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世峰
位于济南长清区万德镇第四峪村的檀抱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因山泉被一棵千年古青檀遮映、檀树根环抱而得名。每年都有不少市民自驾前往此处爬山赏泉。
据媒体报道,该处泉水周边被围上栅栏圈占,想要进去需要购买30元门票。记者赶往现场发现,檀抱泉已被划进灵岩大佛山景区,需要有偿进入,有远道而来的市民见此情景遗憾而去。有长清区市民称,“往年经常来爬山从来不收费,现在只要从附近几个出入口上山也都需要买门票。这里已经全部划归灵岩村大佛山风景区了。”
对于网友质疑檀抱泉被圈占收费一事,灵岩大佛山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檀抱泉没有划入景区前,周围石板破损,也时常有垃圾存在。村里投入了近百万元,对泉池进行综合治理,才有了良好的现状,也能保证居民用水。
檀抱泉“圈城卖票”在网上引发热议。事实证明,一味靠门票经济是无法持久的。景区运营若想形成良性循环,关键是以特色或增值服务来创造新的价值。所以,各地逐渐将一些著名景点开放运营,免收门票,远有西湖,近有大明湖。据统计,开放景点后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都远超门票收入。
在这点上,日本管理者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各地的自然风景区很少有收门票的,就连“国山”富士山也是免费的。即便是古代建筑,如京都的世界文化遗产金阁寺、二条城,门票也才几百日元,约合人民币二三十块钱,这在一顿快餐就要上千日元的日本,可谓象征性收费。他们的理念是,自然景观是本来就有的,没有理由收钱,而投资改善旅游环境,也是为了带动地方经济,不是为了收门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再搞旅游开发,也应该改变一下思路。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