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理想而斗争——代题记:(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刘京俊和夫人潘俐年4月在山东家乡沂蒙山下留影他不会想到,去世20多年以后,竟然有人寻觅他的踪迹,追溯他的历史,写他的传记。他的一生,既平淡,又坎坷;既风平浪静,又波澜壮阔。读完、读懂了刘京俊,对于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缺点、错误不能抛弃呢?年9月30日上午10时25分,刘京俊走完了他的一生,医院,终年75岁。鞍钢集团公司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王鹤寿、张益民、周宣城等十多位曾经和刘京俊一起工作过的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领导和一些老同志发来了唁电、送了花圈。下午,专程从四川赶来探视病情、卸任不久的攀枝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薛世成等人,含着热泪,遗憾地对刘京俊夫人潘俐和子女们说:“我们来晚了!”他代表攀枝花钢铁集团董事长赵忠玉等人向潘俐和子女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不久,曾任两届中共中央委员、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冶金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时任宝钢集团董事长的黎明,副董事长沈成孝专程从上海赶来,流着热泪,向潘俐和子女们追述了从鞍钢一起到攀钢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追述了刘京俊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一件件往事,向潘俐和子女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一、战斗篇年11月2日,这是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子夜,山东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沂水县泮池区野坊村村长来到刘京俊的家,叫醒睡梦中的刘京俊,交给他一封签了村长名字的重要情报信。嘱咐他马上起身,翻几座大山,去十多里以外的桃峪村、对崮峪村找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传送秘密情报,天亮前必须送到,不得有误。刘京俊二话没说,立即动身,告别村长,穿上前后冒棉花的破旧黑棉袄、薄薄的破棉裤,系上绑腿带,戴上那顶忽闪忽闪的护耳棉帽,套上破旧的靰鞡鞋,带上镰刀,出门。外面一片漆黑。风刮起来了,夹带着蒙蒙细雨,吹在脸上,凉飕飕的。这是寒秋的夜,黎明前的夜,很冷很冷。刘京俊借着微弱月光,沿着村间小路,出村,攀上村前熟悉的大山,很快上了崎岖的山间小路,急匆匆地向大山深处走去。这一年,刘京俊19岁,已经是野坊村抗日政府的民兵队长了。他带领青年们站岗放哨,锄奸防特,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的家乡沂蒙山区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日寇对山东的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恨之入骨,他们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刘京俊带领民兵与八路军紧密配合,与日伪军周旋,积极支前,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战斗。这时日寇已经扫荡了山东茶业口、清水泊等多个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老百姓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困难、最艰苦严酷的日子。眼前,日寇又纠集了多人,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疯狂扑来,妄图一举摧毁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面对疯狂、野蛮、有飞机大炮等远程武器,装备优良的日寇大扫荡,我党我军制定了“主力部队地方化,强调分散性、游击性,疏散隐蔽”的方针。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风大了,雨急了。刘京俊借着迷蒙的月光,沿着熟悉而坎坷的狭窄小路,挥动镰刀,砍断阻挡前进的杂木和蒿草,艰难地越过一片又一片密密的的马尾松、柞树林,穿过高矮不一的野蒿荆棘、灌木丛,躲过野兔、山野鸡、狐狸的骚扰,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天色蒙蒙亮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最后一座山顶。