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期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快来看看

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升,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开学后,随着天气渐渐回暖,发病急、传播快的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那么到底什么是手足口病呢?为什么需要家长们格外注意呢?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家长们要予以重视,及时送医。确诊后要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春季还有下列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又称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音哑和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天气变化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多进行户外活动,应经常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二、肺炎

  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室内经常通风;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如有可能,让孩子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宝宝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腮腺炎

  本病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它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注意事项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四、流脑

  全称流行性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其病情发展极快,症状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状态。

  注意事项

  1、及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

  2、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五、红眼病

  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

  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

  2、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

  3、孩子得了红眼病后,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以免损伤他的眼角膜。

  4、不要擅自给孩子滴眼药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

  六、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出疹子”。首先表现为发热、两眼发红、流泪、怕光,发病后3-4天身体逐渐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逐渐蔓延到脸部、胸部、腹部、手和脚;2-5天皮疹,这时症状最重;再过5天皮疹消退,症状减轻。

  注意事项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如果孩子皮疹加重,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出现嗜睡、精神差、拒食、面色不好等),医院复诊。

  七、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孩子感染到水痘病毒之后,会先有十天到二十天不等的潜伏期才会发病。在孩子出疹子的前一两天,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接下来会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注意事项

  关于水痘病人的治疗,一般抵抗力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家长要注意:

  1、避免直接的阳光照射,因为阳光照射会使皮疹加剧,让宝宝不舒服。

  2、鼓励宝宝独自安静玩耍,并尽量避开那些还没有出过水痘的人。

  3、将指甲剪短:有助于防止抓伤,引发感染。

  4、出水痘期间如果宝宝出现恶心、头痛、呕吐、高烧3天以上不退等症状,医院检查。

  八、猩红热

  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表现症状:

  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注意事项

  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yf/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