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7日农历庚子年七月二十白露
来源:史遗(ID:ms)作者:蔡德华公元27年是一道分水岭,这一年金军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成了阶下囚史称“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在宋徽宗的众多皇子里,以期沉着果断,当然也包括他的年龄资历,并且已经在军队,还有不曾成为俘虏的皇亲国戚、庙堂之上的大臣们面前展现了一定的才华和定力,真的是众望所归一般,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赵构由康王这一藩王称谓被拥立为宋高宗,在中国历史上,或者皇帝延续的称号上,赵构能被尊为高宗是极不严谨的一件事情。不过,宋朝因为是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还因为自赵构继位的关系,也包括改年号为“建炎”,以及历经种种的磨难,直到32年,得益于宋高宗麾下的各路战将和民众们,用了近5年的鲜血和忠诚相加的奋力拼搏,终于赢得了来之不易的安宁,才使得南宋一朝建都杭州,自此有了不在经受颠簸流离之苦,把延续赵宋的江山社稷坐实了。从32年,到6年这段时间,对于宋朝,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北方被占领土收复的渴望。凭心而论,宋高宗虽没有卧薪尝胆般的发奋图为,要去收复大宋固有疆土,恢复先祖赵匡胤打下的基业。赵构自坐上龙座,贵为天子的那天起,他没有沉醉于夜夜笙歌,在温柔乡里虚度年华。他知道虽然保住了大宋残存的基业,为了不在被金军像狗一样的追杀,他忍辱负重和金国同样签订了一系列极其不平等的条约。虽然不至于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样毫无廉耻的行为,也是丢人丢到家,金国和南宋以淮河为界,南宋每年都必须以各种形式向金国进奉各种巨量的财物,以此换得南宋的苟安和和平。今天的我们无法揣度宋高宗是卧薪尝胆,还是体恤因为年年征战不得不加征赋税,为了天下苍生他签署了这个屈辱的条约。只是,作为华夏正统,以及深受儒家的教诲,宋高宗自当上皇帝的那天起一直模范的执行这一条约,数十年如一日的履行这一职责,心甘情愿的向金国称臣纳贡,没有半点闪失。在此绝不能说宋高宗是贪生怕死,只顾享受江山大位的昏君。南宋自建国的那一天起,始终处于异族列强,包括已经投降金国的汉奸张邦昌被金国立为“伪楚皇帝”等等财狼伺机吞没之中。严峻的现实,迫使宋高宗只能委曲求全。当时就只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汉家血脉没有消沉,没有被强敌环伺所吓倒,依然用我们既定的方式引领着世界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在宋朝就占了三项,纸币的出现如果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同样也出现在这个朝代,而且就在南宋。纸币的出现和流行减轻了商人在交易过程中不需要准备大量金银的困扰。那造型独特的青瓷龙泉窑,又让中国人延续了自宋朝开始的汝窑、钧窑之后,在瓷器烧制的又一个辉煌。海上丝绸之路自宋高宗时期真的开始了远航,南洋蛮荒之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有唐人(中国人)的足迹。从32年,到6年这段时间,南宋迎来了“黄金30年,假如历史能够假设,假如历史不被噶然终止,已经正在进行资本主义萌芽的南宋大片国土,会不会如同欧洲那样迎来文艺复兴的曙光,让中国早于意大利,当然包括所有盎格鲁萨克逊民族那样,产生出工业革命----”但这一切都是在假设下进行的。与宋高宗偏安一隅,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就是正处于整个民族上升期的朝代的女真族,以及他们建立的一个朝代,严谨的历史记载为“金朝”。后人编撰的《金史》记载,众多女真部落中的英雄完颜阿骨打,于5年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称帝建立金朝,到49年封为海陵王的完颜亮(谥号金废帝)弑杀金熙宗继位,可谓是金朝达到了其强盛的顶点。