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立春
春天来啦
SPRING
去年冬季寒冷,春天气候多变,因此,当初春时节饲料品种单一,且奶牛养殖户管理不当时,奶牛容易发生多种疾病,为避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应注意抓紧防治。
GREEN
1.感冒
症状:患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时有流泪,鼻流清涕,鼻镜干燥,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少见甚至不见反刍,体温升高达40℃~42℃。
治疗:
1)对发现早、病情轻、体况较好的奶牛,可用30%的安乃近或安痛定20~4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坚持两天即可治愈。为了预防继发感染,在每次注射时可加入青霉素~万单位、链霉素万单位。注射时间应在挤奶之后。
2)对发现迟、病情重、体况较差的奶牛,可用糖盐水(即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毫升、青霉素~1万单位、链霉素万单位、维生素C24克、10%的安钠加10~30毫克进行静脉注射。
预防:平时要注意不受风寒、不受潮,加强运动等。
HOPE
2.肺炎
病因:环境卫生不良,缺乏运动,感冒受寒,肌体抵抗力下降,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也可继发于各种传染病。
症状:体温升高,高烧不退,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咳嗽,初期为干咳,后为湿性咳嗽。鼻液呈脓性,混有血液呈铁锈色。
治疗:
1)可使用强心剂和高渗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进行输液,防止继发感染;
2)消炎可用抗菌素,如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3万单位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3天后重复一次;
3)或是每公斤体重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0.4毫升,48小时一次,连用2次。
3.流行性眼炎
病因:又叫传染性角膜炎,俗称红眼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牛舍通风不良、拥挤,气候干燥、刮风、尘埃飞扬以及湿度较大的春秋季节易发生和传播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或广泛流行。
症状:病原菌先侵害结膜,以后波及角膜,使病牛流泪、怕光,结膜潮红肿胀,角膜混浊,分泌物逐渐变为脓性。严重时角膜溃疡穿孔,最后失明。
治疗:
1)彻底消毒圈舍,加强通风,将病牛立即隔离在黑暗而安静的牛舍内,由专人护理,饲喂富有营养的草料和清洁饮水。
2)之后先用2%~4%硼酸水冲洗眼睛,每天3次,连续3~5天。
3)用病毒灵眼药水或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或是涂氯霉素眼药膏,或用青霉素眼药水滴眼。
4)如有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时,可涂1%黄氧化汞眼药膏或0.5%醋酸可的松药膏,若配合抗菌素滴眼液,则疗效更好。
5)青霉素20万单位,自家血5毫升,眼睑注射,每日1次,效果很好。
预防:牛场要经常清除厩肥,春末注意灭蝇,牛群长时间受日光紫外线直接照射。
4.传染性鼻炎
病因:圈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吸入并刺激鼻粘膜引起发病。气候多变或圈舍潮湿,也可使奶牛受寒发病。急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或继发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症状:病初鼻粘膜充血,病畜表现摇头、打喷嚏,常以鼻端摩擦饲糟或地面。开始两侧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涕,后变成粘稠混浊乳白色鼻液。因鼻粘膜肿胀,患畜呼吸困难,若发生继发性疾病,则体温升高,出现全身反应。
治疗:
1)0.1%~0.2%或1%~2%碳酸氢钠溶液洗鼻腔。
2)10%磺胺嘧啶钠50毫升、蒸馏水10毫升,混匀,每日滴鼻2~3次,连用3~5天。
3)亦可应用0.1%肾上腺素溶液滴鼻,消除鼻粘膜肿胀。
4)还可喂服中药鼻炎康。
5)为防止继发支气管肺炎,可肌肉注射抗菌素。
预防:加强圈舍通风,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有害气体产生,消除尘土飞扬。
5.新生牛犊腹泻
症状:多发生于2~10日龄的犊牛,其临床特点是急性发作,肛门失禁,频频拉灰白色或灰绿色稀粪,迅速脱水、消瘦,少吮或不吮母乳。如不及时治疗可在几天内死亡。
治疗:
1)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常用水毫升)对病牛犊灌服,日服3次,每次0~2毫升(补液盐温度控制在40℃左右),连续3~4天。
2)同时分别肌肉注射复方庆大霉素10~15万单位,1%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5~2毫升,1天1次,连续3~4天。
预防:掌握适量的哺乳,不饮脏水,不突然变换食物等。
6.前胃弛缓
病因:主要是饲养不合理(如精料过量,饲喂糟粕类饲料太多,粗饲料不足或长期饲喂单一的秸秆,缺乏运动或长期饲喂粗硬难消化的发霉变质的饲料等),管理不科学(如突然改变饲喂方式或次数,密集饲养在不良环境中),皆可诱发本病。
症状:急性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偏食,随之食欲废绝。前胃蠕动显著减弱,反刍迟缓并消失,嗳气减少或停止。喜食多汁粗饲料。鼻镜干燥,磨牙,呻吟,口臭。瘤胃蠕动时有时无,消瘦明显,全身乏力,被毛粗刚,喜卧,泌乳停止。肠音减弱,粪便少而干燥。
防治:
1)适当增加运动,喂给少量青绿易消化的草料。
2)兴奋前胃蠕动,制止胃内容物发酵,促进反刍,如用马钱子酊15~30毫升、吐酒石5~10克,吐根酊20~30毫升、大黄酊30毫升,1次内服。
3)或用前胃特灵注射液,每50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1次,连用3日。
4)重病者另加静脉注射10%盐水或葡萄糖水。
7.瘤胃臌气
病因:多因春末采食大量易于发酵产气的饲草,如含水分过大的开花前的幼嫩豆科牧草,尤其是苜蓿等,引起消化器官疾病。
症状:通常在采食后2~3小时内,突见腹围膨大,伸颈吐舌,张口呼吸并加快,口角流出大量唾液。同时,出现兴奋、腹痛、起卧等症状。反刍和嗳气消失,眼结膜潮红或发绀或苍白,大出汗,步态蹒跚,发病后2~3小时虚脱死亡。
治疗:
1)关键是排出已产生的气体和制止瘤胃内容物继续发酵产气。
2)除对急性者立即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外,还常用花生油,亚麻仁油,大豆油毫升,做成2%乳剂,1次灌服,每日2次,制止发酵产气。
预防:
1)切忌过多饲喂豆科青草,豆饼也应限量饲喂;
2)谷实类饲料不应粉碎过细,且宜混合10%~15%的切割青干草、秸秆;
3)加强饲料保管(防偷食)与加工调制,防止腐败、霉烂;
4)严禁饲喂混入尖锐异物的草料等。
8.支气管炎
病因:圈舍通风不良,畜群过于拥挤,致使舍内存在大量有害气体,饲草中混有尘土,成为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其次,天气剧变、寒冷和感冒,使呼吸道防御机能降低,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发病。
症状:患病奶牛精神沉郁,吃食减少,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咳嗽,初期干咳,以后随渗出物增多,变为湿咳。流鼻涕,初期为粘液性,以后变成脓性。
防治:加强护理,祛痰止咳,抗菌消炎。
1)氯化铵10~20克,人工盐30~50克,杏仁水20~30毫升,混合内服。
2)青霉素~万单位,链霉素~万单位,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3~5日。
3)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来源:admin
侵权联系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