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俊游千佛山齐鲁壹点

张同俊编辑

淑为图片

均来自网络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济南千佛山这座海拔仅有米的秀丽小山,虽没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但它却以山上拥有成千上万尊的佛像,以及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文化名扬天下。

近日,笔者因故小居济南,闲暇之余,在一位济南通朋友的陪同下,先后游览了趵突泉、大明湖等济南名胜景点,却唯独没有去千佛山游玩。

那天,朋友见我急于返回菏泽,就极力给我介绍:千佛山古称历山,乃是泰山余脉。相传,南北朝时,舜帝为民的时候曾在此山下开荒种田,因此,人们又叫它舜山、舜耕山。在隋开皇年间,因山东佛教盛行,一些佛家信徒随山势在山崖上雕刻了很多佛像,从此,千佛山的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千佛山都会举办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烧香拜佛。千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旅游名胜,所以,人常说:“到了济南不去千佛山,就像是去了北京不游览故宫一样,事后你肯定会感到遗憾。”于是,在朋友的一再劝说下,我终于决定去千佛山一赏名胜古迹,去山顶一览济南美景。

第二天,我和朋友起了个大早,六点多钟我们就匆匆吃完了早饭,前往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共有六个进入景区的入口,即正门、南门、东门、西门、中创门、工艺美院门。路上,我问朋友,我们为啥上山这么早?他神秘嘻嘻地告诉我,今天是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头一天,上山赶庙会的人很多,来晚了进检票口会很拥挤;再说了,清晨登山空气更加清新;还有,就是在早晨六点半前上山可以免交30元钱的门票。哦!我这才若有所悟。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千佛山正门进入景区,走过那个高大的千佛山石柱牌坊,前面就是赶庙会的商贩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摆放的各种特色商品。在牌坊南面不远处的左侧,有一个刻着“历山颂”的石碑,上面篆刻着千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石碑的后(南)面依次左右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雕像,似乎在列队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顺着上山石阶继续前行,山路的两旁相互对应的是灵官殿、福寿宫和财神殿,不少游客正在焚香祈福。继续前行,过了三清观,在山路的右侧有一尊长10米,重50吨的卧佛雕像。再往上走,过了观音园,在山路右侧有一个凉亭叫“唐槐亭”,亭子的一旁有一棵古树“唐槐”树,据说,唐朝名将秦琼曾在此树上拴过马。恰好,我们在这里遇到一位佛家弟子,他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唐槐树的故事。

据传说,这棵古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那时,唐朝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经常从济南府骑着黄彪马,到千佛山寺庙来给英勇善战的父亲和家中老母进香祈福,他屡屡骑马到此半山腰,将马拴在这棵槐树上,步行上山为父母祈福。后来人们就称此树为“秦琼拴马槐”。后来,这棵古槐半枯萎从身子中间劈开,有一年,在它劈开的宽大身躯下面,又长出了一棵子槐,传说这棵古槐为了让幼子茁壮成长,不走弯路,就祈求山上神佛把自己的那一半裂开的身躯二次劈开,为幼小的子槐留出一道向上直长的空隙,让子槐在古槐腹腔中通过生长,犹如慈母怀抱婴儿,因此,人们又称此古槐为“母抱子槐”。当古槐下的小槐树通过母亲身躯空隙成长起来之后,小槐树十分可怜枯萎的母亲,就将自己的皮肤与母亲连为一体,把自己的身体的营养反哺给母亲,供给母亲生命的延续,使母亲枯萎的身躯再次复活发芽,彰显了母子连心,大爱无疆。古槐东侧的方亭,被人们称为“唐槐亭”。

过了唐槐亭,山路就开始变得陡峭狭窄了,朋友一再提醒我,“登山不观景,观景不登山”,上山的石阶光滑,必须小心登山,拍照就要停下来再拍。不一会儿,我们走过“齐烟九点”彩绘牌坊,来到了半山腰的兴国禅寺,这里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千佛崖以及千佛山寺院等。兴国禅寺东邻是历山院,乃是儒、道、佛三家同居之处。在历山院门口东不远处的右边,是一条通往山顶的比较陡峭狭窄的山路,顺着慢慢攀爬,大约半个小时多,就到了山顶,山顶的东侧有一个凉亭“赏菊阁”,再往西50多米,就是千佛山最高山顶了,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明湖、黄河,对日新月异的济南城全貌观看的一览无余。

再回到历山院东侧,就是一条下山的柏油路,沿着山路下去,一路还有文昌阁、关帝庙、月老殿,再往下就是观音堂,在观音堂的西侧是千佛洞,东侧是弥勒胜苑,特别是那金光闪闪高大的弥勒佛像是千佛山最大景观,这尊大肚弥勒佛像通体高21米,佛像下的莲花宝座高9米,直径达30米,它笑眯眯的面北看着济南城,号称“江北第一大佛”。

中午,由于很少登山,感觉很累,所以,我们还有很多景点没有观看,就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千佛山东侧的中创门离开了花木丛生的千佛山。

作者简介

张同俊,山东菏泽牡丹区人,年开始发表作品,至年封笔13年,现有余篇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地市级媒体,并多次获得奖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yzhyb/11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