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向往高山,我们走进枫林
各位家长朋友,您们好!
目前正处于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防止该病在我校发生,现将流感的症状及预防知识介绍给您,请您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工作。以下六点内容,请家长认真阅读:
一、今年流感特征
据流感监测显示,今年流感流行株为乙流的HA1—YAMAGATA,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高热,一般体温多超过38.5摄氏度,持续超过3-5天。
二、流感的临床表现
1.年长儿童、学龄儿童大多与成人表现相似:起病快,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四肢肌肉酸痛,再出现喉咙痛、嗓子哑、干咳等,容易出现肚子痛、肚子胀或者拉肚子等,甚至可能被误以为“吃坏肚子、食物中毒”了,其中儿童流感的特点比成人更容易引起肌炎,较典型表现以“小腿肚子”疼痛为甚。
2.婴幼儿因主诉表达能力差,并且表现跟目前季节其他一般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较难区分。但通常可以发现家庭成员一起患“感冒”,并且呈现一大家人前后发病、症状相似等特点,婴幼儿病情进展快,因呼吸道狭窄,感染后易发生喉炎(严重者可致喉梗阻)、肺炎(易发生痰阻)等并发症。
注意:发烧超过38度,伴有咽痛或者咳嗽症状之一的,就要考虑流感。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飞沫,咳嗽、打喷嚏都可能传染流感病毒。
由于目前季节尚有H7N9感染的风险,所以家长请看护好儿童,避免接触活禽、鸟类或其粪便。
四、预防办法
1、学校各班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请走读的学生家长配合:每天送孩子前,确认孩子没有发烧,咳嗽及咽痛等症状。晨、午检过程中及一日活动中如发现有流感症状的学生,将第一时间送至校医室就诊,做必要处理。同时班主任将会通知家长带孩子回家治疗、休息,请家长积极配合。
2、学校各班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和通风工作。包括教室、寝室和公共区域的消毒,保证室内通风。
3、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学生接种流感疫苗。
4、勤洗手,科学洗手是减少传播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下七步洗手法:
五、治疗
治疗流感并不麻烦,常用病毒性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根据病情还会查一下血常规CRP等,白细胞总数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大多减少。医生通常会开具口服药物,这些药的安全性也相对比较好。如果合并细菌感染,也会给予抗生素,请遵医嘱用药。只有少数评估为重症患儿才需要住院治疗。
六、病愈返校
未痊愈的学生应持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才可以让孩子返校,以防传染给别的孩子。
流感虽然传染性强,但无需恐惧,只需正确面对,理性处理,属可防可控,有疑问和不适请咨询学校医务室或请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真诚心愿。相信能得到您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有了您的积极配合,一定能够做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感谢您的配合,并祝您全家健康、快乐、幸福!
各种传染病的临床症状、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病名
主要临床表现
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
腮腺炎
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腮腺、肿胀、疼痛
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21天
流感
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疼,咽干痛,胸骨下灼感
退热之后2天
7天
水痘
发热,头疼,无力,食欲减退,耳后、全身疱疹
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21天
手足口病
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伴低热、咳嗽,乏力
痊愈后两周
7天
麻疹
发热、皮疹、咳嗽、眼结膜卡他症状、科氏班等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21天
急性出血结膜炎
眼内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分泌物增多
症状消失,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6天
各种传染病知识及预防1、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夏、秋季极易流行。该病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小儿生性好动,如不注意预防,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或幼儿园及学校。红眼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双眼先后发病,发病后眼部明显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结膜大出血、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不要用脏手揉眼睛,避免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以免发生感染。保持手、眼卫生;与患者严格消毒隔离。一旦患有“红眼病”,医院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抗生素对细菌结膜效果极好,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带有流感病毒的物品,再触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主要传染源是流感病人。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症状和一般季节性流感类似,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呕吐和(或)腹泻,但绝大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轻微,只少数病例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3、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6、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不喝生水。
7、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枫叶红了海南岛,天空蓝了孩儿心
枫叶小学首届运动会视图报道(二)
枫叶小学首届运动会视图报道(三)
枫叶小学首届运动会视图报道(四)
枫叶小学首届运动会视图报道(五)
投稿邮箱
qq.白颠疯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