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投稿我为什么要自卑

小时候,早上上学出门前妈妈告诉我抽屉里有袋快食面,我就像中奖一样开心;生日的时候能喝上一瓶草莓汁,才真是过年都比不上的幸福滋味。这种生活水平不是全村最好,但应该算优越的。这一切,取决于爸爸有个工人的收入。

妈妈有个习惯:说话只为表达直观感觉,而不考虑这句话在对方身上的效果。最常见的,就是当我面夸这个人这好,那个人那好。这个习惯本身没啥毒性。但我听久了,慢慢得了红眼病,觉得自己这不比别人好,那不比不好。我14岁那年,爸爸过世了。我不但没有了快食面和草莓汁,我的红眼病升级成了自卑。其实不仅是自卑,还有自负。这种落差给你带来的是想抬,又抬不起头的挣扎。

跟我要好的闺蜜都是初中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几个同学。同龄人的一切,都是刺激你的因素。人家的父母最少一个是老师,还有的父母都是老师,有些同学家长做生意还有发大财的。别说自己会不会去刺激自己,同学会不会打量你、跟你比较。老师都会刺激你。在学校,同学打架、骂人是常事。一般骂了就骂了,只要打不很,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计较。但老师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因为同学的家长跟老师是同事,人家的孩子老师们都罩着,哪个老师家的孩子被骂一句,都会被当职的老师拉去给被骂的人道歉。而这种待遇,只有老师家的孩子有。老师对家境优劣的学生眼光也是不一样的。有个同学顽皮、不好学习还逃课。有一天,那同学没来,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那同学妈妈是卖豆芽的,多可怜,孩子还不争气。当时我的心被扎了一下。敢问老师,您打心眼里看起过这孩子吗?你考虑过孩子的承受力吗?你考虑过以后全班同学会更看不起他吗?还有老师在全班公开表扬:某某同学家庭富裕,但是还背妈妈蒸的馍上学,多么勤俭节约!其它人就是吃馍就咸菜,也不叫节约,那叫可怜,或者寒酸!谁能告诉我,这不叫势力?!我当时一直有种错觉:大家该是一样的。当现实告诉你:不可能一样!你会自卑吗?

再后来,大家都找了不同的工作,我才知道了公务员,教师,工人,私企老板……的分工和差别。这不是我主动寻求的,我是在别人的嘲笑声中被迫获得的认知。原来妈妈含辛茹苦供你上了个学,你却没有拿上财政工资。成了别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笑谈的内容。别人不管什么师范非师范,只管你现在很残。准确点说,你过的很残,是他们意外的期待。因为别人家孩子过残了,才能衬托自己孩子多出息,自己养儿多成功。村民的嘲笑让你抬不起头,亲人的嘲笑让你上不来气儿。亲爱的,你会不自卑吗?

中专时心理老师李嘉宾说过一句话:只要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

如果说我的妈妈有什么优点是被我认可而又传承的,那就是有那么一丁点儿勇敢。从18岁到31岁,我拼命地跑,拼命地钻。拼命跑的样子就像在郑州骑个电动车稀里糊涂怎么就上了立交桥,又危险又尴尬,迷茫中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骑。拼命钻的样子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换,一个地方不满足又换一个地方。其中最苦的,不是每顿饭考虑吃啥便宜,也轮不上算天天发愁没地方住,甚至算不上勾心斗角,亦或是被骗,而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对生活的的迷茫、无奈和无助……

不知道哪种朋友圈的内容你从来都不打开看。而我,最不想花时间的,就是那些个把某个地方、某个单位或某个人描写的像仙境、楷模和英雄一样的宣传片,因为说好听了那叫最美的一面,说穿了那叫为达到某种效果而拼凑的表像。

我不再像以前那么仰望某人夸夸其谈,说自己生下来就被父母送块儿地,显得自己多么牛逼,我知道,这反而说明她没见过大天大地;我不再羡慕任何人说的任何新奇的旅游目的地,我知道: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转一转而已;我不再羡慕同学老公在十年前我还流落街头的时候已是国企老总,月薪一万多,计划买第二套房,我知道:那种日子,也就那么回事;我不再好奇某女天仙的美貌或心计搭上了某个大官儿,破格提升,曲线救国,因为她自己有多胆颤心惊,并不像你看到那般神态自若;我甚至不再羡慕那些拿上财政工资的人,我知道:想栽培出这效果,要有好多条件。而他们却并不活在知足中,进了那个圈,原以为自己很牛的他才发现:比他牛的,大有人在。不小心输上那么一点点心计,就可能过的还不如棵草;我也不再嫉恨某某领导日复一日从下属身上刮下来多少钱,因为我知道:他汇集这么多,还愁不够交作业;我不再在意别人的嘲笑,我知道了,想看你笑话的人,不管你过的怎么样,他都会想办法笑话你,想祝福你的人,哪怕你摔倒了,他依然不会踩你。我更知道了:他的嘲笑是他摔倒的前兆。

只要你经历过,你才知道别人拥有的,其实不比你好。你拥有的,其实不比别人差。只要你不觉得自己穷,你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人。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都是他们的事,也都只是他们的福和祸。

凤凰情缘

随心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rhhyb/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