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我国多个省、市及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时间众人措手不及。我们这才发现大家的卫生保健知识竟然如此匮乏,连如何正确地洗手、佩戴和处理口罩、如何进行基础居家消毒都不知道。同时,居家抗疫挑战了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的适应性,很多人出现了焦虑、恐慌的心理状态,以及作息紊乱等情况。此外,人们接受到大量冗杂的疫情信息,无法辨别真假,听信谣言甚至传播谣言,缺乏处理健康信息的能力。这一切都折射出当前的学校健康教育仍有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拟从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形式三个方面,对我国现行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以期更有效地促进这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一、学校健康教育目标:从知识走向素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让我们发现,无论是公共卫生意识、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还是健康信息素养,人们都存在上述诸多不足。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学校里曾经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我们,遇到实际情境时却手足无措呢?

年,教育部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指出学校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公共卫生意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明确规定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明确课程实施的目标,分别从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进行说明(见表1)。

从上述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健康教育一旦狭隘为学科课程,其课程目标设置便偏向于掌握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由于受到评价的影响,实际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为方便检测,更是以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健康运动技能为目标,而并未转化为实际生活的行为表现。例如,学生在健康课程中学习过正确洗手的方法,但在生活中“洗手”常常草草了事;体育课上,老师教授过各项运动技能的操作,学生在课外却忙于完成学业,没时间锻炼;学生即便感冒咳嗽也很少戴口罩……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缺乏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换言之,即缺乏“素养”。

“素养”,其英文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y/6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