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热交替的秋末冬初,孩子们最容易得感冒、发烧、过敏、手足口等病。孩子平时“生龙活虎”,一得病就可怜巴巴的,我们父母在为孩子心疼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解除或者减轻痛苦。但是我们父母常常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而不知所措,只能求助于医生。
关于秋冬季孩子的健康问题,看这一条就够了!
??
幼儿秋季常见的疾病
感冒
秋冬季节气温多变,幼儿易患感冒。家长请切记,不要轻易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多休息、多饮水,严重时遵医嘱为孩子服药。
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的高发季节。家长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不带孩子在小摊点就餐,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另外,要督促孩子勤洗手,不吸吮手指等。
流鼻血
秋季气候干燥,阳光照射较强烈,孩子很容易流鼻血。家长要让孩子多饮水,多吃清淡食物食物,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在平时生活中,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
手足口病
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饮食不正常等情况时,家长就得注意了!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孩子患病后必须居家隔离治疗。在家期间,家长和看护人除做好日常预防措施外,还应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呕吐、抽搐等症状,医院救治。
医生提醒,预防手足口病除了接种疫苗外,做好日常的防控也很重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其他患儿接触。养成健康的卫生的生活习惯!
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红眼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一旦发现孩子结膜充血,眼有分泌物,医院就诊,并对孩子的用品(毛巾、玩具等)进行消毒。
Tips: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秋季常见流行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具体应该怎么做吧。
??
秋冬护理关键点
“秋冻”也要注意防寒保暖
妈妈可以用手掌摸一摸宝宝的后背皮肤来判断
如果宝宝后背温暖而干爽,没有潮湿黏腻感,那说明衣服厚度刚好。
如果后背有潮湿的感觉,说明宝宝可能穿厚了。
如果后背比大人的手掌凉,或者宝宝自己告诉你有点冷,就要注意加衣服了。
如何添衣
天气凉了,有些家长会把棉袄、羽绒服早早翻出来给宝宝穿上,觉得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暖和。
其实秋天最好穿多层,内层穿透气排汗的秋衣秋裤,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
这样穿搭,当气温变化时增减衣服也方便。比如中午天气热或者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脱掉外层的衣服,早上傍晚气温稍低,可以加穿一层。
秋季护肤要注意保湿
洗澡不需要那么勤
秋天宝宝的新陈代谢没有夏天那么快,出汗少了,皮脂分泌也少了,所以并不需要像夏天那样每天洗澡,一周洗3次就足够了。
使用保湿产品
洗完澡后,尽快给宝宝抹上婴幼儿专用的保湿产品,锁住皮肤水分。
秋冬季适宜选择乳霜或者乳膏这类比较稠厚的保湿用品,而保湿露、保湿乳液这类比较稀的保湿用品比较适合夏天用。
由于秋天皮肤干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湿疹,所以对于居住在北方的宝宝或者经常长湿疹的宝宝,建议每天多涂几次保湿用品,只要皮肤稍微有点干了就可以再涂。
预防口角炎
秋天唇干,宝宝又爱流口水,如果再舔嘴角,很容易诱发口角炎。
对小宝宝,如果常流口水,爸爸妈妈要及时替他擦干,帮涂上护唇霜。如果是大孩子,要告诉他嘴巴干的话不要一直舔,可以给他随身带个护唇膏,教他怎么涂。
秋冬不要盲目“进补”
一部分妈妈入秋之后会给宝宝开启“秋补”模式,鸡汤、猪蹄汤、排骨汤、萝卜汤、山药汤……挨个补一遍,某些地方还有弃掉原料只喝汤的习惯。
其实,这种盲目“秋补”是没有必要的,不管对于成人还是孩子,最需要的都是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对于小宝宝来说,主食、肉食、蔬菜、水果、豆类、坚果,都吃才健康,喝汤是可以的,但不能只喝汤或者喝太多汤。
秋天适合断奶
对于还在吃母乳的宝宝来说,可以选在秋天给宝宝断奶。夏天天热,宝宝的消化能力受气温影响比较差,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冬天天气太冷,宝宝容易感冒生病。
而入秋以后天气凉爽,宝宝感觉舒服,食欲恢复,也愿意吃东西,对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不会那么排斥,断母乳也会容易一些。
??
你和孩子都该了解的健康常识
孩子生病是非常痛苦的,唯有从源头上进行防治,才能让孩子少受病痛之苦。所以防范才是很重要的。这不仅需要父母的努力,也需要孩子自己有意识地去努力。
不少家长都有体会,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健康意识,需要不停地叮嘱孩子,比如要多喝水、勤洗手、不要挖鼻孔等等。很多时候,这种说教的方式虽然有用,但孩子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有时候难免会有不配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非常推荐用绘本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比说教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