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北麓,黄河南岸,有历史名城。城内百泉争涌,风光秀美,宁静怡人,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这里就是著名的泉城——济南。
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位于山东的中西部,南依泰山,北邻黄河,因地处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自古就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说。
济南更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它自古是夷人聚居之地,处于泰山文化圈之内,产生了东夷文化。春秋时期,齐国曾在此筑城,名为泺邑,后改为历下。秦代划为济北郡。汉初设立济南郡,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
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来自城南山区的地下水,流至济南城区便喷涌而出,形成了济南城内“百泉争涌”的景象。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盛称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百泉之中,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金线泉最为著名,号称四大名泉,而以趵突泉位居七十二泉之首,号为“天下第一泉”。
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趵突泉泉水质洁,味甘美,水量多,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就是北京玉泉水,但到济南品尝佛一个小盆地了趵突泉水后,便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邻近有老金线泉、柳絮泉、涑玉泉、马跑泉、皇华泉、卧牛泉、洗钵泉、新金线泉等清泉15处,构成了风光独特的名泉风景区,现已被辟为公园。公园内有观澜亭、李清照纪念堂、望鹤亭等名胜及怪石假山、树木花草等景物,是国内著名的自然山水公园。
泉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汇集北流,注入市中心偏东北誉为“泉城明珠”,水源充足,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湖畔南岸的遐园,建成于清宣统元年(的大明湖。大明湖被年),水聚溪绕,回廊曲折,山石叠立,花木扶疏,人谓“历下风物,以此为胜”。湖边有建于清末、年改建的南宋词人辛弃疾纪念祠。北岸有纪念宋代文学家、齐州知州曾巩的南丰祠。大明湖湖心岛上,有北魏以前得名、清康熙三十二年(年)重建的名重一时的历下亭及御碑享和名土轩等建筑。此外,沿湖还有汇波楼、汇泉堂、月下亭、明湖居等名胜,可谓集“造化钟神秀”之大成。
大明湖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湖面46公顷,最深处约4米。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荷花展是公园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是大明湖的“四怪”,如今,唯有“青蛙不鸣”这一怪终找不到正确的答案。
佛教名胜τ佛山位于市区南部,别称历山,相传帝舜曾耕稼于此,故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遂名千佛山。山中层峦叠嶂,苍秀涵幽,风景秀丽。山间古寺兴国寺于唐代贞观年间修建,以摩崖石刻闻名,寺内大雄宝殿、观音堂、文昌阁等建筑内陈列历代石刻石雕。兴国寺南的千佛崖石窟为千年浮雕群,崖下万佛洞内有佛像2.8万余尊。兴国寺上山峦间,有明代修建的一览亭,登临远眺,明湖似镜,黄河如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自兴国寺西去百里,有我国四大古寺之一的灵岩寺,寺创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年),寺内到山巅,沿途可见题咏碑刻及摩崖石刻块,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手笔。尤为珍贵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塑罗汉塑像,艺术价值极高,被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作为济南最大的佛教圣地,每年农历三月三、七夕、重阳节等民间节日期间,千佛山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古城济南是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雄豪杰辈出,代不乏人,唐代犬诗人杜甫云:“海右此亭(指历下亭)古,济南名士多。”相传舜曾耕于历山,现城内仍保留有舜庙、舜井以及舜井街;春秋齐国大夫鲍叔牙对齐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后人因此把济南东近郊埋葬他的那座山称为鲍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及苏轼、苏辙、曾巩、晁补之等都曾在留下足迹和诗文;特别是济南在宋代先后诞生了两位有卓越成就的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