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不自医,请不要让家人担心

对于这个世界,您只是一个人;而对于您的家人,您才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累了,就休息下吧,忘记那些来自各方的压力,大不了放弃这束缚的枷锁,大不了重起炉灶,有知识、有价值的人,大可不必为五斗米折腰,这个社会终究会给予知识分子理所应当的价值认可!

行医,需要休养生息

本文作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原载于医史微鉴;您可添加论坛联系号(medicalforum)为好友,医院管理群与本文作者医院管理层互动交流

年4月,上海的牛惠霖医生用他的专用信封寄出了一份邀请函。邀请孩子们的老师参加自己家的周末音乐茶会。

(年,牛医生周末家庭聚会邀请函)

牛惠霖时医院(医院前身)院长。民国时期,医院医院。医院普遍重视节假日的休息。医院各个时期的门诊挂号券,30年代、40年代、直到50年代,医院门诊券越做越小,上面有一句话一直不变:“星期日、例假日一律停诊”。那个时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医院门诊挂号券背面:“星期日停诊,急症随到随诊”)

现在情况有些不同。

说实话,这种不同,也已持续了数十年。从我们能记事时起,耳朵里便充斥着“向在节假日中加班加点的同志们致敬”之类的话语。医界尤甚,时至今日,依然经常看到一些“向累倒在工作岗位的、隐瞒病情加班工作的医务人员学习”的“号召”。我不知道,当今的世界上,还有多少国家有这样的“致敬”和“号召”。

细细琢磨,上述“号召”中的伦理畸形,不言而喻。

人类为何有假日?主要是为了休息。人类为何要休息?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么?那么,医院和医护人员是否需要休养生息呢?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把当下的国人给难住了。

但是,道理就在那里,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医院的挂号单上写到:“为审慎起见,各科门诊时间及所诊病人多少均有限制。”无限制的医疗,是不安全的。

(年,医院门诊挂号券声明:诊病时间有限制)

今年夏天,医院协会公布了新版的《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其中第十条引起了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yf/5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