在这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金朝不仅从精神上,也从肉体上消灭了西夏、辽,以及万年属国朝鲜,灭掉了北宋,还把北宋的徽钦二位皇帝在中国人心中的天子,沦为受尽耻辱的阶下囚。自康王赵构被拥立为帝史称宋高宗后,在这段时间里,偏安江南的宋高宗也没有时刻懈怠,始终以各种方式和来自北方这个强大的,如同要吞噬一切的巨兽做殊死的抗争。宗泽也好,岳飞也罢,包括后续的宋军将领以决死的精神,终将金国的魔爪阻隔在淮河对岸,并且就这样在不断的摩擦里,形成了一种默契。即以淮河为界作为金和宋的边界,并且以此作为边界,虽冲突不断却依然保持了30年左右的和平。这一切突然之间就变了。改变这一平衡的首先是金国。如同人们常说的先进文化总是要代替落后腐朽文化一样。金朝在和宋朝的连年征战里,身居高位的贵族和高级将领迷上了华夏文化,逐渐接受了儒家思想,开始也像汉族世家子弟那样接受儒家经典的文化教育。先行一步的海陵王完颜亮完全浸染了汉族贵族抱有的家天下的熏陶,把入主中原华夏一统作为天降自己的责任。他的抱负和雄才伟略从这样一首诗中就能看出来“万里车书以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诗言志。完全汉化的完颜亮他在内心深处已经把自己等同于秦始皇那样的伟人,在他眼里他要的是整个中国,而不是局限于北方塞外。他不需要朝贡体系,在他的内心深处早已是天子居大都,华夏一统,四海承平,万邦来朝的盛景。如何实现心中的理想,完颜亮采取的显然不是那种温和的方法。他的继位是充满了血腥的,杀了现任的皇帝自己当了皇帝,这一弑君的行为,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大逆之罪。如何洗去这一罪过,只有建立百世功勋,辽已灭,西夏已完,只有淮河对岸的南宋还存在着,不用说跨过淮河灭掉苟延残喘的南宋自然就是不二之选。不幸的事情还是来临了,躲是多不了的。完颜家族因完颜亮惨无人道弑君篡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交易、磨合造成的内讧暂时取得了一种平衡。最终完颜亮取得了暂时的完美胜出,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向宋朝擂响了进军的战鼓。兵锋所指,马蹄声后,可谓所向披靡。畏战、惧战、怯战的那些宋朝将军。真的就像那个话说的那样,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路被金军追赶着,甚至都不能用追赶这个词,真的不知道当时那些宋军将军,深受赵家皇帝的俸禄和驻地百姓的希望,却没有勇气出来像个真正的军人那样,还没看到金军战马的影子,都提前带上金银细软,老婆妻妾开启疯狂的马拉松一般的逃跑模式,一路向南狂奔。一口气就从淮河两岸,跑过了长江。因为在他们的心里金军个个都是战神太厉害,稍一放慢了脚步就会成为刀下之鬼,或者最好的结局不被砍头和那个已做阶下囚的二圣一个模样。前线告急的书信让驿站的马尔不停地在驿道上疾驰,此时已经继承大统的康王赵构宋高宗在龙椅上真的是如坐针毡,谁还能像岳飞带领他的岳家军那样神勇,去正面抗击金军和金军死磕,保住宋家的半壁江山。在这个坚困的时候,一个人出场了,他就是虞允文。虞允文(0年2月4日-74年7月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南宋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百度介绍“公元6年月(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8万兵力与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虞允文,按照这段文字的介绍,他是被中央也就是皇帝派来慰问军队的,他到了家乡采石是奉旨巡按钦差大臣按照皇帝的命令,从杭州带来了美味的金华火腿,以及很多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么,至于有没有稍带几个绝色的美女是无法考证的。当时的军队应该有义妇这种形式存在,不然的话是要出问题的。