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体内脏腑经络的功能关系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
1超声雾化疗法超声雾化疗法是一种利用雾化器超声声能作为动力,通过超声振动将药物雾化作用于眼部的疗法。眼科用药的吸收途径主要通过角膜及结膜来完成。部分滴眼剂可能对病人有刺激性,当滴眼剂进入结膜囊后,促使泪液分泌增加,在药物尚未吸收之前,极易被泪液稀释,而由鼻腔排出,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而角膜、结膜均为一透明的薄膜组织,同样适应于超声雾化。超声雾化破坏了药物的表面张力,使药物变为极小微粒,能对角膜及结膜直接渗透。由于雾化气的温度接近于体温,对眼睛的刺激性甚小,从我院自身试验多种药物的体会及病人的应用反应,无明显的刺激性及流泪现象,多数病人在雾化治疗后即有舒适感。
由于雾化治疗舒适安全有效,尤适用于小儿治疗。我院主要采用中药为主治疗,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睁开双眼,雾化药物可与眼结膜、角膜直接接触持续10min,使药物不断雾化渗透入眼部,每日1次,5~7天为l疗程,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药物的选择根据病种而定。作用柔和,无刺激性,感觉舒适。据临床观察,药物导入持续作用时间长,既能避免滴眼剂的不足,也克服了热、湿敷无法利用药物直接对粘膜起作用的缺点,因而是眼部局部用药平稳、持久的有效疗法。
适应症: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睑缘炎,麦粒肿,葡萄膜炎,前巩膜炎等。
2针灸疗法临床上通过针刺调整脏腑经络气血治疗眼病,可获较好疗效。取穴以局部为主,辨证配以远端穴位。眼睛位于头面部,目系与脑直接相通,针刺局部穴位可通窍活血,疏通局部经气。取穴如眼眶内穴位睛明、承泣、球后,邻近组织穴位如太阳、瞳子髎、丝竹空、攒竹、风池等,尤其是睛明、球后、承泣、风池针感强,疗效显著。
适应症:麦粒肿、上睑下垂、青光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栓塞、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老年性黄斑变性、近视眼等。
3放血疗法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泻火解毒、活血散瘀、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卷耳取尖上即是。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太阳穴做为眼病近端选穴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清热泻火等作用。分布于十指末端的井穴,临床上常用的作用有醒脑开窍、清热泻火、调和阴阳。
优势病种:急性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
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8-10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期处理部分病人可有明显效果。
中医眼科简介
中医眼科治疗医院的特色亚专业,现有中医博士两名、硕士一名,开放3个专业门诊诊室、6张住院床位,门诊设有中医眼科针灸室、中药超声雾化熏眼室,采用中西药物、针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葡萄膜炎、眼钝挫伤、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等眼底内科疾病,治疗效果良好,床位使用率常在%以上,受到患者、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赞誉。
中医眼科医师简介
武文忠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在眼底病、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各种出血性眼底疾病、早、中期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神经病变以及复发性的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也有一定研究治疗经验。
出诊时间:每周周二、四全天、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崔红培主治医师,博士学历,专业技术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眼底疾病,如外伤性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等出血性、退行性、炎症性病变的治疗,对于采用针灸、中医药治疗部分视神经疾病、轻中度视网膜色素变性、顽固干眼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葡萄膜炎等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出诊时间:每周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三、五全天
肖婷婷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国针灸协会会员,河南脐针协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常见病、疑难病。尤擅长眼睑痉挛、干眼、急慢性结膜炎、青少年屈光不正、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特色治疗。
图文:张松艳马艳玲
编辑:张浥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