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医院徐建江教授专访
过敏性结膜炎与干眼
近年来,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而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的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过敏性结膜炎的炎症破坏眼表泪膜功能,改变眼表组织结构,因此可诱发并加重干眼症状。
人工泪液治疗过敏性眼病合并干眼
临床上通常将过敏性结膜炎分为五大类,包括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和巨乳头性结膜炎。这几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类型有所差异,其中前两种为Ⅰ型变态反应所介导的,后三种为Ⅰ型及Ⅳ型变态反应所共同介导。
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合并干眼时,徐建江教授认为应当优先治疗原发病,切断过敏原,予以脱敏治疗,积极抗过敏治疗,并且在此基础上联合人工泪液的使用。徐建江教授强调人工泪液的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过敏性结膜炎诱发并加重干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炎症导致黏蛋白层的破坏或缺失。聚乙二醇滴眼液(思然)能够模拟眼表黏蛋白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改善泪膜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清除过敏原,稀释炎症因子,来进一步保护角膜上皮和促进其修复。
聚乙二醇滴眼液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借助非主要成分HP-guar,在眼表微环境作用下形成网格状结构,模拟黏蛋白层,因而能使自体产生的泪液很好地结合在眼表,有利于泪膜附着,对于保护角膜和眼表起快速作用。一方面,聚乙二醇滴眼液通过模拟分泌型黏蛋白功能,包裹外来抗原及细胞碎片,并使其成为微滴,易化这些抗原顺着鼻泪管流出眼表,从而阻止过敏原和炎症对角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另一方面还能对角膜予以直接保护作用,在角膜上皮未完全修复时提供网格状结构发挥机械保护作用。与其他人工泪液相比,这正是聚乙二醇滴眼液独有的优势。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聚乙二醇滴眼液能全面改善眼表症状,更适合于过敏性结膜炎并发干眼的患者使用。
PHA-MC--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