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暑期已至
江水退去
江畔美丽的景色如约而至
摄影:张丽
摄影:张宏
摄影:单卫华
美丽的景色
难耐的高温
很多人会选择游泳作为健身锻炼
清凉消暑的方式
但是!
夏天游泳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赶快学起来吧~
1、天然水域切忌贸然下水。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都不宜下水游泳,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以免发生意外。应该选择专门的游泳场所,一般专门的游泳场所都有救生人员,救护措施较为完善。2、未成年人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并准备质量合格的游泳圈等防溺用具。
3、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等患者应避免游泳。4、参加完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时,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容易引起抽筋、感冒等。5、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建议吃饭一到两个小时后游泳。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入水前要充分用冷水擦身,以使身体适应冷水的刺激。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抽筋等意外的发生。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准备活动,热身10到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防止抽筋等意外的发生。可采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运动。7、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8、游泳后,四肢肌肉活动幅度大,消耗人体的大量热量,易在水中出现肌肉颤抖、头晕眼花、虚脱、昏迷等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溺水而亡。游泳者如若感到体力不支,应立即上岸进行休息。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水果、牛奶、糖果等食物。如果流汗过多,可补充一些电解质水,或在饮用水里加少许盐。喝水的时候,应匀速小口喝,一口气喝太多,易引起胃下垂。此外,也可以做几节放松体操及肢体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钟,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可以通过补充运动饮料、放松训练、调试呼吸、催眠暗示、心理调节、按摩恢复、水中漫游等手段恢复体力。9、游泳时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长时间曝晒容易引起日光灼伤,如晒斑、急性皮炎等。游泳前应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上岸后披上浴巾,可在遮阳伞或树荫下休息。10、如果耳部进水,可采用单脚“同侧跳”的方法将水排出。11、游泳后尽量漱一下口。游泳时,水经常会进入口腔,如果不及时清理口腔而直接吃东西,细菌可能会进入胃肠道。12、游完泳,病菌很容易残留在皮肤上,容易刺激皮肤,所以,游完泳最好用有滋养成分的沐浴液认真地洗个澡。头发被浸湿后,很容易窝藏病菌,所以游泳后一定要仔细洗头,最好再用护发素加强保护。大家记住了吗?
暑期安全十分重要!
监制:郑国华
本期审核:孟庆文
本期编辑:陈晨
来源:中国消防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