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精选3篇

  篇一:

  一、设计思路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常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防治”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对传染病并不陌生,但对传染病的理论认识还很欠缺,本课时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传染病的理性认识。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联系学生熟悉的流感病例进行讨论与分析,采用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预防传染病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2.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更好地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3.具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初步建立预防传染病的正确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

  寻找有关禽流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介绍传染病的历史

  瘟疫、战争和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他们不仅带给人类痛苦和恐慌,有的时候也导致整个社会的衰退,甚至于国家的消亡。传染病带来的死亡和创伤,远远地超过战争的总和。十四世纪,欧洲发生鼠疫,两千万人死亡,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十七、十八世纪,天花大流行,

  1.5亿人口死亡年流感大流行,万人死亡。(图片展示)

  由于对病原体的认识、抗生素的使用和疫苗的应用,我们在与传染病的较量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老的传染病将长期存在,而且新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如疯牛病、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二)介绍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最常见的如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脑、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三)介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这是“三大环节”的基础。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入侵其它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是指对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的人群。在易感者较多的情况下,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即易引发流行。

  现学现用:图片1.图中谁是传染源?2.谁属于易感人群?3.该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四)如何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缺少或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或者中断。

  引导学生从三个环节入手: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同学思考如果传染源是动物呢?)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多通风,勤洗手

  3.保护易感人群: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加强锻炼,接种疫苗。

  4.消除病菌生存条件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示范:六步洗手法

  介绍洗手的好处和注意的地方。

  (五)如何预防禽流感

  1.介绍目前禽流感的流行状况。

  2.通过上面关于传染病的预防的介绍我们到底该如何预防呢?(学生讨论)

  3.观看预防禽流感的视频。

  (六)布置任务

  查阅资料如何预防水痘等我们常见的传染病。

  篇二:

  一、班会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春季流行性疾病。

  二、班会手段:

  收集有关春季流行病方面的资料。

  三、班会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四、班会过程: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现将有关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介绍给大家: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7、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教室、宿舍、办公室、家庭以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可适当口服板兰根冲剂。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五、班会总结

  传染病有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传染源就是可以播散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播散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比如空气、水、食物等传染给易感人群,造成易感人群的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其病原携带者。

  [转载]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3、呼吸道传染病的潜伏期短,发病比较急。

  4、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部分人群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5、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表现较类似。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多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希望通过我们积极的锻炼,能够让疾病远离我们,远离我们的家人。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5、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数码相机拍整节课活动情形,以备存档展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

  6、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流感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四、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情况和效果评价。

  (后续活动:出一期《讲卫生,预防传染病》的班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rhhyb/6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