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徐州地区而言
立秋节气虽已过半
但并没有进入气象上定义的秋天
且伏天还在继续
说白了就是还很热!!!!
今天开始,就进入了“末伏”
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未来一周天气
气温偏高、湿度较大
按照民间的算法,“末伏”后
这个夏天最热的日子开始倒计时
算上今天只剩最后10天了。
但是这段时间的天气
却被形象的比喻为
热辣辣+湿漉漉的桑拿天
值得一提的是,
秋老虎,也来临了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气候还会回热
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
所以得名“秋老虎”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这句话就是形容“秋老虎”天气多变最合适不过的。
秋老虎的到来,引起气温炎热
人们往往不适应气候忽冷忽热
容易出现感冒、上火、燥热等
“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
秋老虎最容易生这10种病!
1心血管病——一不小心要人命“秋老虎”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同时,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
2中暑——严重的致死率高达60%在“秋老虎”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死亡率高达60%。
3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但数据显示,在“秋老虎”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4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
5面瘫——满脸大汗更易面瘫“秋老虎”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面瘫!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6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进入“秋老虎”,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7肠炎——不注意很遭罪“秋老虎”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秋老虎”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8红眼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一人感染红眼病全家遭殃。“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那共用毛巾、手帕、脸盆、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
6溃疡——立秋一过满嘴溃疡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
10扁桃腺炎——疼痛得无法吞咽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因此“秋老虎”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
末伏如何正确的养生?
中午眯一觉养生夏季食补是体虚的市民最省钱又最方便的方法。夏季多吃小米、花生,此外核桃仁、黑芝麻等也是很好的补品。
除了食补以外,寒地养生应讲究早睡晚起,提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称之为睡子午觉,也就是夜里睡大觉,中午睡小觉。
正午晒后背补气寒冷地区的衣着也和养生有很大关系。据李老师讲,冬季御寒保暖的棉衣讲究单件不应过厚,如果气温下降,就多穿几件。天气寒冷时,可以加件棉背心使胸背部保暖,在正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晒后背,也是补阳气的做法。
伏天饮食重清补1第一宝:鸭肉推荐理由:暑热天气里,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2第二宝:黄瓜推荐理由:暑热天气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3第三宝:木耳推荐理由:白木耳又称银耳,是“菌中之冠”,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强心健脑、提神补气等功效。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含铁量丰富,是猪肝的5倍,能养血驻颜乌发,防治缺铁性贫血;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4第四宝:鲤鱼推荐理由:眼下的鲤鱼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温热潮湿的季节,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5第五宝:绿豆粥推荐理由:绿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粥。绿豆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6第六宝:酸梅汤推荐理由: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红糖。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保健强身,是暑热天里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7第七宝:西红柿推荐理由:西红柿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番茄红素还可增强免疫力,改善皮肤老化及老年斑;还能抑制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内皮组织癌细胞的生长,血清中含较高量番茄红素的妇女,罹患子宫颈癌的几率较低。
吹空调降温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最近前来骨伤科就诊颈腰椎疾病、肩周病等患者络绎不绝。门诊中一位王先生说,近日他频感颈椎不适,医生说可能是空调吹得过度,导致老病复发。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市民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专家说,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此外,实际上在任何季节条件下,预防保健都比治疗更为重要,增强自身体质仍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的关键因素。建议保持良好作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愉快心情,姿势正确,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应充分休息。
编辑辛安然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