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春季常见病

传播健康知识

发布疾控动态

早春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节。今年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早春的气温较往年又比较反复,需要做好春季常见病的预防。

1.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包括尘螨、屋尘、动物皮屑、花粉、各种化学物质、某些食物、药品、化妆品以及城市大气污染物如汽车尾气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内发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堵塞,疾病发作时,常伴有眼内痒、流泪,甚至咽部有痒感等,还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

每年3-6月份是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也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如一定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和眼镜;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皮毛过敏者最好不要饲养宠物。此外,还需要提前根据医嘱使用药物预防。

2.”红眼病“

“红眼病”即急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春、夏季易流行,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双眼先后发病,眼部明显红赤、眼眵多,刺痒交作,灼热疼痛,怕光、流泪,发病突然,病势迅猛,有自愈趋势。本病传染性极强。

加强预防是防治红眼病的根本途径。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室内保持清洁通风,光线宜暗,外出戴有色眼镜,以免强光与烟灰刺激,加重病情。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多见于儿童,极易在托幼园所和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

起病较急,先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乏力不适、四肢酸痛或恶心呕吐及腹痛等。发热通常在39摄氏度以下,一般经过2-5天消退,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由躯干向头面部和四肢蔓延,起初为针尖大小的散发性红斑,迅速变为丘疹,数小时至1天内发展为绿豆样的水疱,周围可有红晕。水疱开始为清澈的水珠状,以后逐渐浑浊,疱壁薄而易破,常伴有瘙痒,2-3天后干燥结痂,随后痂皮脱落,不出现并发症,2个星期后愈合。

预防水痘最有效的便是接种水痘疫苗。对于已经发病的,首先要遵医嘱治疗,同时做好隔离工作,每日要更换内衣,将其洗净后煮沸30分钟消毒。房间可以阳光或紫外线消毒。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2至15岁儿童发病为多,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发病初有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很像感冒。但在发热1至2天后会出现腮腺肿胀,一般肿胀出现在一侧,也有两侧都肿胀的。肿胀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2至3日肿胀达到高峰,严重时整个面部变形。腮腺肿胀4至5天后开始逐渐消退,一般1至2个星期后逐渐痊愈。

预防腮腺炎可以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避免在流行期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继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6.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男女老少都有易感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和衣物传播。

流感病毒被吸入人体内后,1-2天就可发病,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比一般感冒重,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咽干、喉痛等症状,有的还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防流感要注意随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常开窗通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在感冒流行季节,不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当然,注射流感疫苗,能明显减少流感发病率,也是预防流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特殊时期,无论接种、就医、购药都要注意缩短在门诊的不必要停留时间,避免与发热门诊和住院患者接触。

前往门诊时应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小贴士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y/4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