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普查组周班长的红眼病

地质普查组周班长的红眼病

贵州省地矿局队程儒贤

难忘那年重阳节,百多名退休职工在市郊一景区农家乐聚会,欢度节日。时空环境,溢满轻松、愉悦的悠闲氛围。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围城、垂钓、对奕、歌舞、神侃,随心所欲,各享其乐。而人气最旺的项目,莫过于棋牌大厅的围城之战了。

01

骟猪匠打平伙

周班长有一双充血的眼球,常成为老伙计们逗乐取笑的由头,但周班长输得起,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跟着大家乐。因此,他那一桌,就显得格外活跃热闹,围观凑兴者众。

周班长开局失利,给山地工文师连放两炮,心中不免窝火。

“天上掉下馅饼,饿狗饱餐一顿。”周班长一边付账,一边嘟啷道。

“周班长,你看你,才赢你5块钱,你那对红二筒又亮灯了。”文师说。

周班长说:“臭牌,猴精精,饿唠唠。看嘛,本来该我自摸缸上花的,咦,真臭!”

机修工黄仁义,很为自己出错牌后悔不已,大声高气念叨牌经,没完没了:“我明明看到红眼班长要出吆饼,送我福边张,哪不谙打出一张咔二条,成全了文师。你真是个炮手哈!”

采样工饶二胡说:“周班长,你毁了我的清一色哦,看嘛,单吊咔张,马上自摸。”

庄家文师不耐烦了,他伸出食指按着色子键,大声吼道:“好了好了,骟猪匠打平伙——炒得卵子翻!”

周班长提高嗓门大吼一声,“摸牌!”

吵闹戛然而止,齐声高喊:“摸牌!”

棋牌大厅的喧哗声浪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快乐场景。

02

红眼病的由来

上世纪60年代初,二分队刚刚组建,只有初中文化的周云山被任命为炊事班长,实其,是光杆司令。从那时起,围着地质伙房锅台转,一干就是20多年。周班长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退休之后。带着红眼病,依旧乐观开朗,热心公益,备受尊敬。他有3男1女。医学本科毕业的老大,应聘医院任院长;老二、老三都是一家开发公司的大股东;幺女是公务员。子女有出息,爸妈倍感欣慰。周班长因双眼充血,常成为老伙计们调侃逗乐的由头。虽然患职业眼疾,但视力未受影响,只是一遇风吹就流泪。大儿子为老爸买了一副高档防风眼镜,嘱咐他出门就戴上。戴了一段时间,习惯了,出门不离。他说,还是当医生的儿子想得周到。

周班长红眼病史,笔者全程见证。

延绵50余公里的务川汞矿I矿带,赋矿地层均为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几乎见不到一棵乔木,稀疏分布着荆棘灌丛和蕨类植物,构成了汞矿带的主要植被。这就是我们队二分队地质组刚组建那年,10多名队员唯一的生活用燃料来源。

一个周日上午,雨雾笼罩,全员正在学习文件。周班长忙慌慌过来,向分队技术负责李达昌说:“灶门前的柴草告急了吆,中餐勉强够,晚餐就没得烧的啰!”

老李看了看表,说:“好吧,散会,大家拖柴去!”

为何不叫背,不叫扛,而叫拖呢?原来,荆棘、灌丛,体积厐夯,又扎人,既不能背,也不能扛,生柴砍下之后,用长树杈推拢,再用绳索捆成一二百斤重的柴草团,然后几人合力,前边拖,后面用树杈推,边喊号子边挪动。虽然分队部位于一片岩溶洼地中部,拖柴都往下行,但灌丛阻碍,拖拽很吃力。

由于灶门前空间有限,无法储备足够烧几天的生柴,临时上山拖柴则是常有的事。

地质组所在的这幢竹席油毡房,一连8间,南北走向,各间以竹席相隔,但上方三角空间却是连通的,伙房在南端第一间,烧生柴,给周班长五官,特别是双眼,造成了终身的后遗症。他一人,既要忙案上,忙锅里,还要关照灶膛。由于燃料是现砍的生柴,雨天拖回的柴禾还是水淋淋的。在灶膛里的生柴烘烤过程中,呛人的柴烟-水气,满屋弥漫。烘烤一会,用吹火筒一吹,猛一下燃烧起来。火焰给周班长眉毛头发熏焦的痕迹,至今尚依稀可见。趁猛火未熄,得迅速用长柄铁叉塞进一团湿柴……,如此重复多次,周班长也多次撩起围腰擦眼泪,一餐饭才算整熟。

为10多号人的地质普查组,烧生柴煮饭炒菜,经受烟熏火燎,整整8个月,天长日久,双眼充血,眼皮红肿。

趁冬训,医院检查治疗,一个多月后,眼皮彻底消肿,但眼球充血却未有丝毫缓解,成了半生奉献炊事的标致印记。

欲阅读作者更多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z/4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