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秋季传染病小知识

天气渐凉,逐渐到了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学校等孩子聚集的地方,易出现暴发,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如果你家孩子出现了下面提到的症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1.秋季腹泻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

2.红眼病

红眼病的专业名称叫「急性或亚急性的细菌性结膜炎」,多见于春秋季节,传染性强,可由多种细菌引起。

常表现为眼睛刺痒、有异物感、流泪、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增加,双眼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病。该病传染性强,常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

3.流行性感冒

俗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呼吸道疾病。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较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

流感典型的症状是:突发高热、全身疼痛,有明显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咽痛、流涕、流泪等,但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且常因为年龄的不同有差异。

4.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所致,在冬春季节高发,多见于5~15岁少儿。大多表现为突发的腮腺肿痛,可有不同程度、持续时间不一的发热,体温高的可达39℃以上,也有患儿始终没有发烧的。

5.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传染性极强,6月龄~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虽然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每年均有散发病例。

麻疹初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结膜充血、咳嗽等;约三天之后,会在发际、耳后出现皮疹,逐渐波及额头、面部、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到达手掌和足底;

6.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虽然发病高峰时在4~7月,但是秋季也可能散发出现。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特征是在手、足、臀部等处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内出现散发的疱疹或溃疡,后者会表现为口腔疼痛、拒食、发热。

感染后如何护理?

无论是重症还是轻症患儿,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都很重要:

1、消毒隔离是基础

孩子的房间要早晚通风,用过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进行煮沸或日光照射消毒;上学的孩子应该暂时休假,家里人尽量减少到孩子屋里探望的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若为轻症病例,可在家中隔离,若为重症病例,则需住院治疗。有些家庭中有两三个孩子,如双胞胎,一旦其中一人感染疾病,其他孩子也需要避免与其接触。

2、饮食营养要跟上

对于伴有发热的孩子,应鼓励孩子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有无水分丢失,防止电解质紊乱及脱水。

在饮食上,应给孩子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孩子吃酸、辣、甜味过重及干硬食物。

3、皮肤损害勤护理

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伴有皮肤损害的疾病,一般也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挠破后易并发感染,因此应注意皮肤局部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服;保持双手清洁,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疱疹,要管理好孩子不要抓破疱疹,尤其是面部的皮肤。抓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若病变位置深,有可能留下疤痕,特别是患有水痘的孩子。也应教导孩子避免用手揉眼睛,若病毒感染眼睛,可导致角膜炎。

4、观察病情要仔细

一些传染病可能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水痘、麻疹患儿可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因此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脸色、体温、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呕吐等,医院。

5、重视洗手做预防

洗手可预防多传染病,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防止感染的方式,因此建议家长指导孩子了解洗手的重要性,教会他正确的洗手方式,并督促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最后,希望我们家园携手,做好预防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赞赏

长按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z/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