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麻疹: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的预后一般良好,只要患儿精神状态好,吃奶、玩耍正常,可以居家观察。但是,在儿童发生脑炎、脑膜炎、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时候,医院就诊。6.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常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但感染发生率与季节、地区、年龄、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均有关。全年均可患病,但高峰一般发生在一年中温暖、湿润的季节,以夏秋季常见。此外,感染存在聚集现象。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主要为散居及托幼机构儿童,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7.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有结膜下出血,常并发角膜炎,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潜伏期一般为24h,最长可达6天。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流泪和眼球痛。通常先发生于一个眼睛,几小时后波及另一个眼睛。约20%病例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约70%~90%病例在起病2~3天后出现特征性的表现-眼球结膜下出血,从细小的出血点至整个球结膜下出血程度不等,可见短暂而无后遗症的上皮性角膜炎。初期常发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约1周后痊愈,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见。儿童病例2~3天即可痊愈,成人一两周内完全恢复。
预防:
1.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2.做好孩子玩具、书本的翻晒卫生消毒工作。3.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4.要随时 5.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外温差。 6.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7.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8.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 9.要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10.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11.避免接触猫狗、禽鸟、牲畜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牲畜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关
注
我
们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