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课堂系列之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

传染病

知识宣传

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在预防新冠肺炎的同时,也别忽略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诺如病毒、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轮状病毒等。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晚“三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清洁消毒工作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出要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孩子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并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第一时间通知主班老师,并带孩子去发热门诊排查,排查结果及时告知主班老师,在孩子没有康复的前提下,让他在家休息。入园时带医疗机构的复课证明方可入园。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护理要点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俗称“红眼病”,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

护理要点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

2.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

3.孩子得了红眼病后,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以免损伤他的眼角膜。

4.不要擅自给孩子滴眼药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

  本病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近年成人也有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2-3周,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护理要点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手足口病是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护理要点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大便成蛋花汤样或水样便,病程一般为6~7天,严重的出现脱水症状。宝妈们对轮状病毒感染的宝贝要密切观察,正确护理。

护理要点

清淡饮食,补液,注意休息,加强卫生消毒。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和他们一起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美丽的季节吧!

-END-

编辑:萌小丫

供稿:保健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rhhyb/6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