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热。中医认为阴阳二气是相互制约。上火即阳气偏盛,阳胜则热,或阴气不足,阴不胜阳,阳气相对有余,从而产生的一种阳盛病证,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脉要精微论》:“阳盛则梦大火燔灼。”
常见上火表现
.精神、情志表现:这是由于火性炎上,易扰心神的特点引起的。常见烦躁不安,急躁易怒,睡眠不安,夜里翻来覆去,多梦,或者是容易受到惊吓。有的宝宝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抽搐,实际上就是受到惊吓导致的。
.疮疡类病症:这是由于火容易导致疮疡。常见如口疮,口臭。
若口唇溃疡,请参阅文章:口唇溃疡的食疗方法:有图有真相(看过不后悔,都转发)
.官窍疾病:是由于火容易上扰五官九窍的特点所引起。常见有:咽喉肿痛、红眼病、突然眼眵比较多,口气臭、耳鸣。
若流鼻血,请参阅文章:流鼻血家庭急救的5个中医妙招
快速搞定,家庭必备
4.伤津的表现:这是由于火邪容易伤津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常常出现:口干,口渴、便秘,小便黄。
若便秘,请参阅文章:两款通便水果
5.其他:如燥热化火,引起小儿抽动症、多动症。
上火了如何辨别寒热虚实
.从颜色和形体辨别:多为红色,局部多有肿大。《素问·举痛论》:“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虚火和实火的辨别:
实火多颜色鲜红,形体肿大,烦躁、口渴、伤津严重等。心火肝火脾胃肺多为实火。
虚火多颜色嫩红,形体稍稍肿大,烦躁、口渴、伤津不太严重等,多伴有低热等身体气血亏虚的表现。肾火多为虚火。
上火的常见原因最为常见的原因有5个:
()季节和气候:天气炎热干燥,容易化火伤阴。
()生理特点:心肝火常有余,肺脾肾之气常不足。心肝火常有余,易引起肝火和肝火,多为实火。肺脾肾常不足,易引起虚火。
()体质:阳盛体质或阴虚体质。即形壮怕热,体质壮实,面色红,平时容易多动,性情急躁易冲动,口臭,容易便秘,大便干结,多喜冷饮,舌红,舌苔微黄。
(4)情志:是孩子容易急躁易怒,甚至是发火。
(5)饮食偏食:辛辣食物和肉食,如辣椒、葱蒜等,以及各种肉食,如牛肉,牛奶(牛奶吃得久了也会引起肠道便秘,导致上火)。
原理:司外揣内中医诊断判断疾病的原理之一为司外揣内。其涵义是:体内一切变化,通过内外相应的整体性规律,必然有相应的征象显露于人的体表。上火亦复如是,主要从外在的原理来分析。《灵枢·外揣》:“岐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黄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灵枢·本脏》:“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治法治则总体的原则为扶正祛邪。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上火与脏腑有关。也要根据具体的脏腑相应关系,来治疗。脏腑主要分:心火、肝火、脾胃火、肺火、肾中虚火、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来治疗,清肝火,清心火,清脾胃火。肾火多虚火,所以治疗的时候多采用养阴清热法。
常见上火病症治疗.心火旺盛症状:容易烦躁,睡眠不安,容易发脾气,同时还可以见到孩子小便有些发黄,舌尖长口疮或溃疡。
治法:清心火。
药方:导赤散
组成:竹叶、甘草、川木通、生地黄各6g
成药:黄连上清丸。
推拿:可以选择清天河水00到次,清心经00到次,清肝经00到次,也可以揉揉涌泉,太溪穴各5分钟。连续三天。
案例:舌尖痛治验记得在十几年前,老家一人因舌尖部疼痛,不敢吃辣椒,一吃辣椒就舌尖疼痛的严重,给予导赤散,治疗数日即恢复。按语:舌尖部口腔溃疡多是心火旺盛。可以用导赤散,或是其他成药治疗,也可以贴敷:大蒜片贴敷涌泉穴。若孩子睡眠不安,请参阅文章:春季失眠偏方
.肝火旺盛症状:急躁易怒,脾气比较大,早晨眼睛容易流眼眵,同时大便有些干结,困难,甚至会出现一定的耳鸣现象,同时睡眠也受到一定影响。
治法:清肝火
药方:泻青散
组成:防风、当归、川芎、胆草、栀子、羌活、甘草、滑石。
中成药:逍遥散,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散)。
推拿:晚上睡觉抽搐,试试清肝经00到次,清天河水00到次,清心经00到次,揉合谷穴、太冲穴各~5分钟。合谷在手背第、掌骨之间、平第掌骨之中点处。
