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欧阳中石为齐鲁晚报题写齐鲁鉴赏齐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5112.html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

11月5日,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3岁。欧阳中石先生年生于山东泰安肥城,青少年时代在济南度过,其书法端庄高雅、沉着厚重,开创了一代书风。一代大师,离我们远去。

对于济南人来说,欧阳中石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在济南街头和景区,经常能看到中石先生遒劲秀丽的题词题字,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矗立在泉城广场的《泉城颂》“长天崇历下,后土惠泉城。趵突流金线,珍珠漱玉明……”《泉城颂》的内容为欧阳中石先生自己作的五律,为作此诗,欧阳中石专门登临大明湖新建成的超然楼,并几易其稿。诗作上下纵横,博古通今,将泉城自然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其书法更是大笔挥洒气势磅礴,与诗句相映辉煌,蔚为壮观。这篇诗与书均为欧阳先生之艺术杰作,它不但展示了中石先生超高的艺术成就,更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与眷恋,对济南这片土地的厚爱和对家乡人民深厚的感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周青先摄

抗战时期,欧阳中石曾就读于济南制锦市小学,夫人张茝京也在制锦市小学读书,中学时代中石先生在济南济美中学(现济南五中)、济南省立一中(现济南一中)就读,年中学毕业后还在济南当过小学老师,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考上辅仁大学,一年后又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中石先生多次说过,他在济南长大,就是个地道的济南人,他熟悉济南的每条老街巷,喜欢济南的泉水,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乡。“生于鲁,长于齐,壮游京师”的欧阳中石已成为山东人的一个代表符号。

山东师范大学的张世镕教授是欧阳中石先生在济南一中的老同学,前些年,他曾与笔者谈起跟中石先生几十年的同学情谊。多年来,中石先生对家乡的老友、师长、母校非常怀念和尊重,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世镕先生去北京出差,被中石先生留在家中款待多日,他们畅谈家乡与往事,直到依依惜别。中石先生每次来济南,只要有时间就要在城里城外转转,瞧瞧少年时玩耍的地方,走走老街巷,看看家乡的泉。他尤其喜欢那些泉水,从趵突泉到五龙潭,从黑虎泉到珍珠泉,从年少这些泉水就与他相伴,从未停息,也总是看不够。

张世镕先生还曾谈到中石先生小时候在家乡向武岩法师学习书法的往事。当时,武岩法师让欧阳中石在他提供的宣纸上写书法,收费五块钱一张。在那个时代五块钱可不是个小数字,一袋面粉两块钱,五块钱够他们全家人吃两个月。武岩法师还规定他不能回家练,欧阳中石只能在现场非常专注地看老师写字,然后小心翼翼地提笔,每次下笔都觉得心疼。不过,中石先生悟性很好,他很快就写得很有章法,学到了精髓。最后,武岩法师把收取的费用,全部归还给了欧阳中石的母亲。

欧阳中石先生一生成果斐然,从逻辑学到教育,从书法到绘画,从戏剧诗词……他还建立了从专科到博士后的书法教育体系。的确,欧阳中石先生一生师友众多,哲学大师金岳霖、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藏大家张伯驹,甚至大画家齐白石,都曾悉心指导。

中石先生的书法用墨浓淡有致,清俊飘逸里有着厚重爽朗,朴素古拙里分明又见高雅的格调。学书先从师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用工更勤。常作行书,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祝点法。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

当人们常常把目光聚焦在欧阳中石的书法成就时,殊不知他在绘画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曾亲炙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教诲,向白石老人学过写意花鸟画。他的画面鲜有花叶摇曳、飞鸟跳动、水流曲折之类的动感,更不刻意求奇崛、野性、拙丑之状,而是弥漫出一股安静的气息,或者不妨用欧阳中石喜欢说的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美好”。半枝老梅、一丛兰花、两盆水仙、几尾金鱼……所绘者无非寻常景物,所传递者也不过就是生活世界以及人的心灵状态的美好与和谐。

欧阳中石一生对戏曲情有独钟,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身份——京剧艺术家和研究者,京剧“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博士生导师。

欧阳中石为戏剧事业、特别是为京剧“奚派”艺术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尽心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梨园界,欧阳中石与奚啸伯先生的相识堪称一段佳话,年,还在济南上中学的欧阳中石有一天到同学家玩,唱起了奚派的《白帝城》。没想到从屋里走出一人,对他大加赞赏,并当场收他为徒。此人就是京剧大师奚啸伯。欧阳中石还与不少名家同台演戏,提升舞台表演水平,在京剧舞台上留下了许多光辉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在戏曲教育方面,作为艺研院戏曲学的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培养后学。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他积极探索,著书立说,特别是对京剧艺术及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所做的系统研究,造诣很深,影响颇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徐延春摄

欧阳先生是一位充满活力的温厚长者,他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他对齐鲁晚报有着很高的评价,并给予本报大力的支持。年1月,齐鲁晚报“齐鲁鉴赏”创刊四周年之际,时年84岁的中石先生欣然提笔、挥毫泼墨,特意为“齐鲁鉴赏”专刊题写刊头。“齐鲁鉴赏”年1月创刊,刊名最初由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题写。两位书法大师为“齐鲁鉴赏”题写的刊头无疑是成为齐鲁晚报的两张靓丽名片,两张刊头各有千秋,可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年6月10日,纪念李苦禅诞辰周年的活动在济南趵突泉景区万竹园玉兰院内拉开帷幕,欧阳中石先生也来到现场,本报记者在会议间隙曾对中石先生进行了采访,话题就从趵突泉开始,中石先生再次饱含深情地说起家乡。他说,他从小到老来过那么多次趵突泉,每次来都觉得熟悉而又新鲜,每次来都觉得待不够,每次都把家乡带回到梦里,每次梦醒就时常想起了家乡……济南的山、济南的泉、济南的人,这是他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他心中最美好的地方。

令人痛心的是,一代大师驾鹤西去,只留下对家乡深深的眷恋;魂兮归来,愿天堂也有泉水相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z/1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