒的机会几乎为零。特别目前是冬季,蚊子无法存活,也无法传播病毒。
传播兹卡病毒的蚊子只有埃及斑蚊(也叫黑斑蚊)。就美国而言,它们通常出现在气温较热的美国南方,如南佛州、南德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夏威夷。
即便出现在这些地区,黑斑蚊必须首先叮咬了被感染者,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又去叮咬另一个人,才可能传播病毒。
CDC专家说,在美国几乎没有兹卡病毒的传播渠道。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的感染病例非常少,只有几次很小规模的爆发。
兹卡病毒是否会进入美国其它州?
CDC专家说,去过兹卡病毒疫区旅行的人有可能携带病毒,但这也不值得恐慌。纽约目前有几个感染病例,由于那里气温低、没有蚊子存活,也不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CDC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美国有1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出现过31个兹卡病毒感染病例,在波多黎各出现19例,在美国维尔京群岛出现过一例。
CDC专家表示,黑斑蚊只有在被感染人口密集、医疗和预防条件差的热带地区,才可能大面积传播病毒。对于美国本土而言,人口较稀疏、空气环境良好、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当,因此美国人大范围受感染的机会很难形成。
专家说,唯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佛罗里达州,因为那里有黑斑蚊的存在,同时也有很多来往于中南美洲疫区的旅行者。
“近邻”美国很紧张
不过,美国对于“邻居”家发生的病毒,还是很紧张!
此前,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已连续发布旅行警告,截至26日,24个国家和地区被CDC“点名”
而今天(2月1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又增加了新的4个国家的旅行警告,包括美属萨摩亚,哥斯达黎加,库拉索岛和尼加拉瓜。
CDC表示,旅行信息还会随时更新。
如果前往兹卡病毒爆发的地区,最近已经证实会有被感染的危险。目前尚无疫苗能预防兹卡病毒,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即便如此,“兹卡”病毒的威胁要远逊于此前肆虐西非多国的埃博拉病毒。
虽然两种病毒都具备“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但埃博拉病毒对任何感染者都存在致命风险,而“兹卡”病毒目前仅对孕妇这一类特定人群构成威胁。
刚被蚊子叮咬是否会感染兹卡病毒?
不会,除非那只蚊子携带兹卡病毒。如果你所居住的州没有兹卡病例,那里的蚊子也不会携带该病毒,所以你是不会被感染的。目前在美国,没有在本土感染的兹卡病例,都是在国外被感染后,再进入美国的病例。
但如果你是在疫区被蚊子叮咬,有可能受到感染。
目前医学界还不清楚,是否仅被蚊子叮咬一下就能感染上兹卡病毒,也不清楚蚊子在携带病毒多长时间内,可以传播病毒。
想去加勒比海度假,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你必须采取防止蚊子叮咬的措施,如穿着长袖上衣、长裤、使用驱蚊剂(如避蚊胺“DEET”),以及尽量避免外出。
准备怀孕的女士应避免前往疫区。
从疫区返回后的一到两周内,如果你没有出现感染兹卡的症状,这个时候再怀孕是安全的,因为病毒不会在人体内存活太长的时间。
邻居刚从中南美洲疫区回来,是否会传播病毒?
从疫情严重地区返回的人,在疫区是可能被蚊子叮咬过。返回后,只有他生活的环境中也有黑斑蚊存在时,兹卡病毒才有可能在当地传播。
人体被感染后,病毒会存活几天到一周的时间,不会更长期存活。如果你生活的环境没有黑斑蚊,或者邻居已经被感染超过一周时间,你被感染的机会是“零”。
一张图,10秒读懂兹卡病毒
推荐阅读:
又到过敏季!国人来美四五年后易出现过敏!家里该做的15个小改变,为自己和家人收藏转发吧!
泰坦尼克的这对情侣讲述了一个坚持的励志故事!
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