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形容这类情感的词汇,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红眼病”和“醋坛子”的英译。
红眼病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红眼病”有两层意思,一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二是比喻看到别人有名有利或有好的东西而嫉妒的不良心态。我们要谈的,就是这种比喻意义上的“红眼病”,它以嫉妒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对别人的各种优势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不健康心理。
“红眼病”和眼红密切相关,“眼红”在汉语中也是指嫉妒,大抵是因为人在嫉妒或愤怒时会眼睛充血、发红,而发红的眼睛又是红眼病的主要特征,因而“红眼病”也被用来形容嫉妒的心态。
有趣的是,汉语中的“嫉妒”以“眼红”为主要特征,但英语却是以“眼睛发绿”为主要特征。这种用法通常认为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时代,在其众多作品中可见一斑——
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honyandCleopatra)中,嫉妒被称作“绿色病”(greensickness);在《威尼斯商人》(MerchantofVenice)中,出现了“眼睛发绿的嫉妒”(green-eyedjealousy)这样的词语;在《奥赛罗》(Othello)中,反面人物伊阿古(Iago)则将嫉妒形容为“绿眼怪兽”(green-eyedmonster):
O!Beware,mylord,ofjealousy;itisthegreen-eyedmonsterwhichdothmockthemeatitfeedson.
啊,主帅,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怪兽,它惯于将猎物玩弄于爪下。
据说,这只怪兽的原型是猫,因为猫的眼睛通常是绿的,而且也喜欢玩弄猎物。
在莎士比亚之前,绿色通常和疾病联系在一起。据称,古希腊人通常使用green和pale来描写疾病。他们认为人在生病或者嫉妒时,身体会分泌出更多的胆汁,从而使皮肤显得发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西方绿色和嫉妒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此,我们通常使用greenwithenvy/jealousy和green-eyedmonster来翻译由于嫉妒而产生的“眼红”和“红眼病”,例如:
①她的裘皮大衣让我眼红。
Herfurcoatmakesmegreenwithenvy.
②有些人看到别人过得好就得红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