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种疑难杂症的刺血疗法

24种疑难杂症的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在继承祖传绝技的同时,通过历代传承数以十万计的临床实践,以及长期的治疗观察和经验积累,从而使这一古老的疗法又得以进一步地发展。从《内经》记载只能治疗三十几种疾病,发展到能治疗人体九大系统的三百多种疾病,今天我们了解以下24种病症对应的刺血疗法。

一、脑出血(中风):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

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长疔、痈疽:

痈: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已脓易溃易敛,因热毒熏蒸、气血淤滞所致。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边界不清,无热少痛,未脓难消,已脓难溃因寒邪郁结、气血凝滞所致。

疔: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状如针,顶白而痛,因邪毒侵袭、气血凝滞而致

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溃易敛,反复发作,因湿热蕴结所致。

痈、疽、疔、疖,是四种发生于体表各有不同病理变化和形状特征的外科疾患。

刺血后心穴。

四、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

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风湿病的腿为重者:

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

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现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

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1)臑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

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

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穴,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

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1)龊交穴,(位置在上齿龈和上唇交接的地方)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

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

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

(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

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胸部内伤:

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

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

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

(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

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一肉:

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

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痫:

(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

太阳,曲泽,委中,太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刺血的不传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落藏针法系列之二

——放血疗法

疗法

介绍

刺络疗法也叫放血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有关针刺的治疗中有半数以上提到针刺放血,其中篇文章中有40多篇讲述了针刺放血的疗法、工具、针法、取穴、治疗机制、主治范围、禁忌等,囊括多种疾病。

最早的关于放血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如《灵枢-官针篇》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针解篇》亦说:“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内经》缪刺论篇、五邪篇、癫狂篇等,更明确地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癫狂、头痛、暴痦,热喘、衄血等病证。

刺络放血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民间。此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见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的特点。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效,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症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放血疗法疗效显著,所以一直流传在民间,世代相传,它有卓越的疗效,能解决很多难症怪病,能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循环通畅,灌注于各个组织器官,就会使机体得到供给充足。如果血流减慢瘀滞,就会产生疼痛甚至疾病。刺络放血主要是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平衡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周嘉荣先生常说,诊断治病关键的问题就是落藏,一切疾病源于五脏。现在的一些病名只是一个代名词,看不出病在哪里。而落藏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内经讲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治病求其本。如脑血栓是心的问题,心主血脉。只做血栓支架,不去治心病不会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疏通,疏其气血令其调达,就是一个通络。人体由很多管道组成的,这些管道需要给身体输送营养排出垃圾,把它疏通了营养能进来垃圾能出去,何病之有,流水不腐,这就是治病的根本。落藏放血即是在落藏思维的知道下准确定位病灶,快速缓解症状,解除患者病痛!

课程

特色

1、本疗法是在落藏理论思路指导下的放血疗法,传承宗筋疗法创始人周嘉荣先生的理论思想,通过落藏理论进行选穴,彻底解决学员放血不知道放哪儿的困惑,经理论指导后疗效显著、直达病所、立竿见影!

2、中西合璧,用中医的理论思想指导西医的操作手法,操作简单易学易掌握,有无基础均可当场学会,另本次培训更有特色手法深静脉放血(目前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让您一起步就成为同行业的高手!

3、放血除讲究选穴准之外,还需要掌握放血量的多少,通过本次培训可使您轻松掌握放血的安全量,并达到周嘉荣老师所讲的放血重在放血量!

4、放血为泻法,而落藏用针为补法,二者完美结合一补一泻,相得益彰,且临床适应症广泛,效果显著!

主讲内容

李松芝

1、落藏基础理论

2、放血及操作

3、阴络放血

4、舌下排栓

5、临床应用:

①内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心血管病;奥兹海默综合症;荨麻疹;梅尼埃病;过敏性鼻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腺瘤、结节;面瘫;感冒;急慢性炎症;血栓性疾病等;

②外科:关节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③妇科: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④美容美体:痤疮;美白;减肥;祛色斑等。

主讲专家

李松芝

李松芝,执业医师,主任医师。毕业于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及教学二十余年。在中医针灸专业学习中不断挖掘探索新领域新技术,先后学习了很多优秀学术项目,其中对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腹针疗法》深入研究,深刻领会腹针的疗效之快速,安全易掌握的优势,应用到临床受到患者极大的欢迎和认可,得到很多灵感和启发。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腹针技术,在年跟随腹针专家郑怀玉老师学习特效腹针疗法,深得恩师提携,并进行大量义诊义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腹针技术得到很好的提高。年跟随周嘉荣老师学习,成为宗筋入室弟子,感恩周老师亲传其脉疗及宗筋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完美的把腹针疗法与落脏思维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信赖。

开课通知

李松芝老师将于8月25日—8月27日

(25日报到)北京开课啦!

研修费:元,特价

咨询电话

王主任:(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z/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