山下的桃峪村、对崮峪村等四、五个村庄都有抗日政府,也经常是八路军的驻地。刘京俊长舒了一口气,他拍拍淋湿了的破棉袄,摘下破棉帽用力抖抖,急匆匆地快步下山来到村庄,很快找到了联络人,交上了情报信。事后他才得知,这是一份重要的情报,是报告沂水县城方向几千日本兵,正向这里开来,要围剿八路军。原来,这一带正有八路军山东军区政委黎玉、副司令员王建安(开国上将)率领多人的队伍在转移途中。此刻天还没有亮,黎玉、王建安等人仔细研究了几乎同时送来的几份紧急情报,听到了几个方向传来的枪声。综合各方面情况,确信,这些情报是准确的。蒙阴、莒县、沂水等几个方向的多路日寇已经合围上来。日寇实行的“铁环合击”战术在这里下手了。他们立即命令:军区直属一团、特务营、沂西游击大队等部队立即到对崮峪村集结,迅速登上对崮山,抢占制高点,修筑工事,阻击敌人。天亮的时候,刘京俊已经胜利完成了任务,在村里吃了早饭,回返。他看见村里有部队正在集结,村干部们也正在紧张地做战前准备。出村,走在返乡的山路上,迎着和暖的朝霞,看到山里出现的是凋零景象:大树叶子差不多掉光了;石崖上,峭壁下,到处布满了金黄色的树叶;在密密的松树林里,不时有零星的野兔和松鼠出没。远处,沂水河泛出温暖的霞光。他想,中国的大好河山,怎能让日寇逞凶狂?回望对崮山,八路军战士们已经登上了山顶,正在修筑工事。对崮山,位于对崮峪村西,由一大一小南、北两座山头组成,因此称对崮山。山高米,是这一带群山的最高峰。在这里居高临下,阻击日寇是最佳选择。想不到的是,日军陆续来到山下围剿八路军的竟有多人。并配有远程大炮和轰炸机。他们迅速地封锁了对崮山及附近群山的所有出口。跃武扬威地在山下列队,训话,发布命令,向没有远程武器的八路军示威。而八路军的参战部队只有多人,且没有重武器。一场流血的硬仗,生死的较量就在眼前。这一切,被已经走在对崮峪村东北山腰上的刘京俊看得清清楚楚。他看到,有一些老乡为防备鬼子烧杀抢掠,也已经上山躲避。上午10点多钟,鬼子几十门重型山炮响了,两座山头顿时一片火海,被打着了的树木、蒿草立刻燃烧起来。大炮轰炸了近一个小时,鬼子兵开始嚎叫着,端着带刺刀的三八步枪,蝗虫般地向山上冲。当他们到了轻、重机枪射程的时候,八路军的火力猛地喷出复仇的子弹,震天动地,鬼子兵一排排地被打倒,仓皇败退。多次冲锋,多次被打退。刘京俊看着心急如火,下山的路已经被封锁,既不能参战,又不能返乡,只能眼睁睁地观战。他的心被痛苦煎熬着。战斗持续到下午,八路军居高临下,凭借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精神,打退了鬼子8次冲锋,鬼子仍不能冲上八路军的阵地。他们急了,调来了两架飞机飞到了对崮山上空。低空扫射,狂轰滥炸,施放瓦斯弹。山顶上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轰起的山石、树木、黄土高达几十米。八路军指战员伤亡惨重。山下的鬼子们在飞机掩护下,又一次嚎叫着向山上冲锋。到了山顶,与八路军拼刺刀,展开白刃战。八路军指战员毫不示弱,一对一,刺刀和大刀并用,喊杀声震天动地,轻机枪、步枪等短程武器发挥了作用,再一次把鬼子们赶到了山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王建安命令特务营长断后掩护,自己和黎玉政委及军区直属团团长、政委带队伍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最后,成百上千的鬼子冲上山顶,呼喊着要活捉山上的八路军。特务营长和剩下的13名指战员选择决不当俘虏,他们毅然决然地跳下百米深的山崖。6名同志壮烈牺牲,特务营长等8名同志生还。连夜追赶上了自己的队伍。这次战斗,消灭了多名鬼子兵;八路军团长、政委、政治处主任等,一共壮烈牺牲了人。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不仅为山东军区机关、战工会多人的转移赢得了时间,而且大大打击了日本鬼子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八路军指战员的英勇牺牲,光照日月,气壮山河。刘京俊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在山上又呆了一整夜。后半夜的大雨,浸透了他的棉袄,使他浑身发冷,疼痛难忍。直到了白天,日本鬼子解除封锁后,刘京俊才拖着病痛的身体,艰难地回到了家。回家高烧三天三夜,吃了一些中草药,病情才渐渐好了起来。但从此留下了牛皮癣的病根。村长和村干部们对于他的勇敢和顽强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给予了嘉奖。不久,又传来一件令人震惊的消息:那次战斗刚刚结束,对崮峪村及附近四、五个村庄的老乡在鬼子撤走后,上山埋葬了牺牲的八路军指战员;又把受伤的指战员抬到家里养伤治疗。不料几天后鬼子大队人马返回,不仅枪杀了受伤的八路军指战员,还枪杀了48名把八路军伤病员抬到家里养伤治疗的老乡。值得一提的是,正在这里工作的野坊村党支部书记武善同也被鬼子抓去。他佯装领鬼子到小崮山顶找枪,猛然抱住一名鬼子跳下山崖,与鬼子同归于尽。武善同的英勇牺牲,让刘京俊流下热泪。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罪行,激起了刘京俊的满腔仇恨,他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以行动向日本鬼子讨还血债。