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术德生
西更道街是济南名泉王府池子旁边的一条小巷,北起曲水亭街,南止芙蓉巷,石板路,总长多米,为古时打更时所走之街,故得名。
一走进西更道,人就觉得自己变成了牵线木偶,被它牵着走。这条巷子,它牵着你。 济南过去有句俗话叫:“东更(念JING)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这是说的济南老城区的四条街道。其中“东更道,西更道”是指今珍珠泉东西两侧的两条街道。
西更道街紧挨着珍珠泉大院,珍珠泉畔历代都是官衙府邸。北宋时的曾巩其府邸,即在此附近,靠近百花洲一带。金末元初为山东行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后来明德王朱见漭在此建德王府,清代的巡抚公署也在此处。
西更道街街面干干净净,路面的条石很整齐,有的被磨得很光亮,看上去年岁都不小了。据说旧时打更的更夫常走过这里,因此得名。
每户人家都贴着鲜亮亮的对联,再小的门,也是门心、门簪、对联一样儿也不少,有的还意犹未尽地在对联两边的白粉墙上再各贴一个“福”字,十分喜人。
大门里有瞥见一面漂亮无比的影壁墙的,上面画着莲花莲叶,粉白粉绿;也有瞥见真的盆花盆草的,或高高低低吊在屋檐下,和鸟笼子衣架子和睦相处;花朵则不懂道理、没心没肺地傻开,跟街边溜达的、有点缺心眼儿、发育得却十分丰满的女孩似的,很多人家小院里,还真的有泉,有名的有,无名的更多。
朝里走,就见到了历史上的济南名人———那是一段墙,上面刻着墙面画着出生在济南的名士,就是那些李清照、辛弃疾们,都一律是教科书上画像的模样,该温柔典雅的温柔典雅,该愤世嫉俗的愤世嫉俗,一点不带走样的。
而在这条很窄的街道里,还有一些更窄的小巷子,鸡肠子似的,弯弯曲曲,如果不是这里的住户,一定会找不到自家家门的,徜徉在这样的小巷里面,让人觉得西更道街真的很有意思。
曲水亭街,是一条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特色老街。街北起大明湖路,南经西更道街北口转东止东更街北口,东临百花洲,通后宰门街、小兴隆街,西通泮壁街、辘轳把子街和涌泉胡同,北临院后街,南临珍珠泉宾馆。
在小兴隆街西口附近的河东岸,原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扬依依,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一湾流水”。
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如此神韵,让人感叹。曲水亭街连接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芙蓉街,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北靠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邻济南府学文庙。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
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曲水亭街,叫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极富文化韵味。
在济南的老街巷中,后宰门街是一条极富底蕴的街道。这里曾有过许多老商号,也有庙宇教堂。可以说是一条后宰门街,承载了半部济南史。
后宰门街原名百花桥街,明成化二年,德王朱见潾修建德王府,王府共有四门,南为端礼门,东为体仁门,西为导义门,而依照元、明时的惯例,王府的北门一般叫做厚载门。“厚载”一词见《易经》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隐隐于市,总长米的后宰门街,像一位隐士,身在高楼万丈,心在采菊东篱。从清晨到夜晚,展露着慢节奏的市井模样。
一座雕刻精美的拱门,拱门边刻有“田家公馆”的标识,走过一条曲折的小巷,尽头就是田家公馆的院落。田家公馆的院落门口,有巨石做成的影壁,里面还有假山。四合院一切都保存得很完好,置身其中恍惚间便模糊了时空。
总长米的后宰门街有济南“后海”之称.如果来到济南,我建议你一定要去逛一次后宰门。因为这里是济南的缩影,也是了解城市生活比较好的方式之一。
作者简介:术德生,行走在铁路线上的阅读达人,思辨悦读慧、尼采读书会的发起人。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