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指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开始出土活动。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指春天东方之气上升,许多人感觉到背和四肢寒凉,出现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上火牙痛、皮干唇裂等,这是人体跟不上春天阳气生发的结果,故要补阳气。
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
中医认为:肝应春时。在春天,肝脏就好比一个值班经理。如果工作过于忙碌,透支身体,人就会生病;同时原本隐藏的疾病也会显现出来。身体的脏器之间相互联系,肝脏生病,势必也会引发其他脏器生病,所以,春天是肝病多发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同样是调理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养肝的最佳时机。
调养肝脏有养肝、清肝之分。过度操劳者的结果之一就是肝气偏弱。因为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会让身体各器官血液需求量大增,血气消耗大,而肝是藏血器官,疲于工作会受损。所以,过劳者首先要护肝,不妨吃些养肝食物,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绿色蔬菜要作为晚餐的必备,白菜、卷心菜和菠菜等叶菜对应人体肝胆,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毒素。
对于肝气偏弱的人,可常食具有补肾滋阴功效的女贞子粳米粥。将女贞子10粒用水洗净装入纱布袋;粳米克洗净,加水及女贞子药袋,煮熟即可。
另一种情况是肝火旺。春天时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延长等症状。养肝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饮食外,最重要的是滋阴清肝火。肝火过旺的人每天喝点菊花茶,可改善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
背痛脚凉者,补足阳气以健身
惊蛰过后,天气一般会变得非常晴朗,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但天地之间阳气生发过快,人体内的阳气就可能跟不上,有人会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因此,有上述症状的人补充阳气是关键。
该如何补充阳气呢?在饮食上,要多吃精白面。因为小麦的皮属寒性,精白面是去皮后磨成的面粉,是热性的,可补气。除此之外,还应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如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来养护阳气。
在感到气虚时可适当喝点酒。最好是高粱酒,高粱酒是高粱种子的精华,喝了会使人后背发热,使人阳气上升。但血热的人不可喝酒,因其本身已经热了,再热阳气就散掉了。所以脸红的人不宜吃温性和热性食物,可吃平性的和偏凉性食物。
提到养护阳气,少不了穴位的帮助。最值得给大家推荐的补气穴位是足三里穴和关元穴。
提到足三里,民间有句俗语:“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老母鸡的营养大家都知道,但人们发现经常拍击或者按压足三里穴,一些经久不愈的毛病不知不觉就没了,竟然比吃老母鸡的功效还好。
另外一个穴位是关元穴。我们常说的“丹田之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其中的丹田,就是指关元穴。关元穴之所以具有补气功效,是因为它不但是小肠募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关元穴在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方面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按摩和拍打均可。可先左后右,由轻到重,有空就拍,不拘时间、次数。拍完足三里后,还可以轻轻拍打两膝各两百下,然后拍打两小腿肚各两百下。
按摩关元穴时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其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旋转运动。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以顺时针方向回旋运行。按摩时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每分钟80~90次为宜。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先天元气的作用。
惊蛰到,防“虫”扰
惊蛰过后,阳气回升,蛰伏在泥土洞穴中的虫、蛇类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蚊蝇出动,害虫登场,正是疫病发生之时。在古代,人们就特别讲究惊蛰熏虫。其实,与这些有形之虫相比,无形之虫——病毒和细菌的危害要大得多。惊蛰之后,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
首先得赔补正气。中医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教育人们凡事都应该先找“内因”,再去考虑外因,因为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
以板蓝根为例,尽管它在预防和治疗普通感冒、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流行性脑炎、禽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丹毒、衄血、咽喉肿痛、暴发性红眼病等病症都可能起到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但板蓝根不具有杀菌灭毒的作用,它的功效只是清热凉血。
由于病毒、细菌大多喜欢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因此要预防病毒侵袭,就要从食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和食物做起。除了板蓝根外,薄荷、菊花、牛蒡子都是非常好的清热药物。当然,常见的茄子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另外,春季还有一种蔬菜——莼菜,也是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佳品之一。著名的西湖莼菜汤,被誉为江南的三大名肴之一。莼菜不仅是美味,还是良药,《本草纲目》言其“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益智”。《本草再新》言其“疗百毒,清诸疮”。莼菜既可炒着吃,也可与鲫鱼、豆腐等一起做菜做汤,其色、香、味俱佳,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一味美味养生菜。
惊蛰时节的饮食调养同样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具体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以下介绍几个食疗方。
山药玉米粉粥
山药粉15克,粳米克,玉米粉15克。将粳米淘洗干净,下锅煮粥,同时把玉米粉、山药粉用冷水调和,待粥将成时,加入山药、玉米粉,再略煮即成。有健脾补气的功效。
山药扁豆饭
鲜山药克,扁豆50克,陈皮3克,大枣克。将山药用清水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再将大枣去核切碎,与扁豆、陈皮混匀后放入碗中。如常法蒸熟即成。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菠菜猪肝汤
猪肝克,菠菜50克,鲜蘑菇50克,水发木耳25克,蒜茸、姜片、调料适量。炉火烹调,待油烧到五成熟时,爆香姜片、蒜茸。投入蘑菇、木耳,加适量水煮沸,氽入猪肝并搅和,调味。倒入菠菜煮沸,淋上麻油即成。有养肝健脾的功效。
山药炒菠菜
鲜山药20克,菠菜克,猪瘦肉克,绍酒6毫升,盐3克,味精2克,生粉20克,姜4克,葱6克,素油35毫升。将鲜山药洗净切片,菠菜洗净,去黄叶、老梗,切成4厘米长的段;猪瘦肉洗净,切成细丝;姜切丝,葱切段。将猪瘦肉放入碗内,加入生粉、盐、味精抓匀,挂浆待用。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随即下入猪瘦肉、绍酒、菠菜、鲜山药片、盐、味精,炒熟即成。有补脾养肝的功用
海龙康健,与各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