不久,他被任命为村委会财经委员,积极组织村民秋收、囤积粮食,保证八路军的各项需求;年4月,工作突出的刘京俊被调任沂水县泮池区政府青联主任;年8月,调任沂水县青联委员,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京俊和夫人潘俐于年4月回山东野坊村探亲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在此之前的8月10日,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决策,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从山东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县团级以上干部中选调一批工作能力强、有战斗经验的党员干部去东北工作。中共山东沂水县委决定,调刘京俊等9名同志去东北。接到调令后,刘京俊和另外8名同志立即做好准备,以经商、买卖人的身份,谨慎行动,一起从沂水动身。刘京俊(前排右1)与8名战友年10月赴东北途中他们步行走了8天,日行百里余,到了烟台码头。身心疲惫,没有休息,搭乘一艘帆船去大连。上船后,气候突变,刮起了强烈的北风。帆船逆风难以起航。几十人困在底舱里不透气,吃喝拉撒睡5天5夜,臭气熏天,勉强度日。转南风后,帆船起航。行至中途,风雨交加,大海掀起涛天大浪,帆船剧烈摇摆,人在船里也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坐不牢。原来是海鲸撞断了帆船桅杆,狂风巨浪中,帆船不能开动,只能随巨浪浮动。帆船和船里的人员处境极端危险,危在旦夕。此时,恰逢一艘大型轮船从帆船旁边经过,见此情景,全体船员全力以赴营救。他们搭绳索,架软梯,放出救生艇,送上救生圈。海浪稍小时,把帆船人员一个一个从悬梯上救上大船,招待吃喝,压惊定神。又帮助修好帆船,直到风平浪静,目送帆船起航。帆船在东北辽南的皮口码头停靠,人员全部安全上岸。刘京俊等9人乘坐闷罐车先到了瓦房店解放区。按照安排,他们要到黑龙江报到。短暂的休息后,又乘坐胶轮马车经过抚顺,到达吉林梅河口。这时已经是年春节了。经过艰苦的跋涉,9个人在梅河口欢欢喜喜过个年。他们在这里休息了一段时间又继续北上,经过榆树县,到达黑龙江五常县。在五常县,按照组织安排留下两名同志,参加当地工作。剩下7人继续北上。在木兰县,因工作需要,留下5名同志。刘京俊后来得到消息,这5名同志在消灭日伪残匪,攻打石头河镇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为此,刘京俊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朝夕相处、流离颠沛近半年的战友,突然永别,刘京俊心里非常悲伤。他和另外一名同志坐上胶轮马车,继续向北走。越往北,困难越多,山高林密,人烟稀少。途中,刘京俊又与另一名同志走散。经过千难万险,年4月,刘京俊一个人到达黑龙江省庆安县。这里是山区,虽然是4月,大山林海里仍然是天寒地冻,寒冷异常。刘京俊向驻扎这里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军递上介绍信,在此安营扎寨。他充分利用在山东家乡与日本鬼子斗争的经验,给庆安县委领导出谋划策,配合当地党组织进行剿匪斗争。第一个任务是设“鸿门宴”,剿灭该县土匪头子。经过调查,刘京俊了解到,该县的一个土匪头子李某某,带着几十个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抢劫商户,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扬言大河大江都过来了,共产党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刘京俊和县委领导们研究了一个办法,引蛇出洞,坚决剿灭这股顽匪。他们通过关系,以谈判的名义邀李XX等几个土匪头目吃饭。摆下一个“鸿门宴”,好酒鱼肉摆了满满一桌,同时把县武装工作队战士们埋伏在周围。酒酣饭饱之时,刘京俊摔杯为令,勇猛的武装队战士突然冲进来,将几个土匪头子完全缴械,五花大绑起来。真是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鸿门宴”。根据供述,刘京俊带领县武装队战士们分赴土匪们的几个巢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土匪们死的死,伤的伤,全部投降。这次剿匪的胜利,特别是刘京俊机智勇敢、勇于牺牲的“山东老八路”精神,让县委领导们信任有加,遂决定让刘京俊负责全县的剿匪工作。于是,刘京俊带着剿匪队伍,哪里匪患严重就出现在哪里,使全县剿匪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不久,刘京俊被任命为庆安县五区(新华区)区委书记。此时,乡村的残匪又嚣张起来。一天夜里,刘京俊得到紧急报告,一大股土匪正在袭击万茉蒿屯。刘京俊立即带领剿匪武装队出发。由于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支援,装备更新,武器弹药充足,情报及时准确。他们秘密行动,连夜急行军,迅速赶到万茉蒿屯,把土匪们团团围住,切断外援,利用土匪内部矛盾,采用攻心战,先抓土匪头目,击毙几个顽固分子,向土匪顽抗的民房开枪开炮。激烈的枪炮声震天动地,在强大火力威慑下,40多名匪徒陆续缴械投降。剿匪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返回途中,刘京俊突染“霍乱”病,头重脚轻,上吐下泻,高烧不退,他和几名警卫人员只好借宿老乡“邵嫂”家。“邵嫂”用民间土方---“烟袋油子泡烧酒”治病。几天以后,刘京俊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他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多次探望“邵嫂”,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刘京俊(中)和战友们合影
