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福州地标断桥边,被明朝皇帝宠幸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6125723.html

皇上,您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都说自古皇帝多薄情,话不绝对。

薄情的乾隆或许忘了当年的夏雨荷,但明朝的正德皇帝却对断桥旁的福州菜终身难忘。

古来不乏痴情皇帝,特别是当皇帝还是个吃货。

真是一尝“闽菜”误终身,福州的断桥边,也有一处消失了的“帝王”福州菜。

正德皇帝是个出了名的驴友以及吃货,有次南巡至福州,中午就歇脚在如今的“断桥”,曾今的洪山桥处。

正好偶遇一处名曰“义心楼”的江鲜菜馆,就在这吃起了午餐。

店家有一道名菜,名字叫“红烧贴沙鱼”,俗称半边鱼,此鱼产在闽江洪山桥水域,鱼重约0.25公斤,鱼肉鲜嫩。厨师烹调得法,骨脆、肉香,十分可口,大受欢迎。该店的“炸酱贴沙”、“清炖贴沙”等多重烹饪作法,也深受食客青睐。

当店家上了这道“红烧贴沙鱼”后,正德皇帝吃了几口,味蕾就被此鱼的鲜美给彻底征服了!在菜席上赞不绝口,连连惊呼:“人间竟有如此美味?”

从此以后,义心楼的“红烧贴沙鱼”更加声名大噪,引来了不少文人墨客、富商巨贾之流前来光临品尝。

我们如今还可以在古时典籍中找寻出它火爆的踪迹:

清代藏书家郭白阳在《竹间续话》书中有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出洪山桥贴沙的鲜;

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每次来福州都要关顾这家义心楼并把它多次写进了福州游记里;

民国福州著名诗人何振岱更有诗云:“时鱼上网斫青鳞...不着诗僧即酒人。”(摘自《洪山桥酒楼小集》),一副洪山桥上的渔乡人家、酒客行人来往纷纷的画卷顷刻跃然纸上。

时过境迁,故时的那座洪山桥早已破败不堪。如今新的洪山桥上也没了义心楼的身影,但是历史没有忘记断桥,旧桥至今仍然屹立于闽江之上,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四百多年的沧桑往事。

旧桥的破败主要受到台风、战争等多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屡建屡修屡圮;再加上旧桥的桥面宽度只有3.5米,只能勉强通过一辆小汽车,而且承重力也有限,早已不适应新时代的通行需求,如果全部拆除那就是对旧时文物的破坏,倒不如在旁另建一座新桥作为现代交通要道。

如今,每日清晨直至夜晚,崭新建设的洪山桥上车水马龙,行人来去匆匆,当代的老福州人或许早已忘了桥下的闽江水中还横卧着旧时洪山桥的断桥残骸,甚至无暇看它一眼。

那块残缺不齐的断桥地标或许在福州人的生活中它已经消失了,但是有关于断桥的美食佳话却并没有消失,它正在唤醒福州尘封已久的记忆......

现今,洪山桥附近的美食或许少了义心楼的传奇风味,但也多了南北两地新鲜菜系的注入。福州多元文化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洪山桥菜馆推荐:

吃辣的:川和李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yf/11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