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
健康知识讲座
1月11日上午,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保健老师首先对大班开展了预防传染病的知识讲座,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常见传染病,争取达到预防控制的效果。
水痘
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科,仅有一个血清型,没有动物储存宿主,人是已知的自然界中的唯一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
临床特征
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轻微,出现低热、不适时已有皮疹出现;年长儿童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减退等,持续1-2天后出疹。
出疹期: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1-2天开始结痂,1周左右脱落。
治疗方法
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生素软膏。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多见。
临床特征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无疼痛和痒感,愈后不留痕迹。
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肺水肿等,但以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最为常见。EV71除引起手足口病,还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预防措施
1、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习惯;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大人感染后没有症状,成为隐性传染源,更危险。
2、流行期间更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3、提高人体免疫力。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人量,可以选择食用大蒜、姜、绿茶、银耳、百合等。苹果、猕猴桃、梨、菠萝、西瓜、草莓、葡萄、香蕉等应季水果。
4、接种疫苗,减少重症发生的可能。
我们学会七步洗手法啦!
“红眼病”
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接触传染,即在公共场合接触了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引起。
临床特征
病人会感到眼部发痒、疼痛、视力模糊,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甚至有低热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使视力受到明显损害。
传播途径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注意事项
患“红眼病”的病人应及时就诊治疗,以免成为传染源。“红眼病”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眼药水等进行治疗。应该特别提醒的是,“红眼病”不宜使用眼药膏,也不应用纱布等将眼封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多在冬、春季流行。
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单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边缘不清楚,胀痛或压痛。有、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
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
注意事项
患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居室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复感它邪。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肥腻、辛辣、坚硬及酸性的食品。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漱漱口,讲卫生
橱窗宣传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保健室每月通过橱窗让家长们了解传染病预防和各种幼儿健康知识,科学育儿。
本期重点: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本期重点:
健康小知识
日常消毒
为了创设安全健康的环境,做好保育保健工作,加强日常消毒管理,严把晨检关,做好开窗通风、餐点消毒、班级消毒、包干区消毒等工作,洁净校园,控制传染。
晨检
开始晨检啦!
幼儿服药登记
张开小嘴看一看!
看看小手,指甲剪干净喽!
开窗通风
餐点消毒
清水毛巾和消毒毛巾分开放
84消毒水
桌面消毒:清水——消毒——清水
班级消毒
擦拭区域物品柜
清扫盥洗室
班级活动室清扫、拖地
被子摊开后紫外线消毒
茶杯、毛巾消毒
杯子清洗
杯子消毒
毛巾蒸汽消毒
包干区消毒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物品消毒
清洗筷子、蒸汽消毒、阳光暴晒晾干
泡腾片消毒、阳光暴晒、晾干
大家千万不要紧张,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文字、照片:胥敏凤
编辑:张超时
审核:俞文林、徐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