刘京俊(前排中)任区委书记时与武装工作队同志合影
以后的日子,刘京俊按照上级安排,领导全区开展锄奸除霸,土地改革运动。抓试点带动全区工作,在崔凤岗村,组织对勾结日寇和伪政权残害百姓,血债累累的七狼八虎、东霸天进行斗争,控诉他们的罪行;落实土改政策,按人口分田地。热火朝天地开展春耕生产高潮;动员青年农民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全区有上百名青年报名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年秋天,刘京俊调任庆安县城区区委书记。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熟悉掌握基层情况,不久又调任县委组织部长,负责全县干部的管理工作。年在黑龙江庆安县委工作时的刘京俊和潘俐在火热的斗争中,刘京俊结识了县委里一位18岁的姑娘潘俐。潘俐眉清目秀,身体健康,热情活泼,积极进取,此时在县委民运部工作。她积极发动群众打土匪,搞土改,建政权,发展生产。春耕夏种,朝气蓬勃,风尘仆仆。人们常常看到她的身影:身穿老八路式长棉袄,腰间别着一支小手枪,这是潘俐的心爱之物。很多年以后,鞍钢老干部办公室组织打靶,人们想不到离休多年的潘俐竟然10枪平均每枪打了9.3环,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当然这是后话了。刘京俊任县委组织部长的时候,已经25岁了。战争,使刘京俊四处奔走,流离颠沛。从山东解放区到东北的深山老林,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婚姻大事。对于刘京俊打土匪,组织开展土改斗争的事迹,潘俐早有耳闻,她对刘京俊敬佩有加。工作上的接触,双方逐渐产生了爱情。
年11月,庆安县委的同志欢送刘京俊(前排右3)赴鞍钢工作
年,鞍钢恢复生产。国家从各地调干部。根据东北局的安排,调刘京俊到鞍钢工作。赴鞍前,县委为刘京俊和潘俐举行了婚礼。临走时,民运部长周明政劝潘俐上交小手枪。她说,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了,今后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枪支也没啥用了。潘俐恋恋不舍地上交了那支亮光闪闪,伴随她多年的勃朗宁手枪。随之而来的是,和刘京俊一起到鞍钢,汇入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恢复生产建设的热潮之中。二、鞍钢篇刘京俊年年末到鞍钢,翌年2月任化工部炼焦厂党总支书记。年7月,化工总厂正式成立,任厂党委副书记,不久任党委书记。初到鞍钢,一切都很新鲜。为了迅速适应这个陌生岗位的工作,他先是坚持上夜校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生产一线向老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同时认真搞好调查研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他很快了解到,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岗位,都是安全防火的要害岗位,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在千头万绪的复杂工作中,他抓住龙头,一开始就把安全防火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同时把党的各项工作也紧紧围绕生产和安全防火工作一道进行。夫人潘俐说,这一阶段,刘京俊一心扑在工作上,睡梦中常常喊出工厂的事情:"防火,防火啊,注意防火,安全生产!"他常年坚持深入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劳动。精苯车间存储罐边、回收车间鼓风机旁、洗涤塔下、露天煤场里,哪里脏、累、险,哪里灰尘多,噪声大,哪里有他的身影。有一段时间,炼焦生产十分紧张,刘京俊到五炼焦车间3号焦炉当看火工。他和工人们一起改进炼焦操作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结焦时间由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他还和工人们改革了装料漏斗,降低了焦炭含粉末量,不仅提高了焦炭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而且,书记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厂里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不断深入,多次受到鞍钢公司的表彰。