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念优
这是[蜂虻]的第篇原创文章
最近,一部新上映的电影《青春变形记》刷爆朋友圈,豆瓣评分高达8.2分,成为一周口碑电影榜排名第一的影片。
这部动画电影由皮克斯出品,讲述的是一个正值青春期的13岁华裔小女孩——美美,每当兴奋或压力过大的时候,就会变身成为一只巨型红色小熊猫的故事。
《青春变形记》图片来源:豆瓣
“熊孩子”和家长斗智斗勇的情节在电影中被一一呈现,几乎让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在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呈现出很多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例如青春期性启蒙、青少年亚文化、叛逆、学习成绩等等,戳中了亲子关系中无数的痛点。
家庭应该是最好的学校,而许多家长却往往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行为拖了孩子的后腿。
对生活充满抱怨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曾听一家教育机构的老师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二年级小男孩,几乎每一次画的画都包含了满身是血的鲸鱼,被手雷包围的小兔子等死亡的元素。
后来,这位老师得知,小男孩的母亲是一位单亲妈妈,一个人把小男孩带大,吃了很多苦。
因此,她总是会在小男孩面前抱怨生活对她的不公,甚至时常把“要是没把你生出来就好了”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环境造人,家庭作为孩子生活与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全球知名的家庭治疗创始人、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过这样的一个理论: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涉及的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
其中,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影响最为深远。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当下,也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糟糕的原生家庭会使人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会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有暴力倾向。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当父母一味地抱怨生活的不公,他们的遭遇不但不会因此得到改善,反而让孩子置身于满满的负能量的包围之中。
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就没有了向上的动力。
把孩子当附属品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附属品。
而优秀的父母却始终鼓励孩子“做自己”。
张文宏医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小时候的成绩一直非常好,为了学医,他放弃了保送重点大学的名额。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张文宏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家里也并没有学医的背景,但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在当时,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安稳一生,选择让子女顶替自己的工作名额。
但是,张文宏的父母并没有让他“子承父业”进工厂工作、留在瑞安、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全力支持他报考医学院校。
年,他如愿考入了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而这一届,也是该校最后一届六年制的本科生。
张文宏从本科到博士毕业读了整整13年,这期间同龄人早已开始挣钱补贴家用。
而张文宏的父母对此没有一句埋怨,反而时常安慰鼓励,让他安心夯实医学基础、追逐自己的梦想,从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这本书中也着重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合格的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自己挑,给孩子构建一个轻松惬意的人生。
不合格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让孩子挑,自己则不思进取。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不应该承担那些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
世界上有一种“孩子”,你怎么努力也追不上,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小时候,成绩被父母拿来和班里的学霸比;
工作了,薪水被拿来和隔壁邻居家的小孩比;
谈恋爱了,对象又被拿来和亲戚家的表姐表妹比。
“别人家的孩子”仿佛自带光环,但在我们眼里却是最大的阴霾。
一味夸赞别人的孩子,非但无法激发自己孩子的上进心,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还可能养成孩子的“红眼病”,产生嫉妒等不良情绪。
打压式教育,是传统家庭中存在概率极其高的一种教育形式。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反过来,让我们看一看冬奥会滑雪冠军谷爱凌。
谷妈妈经常对女儿说:
“你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好,你只要做自己,不必和别人去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就好。”
谷爱凌也认为,“最好”不是在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而是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对手。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每一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别人家的孩子再怎样十全十美,都是别人家的。自己的孩子才是真真实实的存在,是需要我们看见的那朵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他会收获坚强的内心;
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他会形成独立的人格;
给孩子打造一个正向激励的模式,他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家庭是童年的港湾,是最好的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最长远的人。
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迎接更好的人生。
/今日推荐/
责任编辑x六六值班编辑x拧发条鸟
蜂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