红眼病也和肝火旺盛,风热上攻有关。可以用银翘散治疗,也可以针刺:耳尖、大椎放血,揉涌泉。银翘散组成:银花9g、连翘9g、竹叶6g、牛蒡子6g、淡豆豉6g、薄荷9g、桑叶9g、芦根5g、防风6g、荆芥9g、生地5g。案例:小儿抽动症治验一男童,频繁眨眼,医院曰抽动症,母心甚忧。邀余诊治。诊为小儿抽动症。察天气阳热偏盛,观其舌红,知为燥气化火所致。遂予翘荷汤加味,4付药。患者走后,未与联系。大约半年后,复因咳嗽而来诊治。问及前事,方知4付药而癒。当真是:频繁眨眼抽动症,翘荷汤方奏奇功。按语:在春季天气干燥,或夏季炎热干燥,或秋冻季节干燥之时,皆可出现全身皮疹、口唇起泡、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咳嗽、发热、耳鸣、耳聋等病症,此皆是燥气化火之故。燥气化火的原因在于风热增长,燥气逐渐增加,气有余则为火,故致燥气化火,“温自上受,燥自上伤”,故现人体上部病症。用翘荷汤(连翘、薄荷、绿豆、炒栀子、生甘草、桔梗各~5g)就能解决问题。.脾胃火旺症状:饭量比较大,口苦口臭,平时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各种肉食等,还可以见到大便容易干,容易有口疮,流口水,口水较粘,流出口后拉丝比较长,或者大便比较稀,但是肛门经常会红。且睡眠不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喜欢趴着睡,晚上容易磨牙。若是有胃火的话可以见到有口疮、口臭,腹胀、不爱吃东西,还能引起磨牙。
若孩子积食,请参阅文章:五类儿童适合多服大山楂丸:家长必读
中成药:保和丸。对于胃火比较大的孩子可以用保和丸治疗,火旺重可用牛黄上清丸或牛黄清心丸等治疗。
方药:泻黄散。
组成:藿香叶0g、山栀仁6g、石膏(先煎)5g、甘草6g、防风6g
推拿:可以用清心经、清肝经、清胃经、清大肠等手法。
饮食调理:应当饮食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绿豆、豆腐、牛奶、甘蔗等性寒凉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辣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案例:脾胃痰热之咽炎治疗一患者,患有咽炎,时常咽喉“嗯嗯”连声,清嗓子不停,自觉咽喉被粘稠痰糊住,量少,难以清除,往往晨起严重,不舒适。此为脾胃痰热。予以温胆汤:竹茹,陈皮,法半夏,茯苓,大枣,乌梅各0g,生姜6片,炙甘草6g。数日后咽喉就回复正常。嘱咐其少食辛辣油腻肉食,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多锻炼身体,少看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恢复良好。按语:咽炎的中医证型分类大约有十几种,脾胃痰热是其中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咽喉有粘痰,咯痰不爽,舌苔白厚或略干,舌质略红,且有脾胃不和之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满,便稀溏等。使用者,须明辨病证。
案例4:磨牙治验一4岁患儿,平素肝气火气较旺,现突发磨牙数日,夜中啮齿连连,声响较大,且睡眠不安,翻来覆去,其母甚为担忧,察其所属季节为春季,知为肝热入于胃经所致。治以清肝火、散肝热、补脾胃、息肝风。予菊花6g、连翘6g、蝉蜕6g、竹叶6g、钩藤(后下)6g、炒山药5g、白扁豆5g、防风6g。水煎内服。连服数日即告痊愈。
按语:小儿磨牙多肝热入于胃经,热盛动风所致。须清肝热,补脾胃,息肝风。因肝热肝火为少阳之火,《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肝……阳中之少阳。”故须凉散肝热之蝉蜕,菊花,连翘等,不可用苦寒直折之品如黄芩、黄连之类。“见肝之病,知肝犯脾,当先实脾。”故肝木犯脾胃,故需要用山药等实脾胃。钩藤熄风,防风亦可以熄风。
4.肺火旺盛症状:春季多风,易伤津有燥,故容易发生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夜咳干咳、多伴口干鼻干,多伴有大便干,小便发黄,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此为风热伤津,也为肺火。
中成药:小儿清肺颗粒等。
方药:桑菊饮(或泻白散)
组成:桑叶、生甘草、薄荷、菊花、杏仁、桔梗、芦根各6g。鼻塞流清涕加防风、荆芥穗、淡豆豉各6g。用法:开锅后用小火煎煮0分钟。
推拿:.清肺热用清天河水、平肝清肺各5分钟;.养肺阴用补肾经、揉涌泉或太溪穴各5分钟;.化湿气用清脾经,顺运内八卦各分钟左右。4.若大便干加清大肠分钟;若小便黄加清小肠分钟。
若孩子近期咳嗽,请参阅文章:近期咳嗽用方
风热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表现:多见于春季。主要症状可以见到喷嚏、鼻塞、鼻痒、鼻干。以喷嚏、鼻痒、鼻干为主。但鼻涕不算太多。舌质略红,舌苔薄黄。
病机:鼻痒是有风,鼻干是有热略伤阴,鼻塞是有微寒。初起病因多为寒,所以春季过敏性鼻炎病情本质为,风寒侵袭皮肤,风热郁结于鼻窍内。
辩证:风热证,略有微寒,略伤肺阴。
治则:疏风止痒、清热润燥、温散风寒。
方剂:银翘散加味。
金银花0g、连翘0g、竹叶6g、牛蒡子0g、桑叶0g、薄荷0g、淡豆豉0g、荆芥穗0g、乌梅0g、白芍0g、茯苓0g、生姜5片、藿香0g、法半夏5g。