不久,他结识了早在年加入菲律宾共产党,年回国即转为中共党员的化工专家、厂长黄宜国。黄宜国生在菲律宾,父母和弟妹们这时都在菲律宾生活,是华侨富商的家庭。因为参加了共产党,担任了菲律宾共产党华侨委常委、游击队的指导员,而被反动政府追捕,由党组织安排回到祖国。黄宜国曾在菲律宾马尼拉亚当逊大学学习化工专业。回国后,他谢绝了当时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的挽留,响应号召来到鞍钢,从事自己热爱的的专业工作。他勤奋刻苦,对化工事业不懈追求和钻研,对职工们的爱护和关心,常常使刘京俊感动。他们思想合拍,配合默契。厂里给黄宜国配一辆新自行车上下班,黄宜国把新车给了另一位同志,自己还是骑那台叮当三响的破旧自行车。刘京俊也是厂里配的新自行车让给了别人,自己常年坚持走路上下班。他六次搬家,坚持长期住在工人住宅区里。而黄宜国从台町三气房搬到立山友好工人住宅区,一住就是20年。刘京俊曾对黄宜国说,只要我们心里有工人群众,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干好工作。他劝黄宜国搬到工人住宅区的三气房住,并说不为自己,也应该为五个孩子着想。黄宜国仍不为所动。每年春节的除夕夜晚,刘京俊和黄宜国都在厂里和倒班工人们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在位期间,两人没有一个春节是和家人在一起过的。党委书记和厂长与工人群众同甘共苦,深受工人们的欢迎和好评。厂里风清气正,令行禁止,使化工总厂的工作稳定高效,多年没有重大事故,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年产焦炭达到了多万吨的水平。保证了炼铁高炉的焦炭使用,也保证了鞍山市居民的煤气需求。年9月,朱德总司令视察化工总厂。刘京俊和黄宜国陪同视察并介绍了生产情况。朱德观看了焦炭生产的全过程,询问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他们为建设新中国生产更多的钢铁做出贡献。
年9月,朱德委员长视察化工总厂。刘京俊(左1)、黄宜国(左3)、韩天石(右1、市委书记)陪同视察
在用人方面,刘京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提拔时,不仅看干部的一时一事,更要审查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他认为,这才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在刘京俊提出提拔一位会计科长时,厂里领导取得了共识。这位科长公道正派,业务强,善于团结人。不久被公司提拔为正处级干部,之后又成为了鞍钢的总会计师。
唐嗣孝(中)和工人们一起研究进一步提高焦炭质量
周熔(右)和工人们在记录焦炉技术数据唐嗣孝、周熔——两人都是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理学院化工系的大学生,同年5月到鞍钢工作。年刘京俊担任厂党委书记后,着重培养这两名女大学生。她俩工作积极热情,不怕困难,主动要求上焦炉,承担重担。入厂时间不长就申请加入党组织。在他们加入了党组织,又晋升为技术员、工程师后,刘京俊和黄宜国商量,先后任命她俩担任炼焦车间主任。唐嗣孝、周熔是第一批敢上化工焦炉顶上劳动的女性。唐嗣孝曾代表鞍钢女性职工参加世界女工代表大会(年在匈牙利);年到包钢,曾任包钢焦化厂厂长、包钢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她到包钢后,跑遍内蒙古9大煤矿,经过对所有煤品种的取样试验,化验分析,多方调查研究,解决了包钢炼铁焦炭煤全部从山西、河北、河南外运的难题,使内蒙古的煤矿完全满足了包钢炼铁焦煤的需要。为此,曾获得国务院金质奖章,3次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为唐嗣孝题词“奋战焦炉数十年”,这是对唐嗣孝对中国钢铁工业无私奉献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周熔是唐嗣孝调包钢后接替炼焦车间主任职务的。他也是鞍钢的一位杰出的女性,为鞍钢的焦炉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刘京俊等人为培养这两位焦化专家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为不断提高焦炉生产水平,保证高炉焦炭供应,鞍钢的化工事业后继有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年9月,雷锋来到了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此时正是刘京俊在这里担任厂党委书记。雷锋善于学习,乐于助人,使刘京俊印象深刻。他去洗煤车间,常常看到这个小伙子推煤车时干的最起劲儿。当推土机司机时,更是争分夺秒,想在先,干在前。活跃、能干,是雷锋的特点。车间报上来的先进人物名单上,总少不了雷锋的名字。这引起了党委班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y/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