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美丽的春天也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各类传染疾病,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呢?金桥培训中心为大家奉上小贴士。
春季常见流行病一、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二、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红眼病春季发病率很高,感染后几小时内就可能发病。感染之后眼睛会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流脑发病急,会出现突然发热、呕吐的情况。
3岁以下的宝宝除了上述状况以外,还会表现出拒食腹泻,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奶爸奶妈们一定注意观察宝宝的病症,不要耽误病情。
四、腮腺炎
腮腺炎大多发生在5-10岁宝宝,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症状,一般潜伏期为2-3周,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没有并发症的宝宝,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如果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医院就诊。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春季常见传染疾病预防一、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培训中心以学生健康为重,每次放学以后,会安排专业清洁人员对所有教室进行打扫和消毒,并且每个教室配备紫外线灯,定期消毒至少2小时以上。
二、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是通过飞沫传播。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能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
培训中心目前针对身高不同的学生设有两个水池区,并配备了洗手液和纸巾,方便孩子们随时洗手。
三、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从源头保护孩子。
四、做好家庭自查。
发现孩子发热或者身体口腔有不明丘疹,及时就医并居家隔离。
做好每一天的晨检和防疫工作,是我们老师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量体温、检查口腔和嘴巴,能及时发现身体异常的孩子,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健康。
五、多饮水,合理饮食
随着春夏季室外温度升高,孩子们体内水分大量流失,病毒也会乘虚而入。多喝水可以对咽部病毒细菌起到冲刷作用,还能随时补充孩子体内水分,调节体温。
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均衡营养的摄入才能让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金桥培训中心,关心学习,更关心孩子的健康!
-/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