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阳春白雪风雅正宗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

  在济南,流传着许多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动人故事。其一是,李攀龙在陕西提学副使任上谢病告归后,先是在鲍山之下筑楼以居,榜名“白雪”,取宋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义。后又于大明湖南岸百花洲中筑楼,人称“湖上白雪楼”,楼建水中央,四面环以水,须以舟渡。

  为了纪念李攀龙,后人在趵突泉畔建起了第三座白雪楼摄影/梁大磊

  楼分三层,最上层为吟咏处,中层居姬人蔡氏,下层为客厅。俗客来,则不放舟。李攀龙高卧楼上不出。若有文士到来,亦先试其诗文如何,那办法是“先请投其所作诗文,许可,方以小蚱蜢渡之,否者遥语曰:‘亟归读书,不烦枉驾也’。”(参见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轶闻类》)这种高自标置的文人清骨,实为古城济南之文化特征与流风遗韵也。

  高华杰起,一代宗风李攀龙(—),号沧溟,字于鳞,祖籍济南长清,自其曾祖父起徙居历城韩仓店。他九岁丧父,家境贫寒,勤奋读书。嘉靖二十三年(),李攀龙中进士,官授刑部广东司主事,不久升员外郎,又升郎中。这其间,他参与了吴维岳、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与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宗臣、梁有誉等结识,正式形成“后七子”文学团体,李攀龙遂成为一代文坛领袖。

  嘉靖三十二年()秋,李出任顺德知府,有善政,三年后升陕西提学副使,因与上官陕西巡抚殷学不和,又有感于数次地震,遂谢病告归。隆庆元年()李攀龙出任浙江按察副使,不久擢为河南按察使,因母卒扶柩归乡,并因哀毁得疾,后心痛病突发病逝。葬于柳沟(今北马鞍山之东)。

  李攀龙一生创作了余首诗歌,各体兼备,尤以七律成就最高,堪称明代之冠冕。王世贞誉其诗品之高为“峨眉天半雪中看”(《漫兴十绝》);胡应麟称为“高华杰起,一代宗风”(《诗薮》);沈德潜评为“高华矜贵,脱弃凡庸”(见《皇明诗选》)。如他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其二):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李攀龙诗歌宏丽响亮、雄浑壮美的风格。这种壮美景致的状写,这种大笔如椽的描绘,这种瑰丽意境的营造,实堪称笔力雄健,气概非凡,而这也正是典型的李攀龙风格。

  湖上衔杯弄白云李攀龙自幼生长在济南,31岁中进士后才离开济南,四十五岁后又辞官家居十多个春秋。他对济南的山水名胜多所游览,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大明湖是济南的风景名胜,也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经常聚会和诗酒唱酬的地方,李攀龙曾经无数次地在这里游览宴集(他的诗句“诘朝小作湖中集”、“湖上衔杯弄白云”均可为证)。

  我们且看他的《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二首》之二: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花间移枕簟,镜里出楼台。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

  首联“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意即美酒与胜景,都一应地为我们这对老朋友准备好了,请享用就是。情绪愉悦而感奋。而颔联却又将情绪导入幽谷,显得有些摇曳不定,含而不露,令人回味再三:今天的湖亭宴集已能分割出今日昨夜之别(意谓成为历史),而天上的浮云却在径自飘来飘去。诗人摒弃议论,他只是着意描绘人事与天象这两种不同的意向,这其中下一“自”字,尤为神来之笔,许是让人体会人事之匆促、局限与天象之自在、廓大,从而以形象的营造引发出读者深远的哲思。该联以“此事”对“浮云”,以“今昔”对“往来”,极其工稳妥帖。

  最后两联,情绪又复明丽、张扬,宴席中的客人不断地在花间更换着座位,因为如同明镜的大明湖水映照着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的倒影,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春日游湖的姿容。最后一联,忽就,指一挥而就;投湘赋,指贾谊《吊屈原赋》,此处诗人以许邦才喻指贾谊,称赞他像西汉大文学家贾谊那样文思泉涌,才思敏捷。该诗充满了对大明湖良辰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朋友之间真挚情谊的抒写与赞扬。

  珍珠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其华贵典雅、雍容大气历来为文人游客激赏。李攀龙在泉边观赏,诗情盎然,如其《和殿卿白云亭醉歌》:狂杀王门客,空亭日啸歌。那知珠履散,自爱白云多。短发明秋水,长裾曳芰荷。独怜枚叟在,不复厌婆娑。

  殿卿即许邦才,白云亭在珍珠泉上。因许为德王府长史,故称其为“王门客”。许邦才作为李攀龙的密友,二人经常结伴游济南老家之山水湖泉;二人之狂傲清高,白日啸歌,更可说是情趣相投。而如同珍珠漫撒的泉水,更能激发他们的诗情和想象。诗中“秋水”“芰荷”是对珍珠泉典型风物的描绘,而“短发”“长裾”则是对他们自身名士风流的写照。“枚叟”,指枚乘,汉代大辞赋家,曾为梁孝王门客,此喻指许邦才。婆娑,徘徊。二句是说因为好友许邦才在这里,所以诗人也喜欢在此徘徊流连,不能去云。

  李攀龙在大明湖百花洲所筑的湖上白雪楼,又名第二白雪楼或南楼,前面说过,李攀龙依靠这片水域,杜门谢客,而有合己者引对则累日不倦,诗酒酬答,优游于湖光山色之间,如殷士儋,如许邦才等人,我们看他的《答殿卿过饮南楼见赠二首》(其二):南楼雪后忆离群,湖上衔杯弄白云。也道酒如春水薄,樽前无日好无君。

  清静湖中楼,好友雅集,水上衔杯,赏蓝天白云,雪霁湖景,真乃神仙日子,一个“弄”字,将主客赏心悦目、不胜欣喜之情态,全然脱出。然而,在这般美景之下,敏感好思的诗人们面对着满湖春水和杯中的春醪,却谈起一个富有意味的话题:这酒如同春水般地薄(淡薄、薄情),为什么人们却每天都离不开它呢?

  因而这首诗的弦外之音,我们至今仍在细心聆听着!

(来源:济南范儿作者:侯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yjhyb/11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