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还在回味,夏日却已到来。今天下午3时31分,迎来立夏节气。
“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春生夏长,万物自此走向繁茂。立夏不仅给予我们时间的意义,更让我们学习领悟,懂得成长的道理。人生的繁茂奠基于青年,却不止于年龄。夏天到了,让我们在阳光下恣意汗水,奋斗不息。
立夏传说
乌米饭
立夏到来,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乌米饭。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各地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多的就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
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脏兮兮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孙膑不仅靠这个方法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挂蛋袋
江苏南通一带时兴立夏日给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醒来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尤甚。女娲闻之,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应允,以胸前挂蛋为标志,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挂蛋者一律不加伤害。传说虽无从稽考,但立夏这天,南通的母亲们总要选择个头大些的鹅蛋、鸭蛋、鸡蛋,煮熟挂于孩子的胸前,俗传至今。
立夏习俗
迎夏
在古代,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尝新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腌鲜、卤虾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笋、蚕豆、豌豆、黄瓜等。
斗蛋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再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
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有意思的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立夏之后,如何养生
今天已是立夏。想要平安度过春末夏初,就一定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春末夏初如何养生呢?清淡饮食为主、多饮凉开水、多吃苦消暑,早睡早起还要重视午休,同时还要适量运动,保持愉快心情!
1、气温升高之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夏之交,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体皮肤、肌肉血管的舒张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以适应散发体热,故在此季节,衣着方面要注意及时增减衣,切勿晨起外出时的着装到中午较热时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
2、不可过量饮用清凉饮料
饮食方面,尽管天气逐渐变热,但尚未进入高温期,因此不可过量饮用清凉饮料,以免损伤身体的阳刚之气。多喝水、少喝饮料。据营养专家介绍,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多吃苦消暑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典型的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蒲公英、苦丁茶等。另外,还可以吃些凉性食物,也能起到和“吃苦”相同的作用,比如瓜类里面的丝瓜、黄瓜、冬瓜、西瓜、甜瓜等,番茄、芹菜、生菜等也是凉性蔬菜。
有肠胃疾病和儿童、老人等肠胃功能弱的人要特别注意,吃苦味和凉性的食物一定要适度,避免吃太多了导致胃寒和腹泻。
4、体育锻炼应适量
春末夏初是运动的最佳时节。遵循“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找个湖畔园林做些户外活动,以养阳强体。最好在醒来后,搓热双手,做做简单的面部按摩,叩齿,拉耳、拉伸一下四肢,这也是非常必要的晨练,可帮助火气的消散。长期坚持还会有耳聪目明,面色红润的效果。
一些小小的“运动”加到工作中去,比如中午吃完饭做做伸展运动,或者如果你埋头苦干的时间太长,时不时在办公室周围跑上一圈,这些微小的行为都会减少健康隐患。
5、重视午间的小憩
立夏以后日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夜间入睡迟,早上醒得早,不仅睡眠时间短,而且睡眠质量也不高,这就更需要通过午睡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况且,由于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人的中暑大多发生在中午前后,此时若能来个午睡,放松静养一下,会降低中暑的发病率。
6、记得保持心情平静
慢慢进入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
7、初夏时期多多注意红眼病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来源:综合古诗文网、中国天气网、老中医养生网、百度百科等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