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小哨
喜欢给小孩子看病
那么地爱中医
在医案里和你一起体会
中医的美
01今年是壬寅年,从五运六气来说全年的风木之气很重,这对同样风木气重的小朋友们来说有点小挑战。在风木气重的年份里,各种向上,向外,向表的风象问题会比较多发。具体到症状来说,比如皮肤病,头面部的过敏性鼻炎,扁桃体肿大,麦粒肿,红眼病,都属于这类风象的问题。黄帝内经素问里说过,”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简单来说,“神机”是我们身体内部生长壮老的控制系统,气立是我们身体感受外界环境,特别是节气变化的控制系统。《黄帝内经》这两句话,其实讲了人类生老病死的核心原因,也就是说,一切疾病都是人体和外界环境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在这个认识论的引导下,我们再来看一个生病的人,就要带着这个思维方式去观察他的问题——既要看他的体质情况,又要看当时的外界环境气候因素,再去比较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才是逐步推导出解决方案。而这才是做中医医生最有意思最有挑战的地方,你永远都不是在解决碎片化的症状,恰恰相反,你永远都在试图把碎片化的症状整理归类出一条清晰的线索,然后根据线索提出解决方案,一体化地解决所有碎片症状。在这个整理线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动用非常多的中医方法论工具。比如在收集病人症状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论;比如在分析信息的时候,可以用刚刚讲过的“神机气立”角度分析,可以用八纲辨证,还可以用六经辨证;比如在给出方案的时候,可以用伤寒论的思路处方,可以用温病条辨的思路处方,可以用辅行诀的思路处方等等。所以,回到前面讲的各种风象问题。在这个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中医医生的处理方式,可远远不是用点抗过敏药或者抗生素的事。02我拿麦粒肿来举个例子。通常来说,普通家长看到一个小朋友得了麦粒肿,比较直接的反应是用眼药水或者热敷处理。而中医爱好者家长会觉得娃是“上火了”,可能会用夏桑菊颗粒,三黄泻心片之类的中成药或者耳尖放血这种比较专业的方法去“降火”。但是,麦粒肿是不是都可以这样治好呢?和我一起看个案子。某男童,10岁,右眼麦粒肿5日。年12月5日首诊。这个男孩子右眼下眼睑的麦粒肿差不多一个礼拜了。他的学习比较辛苦,经常晚睡。这次麦粒肿发作之前连续两天晚睡。来看看他的其他症状:他经常觉得鼻子痒,喜欢清嗓子。鼻涕颜色清水。不口渴,喜欢热饮。总是有点怕冷。胃口好,大便二日一次,成型,臭,时有排便不净感。一直是过敏性的鼻炎。他的舌头:舌淡,水滑胖大,苔薄面部望诊:右下眼睑肿,下嘴唇干燥起皮,双侧扁桃体略肿。咽后壁色红。脉诊:右脉浮取略上腕横纹,见关弦,中取关尺弦滑寸不足,下按尺滑,沉取无。左脉浮取无,中取关尺弦滑寸不足,下按尺略滑,沉取无那么,面对这些信息,该怎么判断他的状况呢?首先,他没有外感风热风寒的诱因,单纯是晚睡之后出现的麦粒肿情况,那么,我们可以先定性他的情况是内伤,也就是神机的调节机制出了点问题,而不是外感的问题。其次,当我们把视野拉到内伤的角度,我们要先判断这个娃身体体质的虚实情况。这个娃的体质,是实性,还是虚性的呢?从容易怕冷,鼻涕色清,舌淡,苔薄,说明这个娃的物质能量不够,好像身体不算“实”。但是,他大便两日一次,又臭,初学者会有点迷惑,这不是有点便秘吗?不算阳盛吗?所以我们还要看脉。脉诊在中医四诊里,是具备定性作用的。这个娃的脉,最大的特点是双寸不足。双寸不足意味着,他身体里的上焦能量是不够的,心肺能量都不够。所以,这个娃的体质属性,是“虚”。那么,上焦能量不够,为什么还能出现麦粒肿呢?我们接着分析他的脉。这个娃虽然双寸不足,但是右脉浮取上腕横纹,见关弦,这说明他有一定程度的胃胆相火浮越。经常晚睡会影响肝血的生产,肝血不足而胆气浮越,就是这浮越上冲的胃胆之气,造成了眼睛的麦粒肿。分析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这个娃的病机是什么呢?他是相火浮越于上,所以引发了麦粒肿,但是他上焦的能量不够,没办法处理这个局部的问题,让这个麦粒肿化脓破掉,所以这个麦粒肿就僵在这里了,一个星期始终不温不火的肿着。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上焦心肺的能量,收敛浮越的胃胆之火,从而让他的身体可以自己解决掉这个问题。所以,我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姜半夏党参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黄芩连翘知母葛根,7剂吃了2剂后小朋友的妈妈反馈,7号晨起脓包已破口,很多脓水流出。9号反馈麦粒肿已基本愈合。有意思的是,一两周这个小朋友又有晚睡的情况,又有麦粒肿出现,但是这次上焦的能量已经比之前足了,所以他经常是晚上肿起来,早晨消下去。我后面又给过一次柴胡桂枝汤的加减,就没有再发作过了。03从这个案子来看,不是所有的麦粒肿都可以用放血,夏桑菊,三黄泻心片这些“降火”的方法处理,我们一定要先观察这个孩子的身体情况,判断虚实,判断内外因,然后才能给出解决方案。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才可以。一切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都不是美好的中医思维。美好的中医思维,一定是观察阴阳,观察虚实,把一切不平衡搞平衡。人体回到平衡的状态,自然生病会好。那么,作为一个中医医生,在观察,感受,分析,处理问题这四个环节里,在脑子里能够完成一个闭环的故事,并且在实践里验证自己的故事,是充满自我奖赏的过程。这过程本身就足够美好和有张力,吸引着我们一次次不断地追寻那个最简解决方案。因为,在中医医生的心里,美好的思辨过程与有效的临床结果,都是我们热爱这个职业的本质原因啊。还想看银小哨更多的文章?
扁桃体肿大,割还是不割?
你为什么要上《医学启源》中医启蒙网课
急性喉炎和过敏体质的娃,怎么治?
这波涛汹涌的疫情,你娃中招了吗?
谢谢你的信任,中医粉
来吧,破掉你对西医指标的执着吧
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
中医大夫们,是一群人体黑客
六天五夜惊魂记
红斑狼疮,不能阻挡你的光芒
(图片来自网络)
方寸山纯中医
向道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