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防远离传染病

家园共防,远离传染病

一、手足口病:

1.病原体: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3.潜伏期:7-14天

4.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黏膜疹,在手、足、臀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

5.隔离:住院21天,门诊28天,医院开具的复学证明方可入园。

6.消毒:患儿用具均需消毒。

7.预防:勤洗手,勤通风,不喝生水,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消毒。

8.提示:幼儿感染后不会产生抗体,也就是会反复感染。

二、流行性腮腺炎:

1.病源:是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多在冬、春两季,人群密集处传染和流行,主要由空气或飞沫传染,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3.易感人群:5~15岁儿童

4.潜伏期:8-23天

5.症状: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起病1-2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同时伴有中等度发热,偶有高热;腮腺肿胀大多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后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6.隔离:隔离期21天,医院开具的复学证明方可入园。

7.主要预防措施:①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②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鸡蛋过敏者不可用。③药物预防,板蓝根冲剂。

三、水痘的预防:

1.病源: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可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疹而传染,造成流行。

3.易感人群:儿童

4.传染源:患病者为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5.潜伏期:10-21天,通常14-16天,感染后终身免疫

6.症状:初期出现轻微的发烧体温在39度以下,疲倦和软弱无力,发热1-2天继而出现皮疹,迅速转变为水泡状,大小不一,有瘙痒感,一般多出现在头面、躯干、四肢。

7.隔离:患儿隔离至疱疹脱痂后7天。。

8.护理:对症处理,发热用退烧药;保存皮肤清洁、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

四、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1.病原体: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2.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3.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4.潜伏期:1-7天,多少2-4天

5.症状: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6.隔离:热退后2天,大面积流行时1周,且呼吸道症状消失

五、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的预防:

1.病原体:细菌或病毒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3.潜伏期:1-3天,多发于夏秋季节

4.症状:初期眼睛刺痒、异物感、眼睛充血、或眼部分泌物增加,后期包括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结膜严重充血或水肿

5.护理:及时就诊,按医嘱用药及时休息;患病者用物分开,主要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暂时不要去游泳池等公共场所

6.预防

(1)如果发现本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均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除积极治疗外,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隔离:7天

西安沣东第三幼儿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z/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