按语:春季柳絮飞到脸庞时很痒,不小心飞到鼻孔,不仅痒还会打喷嚏。那么为什么会痒呢?用中医如何解释呢?柳絮轻飘飘的随风飞扬,突然明悟了痒的原因:柳絮属风,风盛则痒。柳絮遇到树枝或草丛就挂在上面,顿悟桂枝疏风的原因:树枝不就可以让风停下来吗?那么中医对应的使用荆芥穗、银花、桑枝、桂枝、白蒺藜等疏风止痒。何谓疏风,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让风变得稀稀疏疏。大家看小树枝叶在风中摇摆,作用是让风速降低了。如同国家的三级防护林防风固沙。所以治疗的时候以疏风清热为主,兼以散寒。故笔者在治疗鼻炎、湿疹、风疹等痒的病证时多加上桑枝、桂枝等,多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风重偏于疏风为主,热重偏于银翘散为主,皮干了还可以加上乌梅、生甘草。常规量都是0g在散寒祛风的同时加上辛凉透热之品,应当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若了解鼻炎完整知识,请参阅文章:鼻炎必看:(完整版)小儿鼻炎的中医辨治与日常护理
5.肾中虚火症状:咽喉肿痛、有粘痰、耳鸣、耳聋、呼吸音粗,小便黄而量少,大便干。另外伴有肾阴亏虚的表现,成人有腰膝酸软,腰痛等,儿童则往往有发育迟缓,容易疲劳乏力,身体瘦弱,记忆力较差,不爱活动等表现。另外,还多有看手机、电脑、电视过多,熬夜、睡眠时间偏少,失眠等病史。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方药:杞菊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枸杞各0g、茯苓、丹皮、泽泻、菊花各5g。
推拿:.养肺阴用补肾经、揉涌泉、太溪穴各5分钟;.清肺热用清天河水、平肝清肺各分钟;.化湿气用清补脾经,顺运内八卦各分钟左右。4.若大便干加清大肠分钟;若小便黄加清小肠分钟。
案例5:便秘治验
某岁患儿,便秘严重数月,常常数日一次大便,短则两三日,长则七八日。便干难解,排便无力。每当排便时即痛苦万分,满面通红,蹲坐十几分钟甚至0分钟也无法解出来大便。家长因担心长期便秘导致身体危害,故超过日未曾大便,就用开塞露通便一次。每以此法排便,往往便盆中有数滴甚至一小滩鲜血流出。医院,百法莫效。治以六味地黄丸,让孩子每次服用粒大蜜丸,每日~次,连续服用一个月。排便基本恢复正常。其父母甚慰。
按语:六味地黄丸是北宋儿科名医钱乙针对小儿所创立的药方,是小儿专用药,专门用于小儿肾阴亏虚病证。其实六味地黄丸还可以用于小儿由于肾阴亏虚导致的习惯性便秘,大便干结如羊屎球。严格来讲,六味地黄丸是更适于小儿使用。.小儿体质偏热,容易化火,故用药需要凉润;.且又因体质属于稚阴稚阳,故用药不能过于苦寒。六味地黄丸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凉润不苦寒,补而不滋腻,专为小儿所设。如此名方,不应埋没。
饮食注意禁忌:进食要注意不可以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和油腻的食物。进食辛辣食物会加重上火症状,进食油腻的食物则会使上火症状不容易祛除。因为中医认为油腻的食物容易恋邪,不容易请出。
需要吃哪些食物:润肺润胃的食物:最好吃一些比较凉润或者是性平的食物,如吃梨汁、甘蔗汁、百合等能够润肺,润胃,可以缓解肺热引起的鼻孔灼热感,鼻子流血等,也可以缓解胃热引起的口疮、便秘等。清胃火的食物:平时吃苦瓜能够清胃火还能健胃,吃西瓜也是防暑治疗心火胃火的食品,尤其是用西瓜皮熬水喝,效果会更好。清热解暑食物:清热解暑的食物还有绿豆汤。清心火的食物:如莲子心。可以泡水当茶喝,可以清心火,除烦躁。
春季如何食疗,请参阅文章:春季食疗方
哪些医院?
对于上火出现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症状,比如日久不愈的口疮、口臭,便秘,夜里出现的磨牙,多汗,孩子的精神状况严重受到影响比如烦躁不安,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交流。
如何预防对于预防主要从、食物。、情绪。、及早处理。4、保健推拿。、食物禁忌如上所述有针对性的食用食物。、对宝宝不要大加责骂,不要让他着急上火。若是有了上火的症状,可以及早处理,尽量不要拖着。4、可以采用一些具有良好的效果的推拿手法。如清心经、清肝经、清天河水、清胃经等手法。
Tips:宝宝上火会发烧吗?
宝宝上火一般不会发烧。这也是由于火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烧。比如进食辛辣的食物过多,那么就会导致脾胃蕴热。若是食积日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发热,甚至是反复性发烧。但是这种发烧多是热势不高,各项检查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多内容查看《咳不容缓》一书(淘宝、当当等各大网站有售)。
养生
实用
原创
健康
传承
品质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