说的通俗一点虞大人来采石劳军他就是来打酱油的,打完酱油,慰问结束,并同有了一定级别的将军们围坐一桌喝到昏天黑地,再说几句好话,鼓励鼓励,然后再采石的驿馆小住几日,看看风景,然后带上将军们送给的土特产,或者贿赂让他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之类。抗击金军与金军血战,真的和虞允文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可是虞允文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金军十五万人马就在长江的对面,确切地说是在主江的对面。宋朝的军队,也就是他劳军的对象,全部驻扎在位于主江和汊江的中心这块占地面积89平方公里的沙洲上,以及汊江的对岸我的家乡采石,补充说一下,在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我还是尘埃到处漂浮。虞允文的动作,就像度娘上说的,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只能不能退,我和你们一样在此死战。当时,陪同虞允文喝酒的那些将军,以为是虞大人说的是酒话,不是实话。可看他的表情也的确不是酒话,更像实话。面面相觑、相互试探、将信将疑。终于这些军人,这些将领热血和激情来了,就信了虞允文的话,众将抱拳行起军礼,有你虞大人统领三军,我们跟你和金军死战,坚决不让金军过了长江,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就是要踏过去也要咬掉金军一块大腿肉同归于尽。宋军决心是表了,士气鼓起来了。但客观上必须承认金军是凶悍的,没有这个凶悍的气势,怎么会势如破竹般攻城略地,灭了北宋,灭了西夏契丹,又长驱直入饮马长江边,大有打过长江去统一全中国的豪情。可金军也是骄傲和狂妄的,他们的铁骑横扫了北方广大的疆域。却忽视了南方和北方在地理因素上有本质的区别的。北方疆域,淮河以北的地理特征干旱少雨,几乎以平原为主,适合于骑兵集群作战,南方丘陵山地,湿润多雨,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是不适合骑兵的展开和快速机动作战。南宋的疆域还是非常广大的,人口还是比较多的,管辖区域几乎都是富庶之地。战端一开,保家卫国的号召之下,四面八方的热血男儿从南北东西汇聚到前线,军队成员的复杂,客观上形成了军队里三教九流,奇门遁甲,五行六术,聚集各种人才。金军十五万之众,战术上当然要高度重视。战略上更要冷静的看到,虽然号称十五万之众的这支军队的组成几乎都是生活在牧区草原这一特定的区域,不会游泳者至少十四万,不会游泳的军人,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又是要横渡长江,而且乘船的工具,不是万吨轮,不是快艇,而是一个又一个临时拼接的小木船,这些小木船上不仅仅乘坐的是战士,还有他们一日千里代步的战马,一旦遇到风吹草动,一旦遇到浪高旋涡,小木船自身稳定性很差,在江面上打旋,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对这些从未经历过的北方军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因为不会水而惊慌失措,惊慌失措导致的恐惧,恐惧导致着绝望。你们是不是这么想,一席话让那些抱定一战的军人们笑了。但绝对不能想的这么美。虞大人边和将军们喝酒,他娓娓道来冷静客观的分析,让这些将军们对虞大人再次折服,认同了虞大人的想法。虽然将军们告诉他,宋军的花名册上,满打满算一万八千人,再加上刚刚参军升为主帅的虞允文,也就是一万八千零一人。如何战胜金军这样的虎狼之师,还需要集中大家的勇气,更主要的是智慧。虞大人那时肯定苦口婆心的反复说着北方人和南方人最大的区别是在与会不会游泳。更何况金军是来自更北方的北方人,会游泳的概率更是很低。用兵于水上,击敌于半渡,发挥优势才有可能取胜。虽然,我们只有一万八千零一人,会游泳的,至少有一万五千人,水性特别好的,犹如浪里白条阮家兄弟一般的能耐至少五千之众。这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各位将军,军情紧急,明日一早各自把水性最好的军人名字报上来。军人名字报上来干嘛,还用说嘛,这些军人知道,组建敢死队。不,虞大人说组建大宋特种水上作业队。一人一把钩镰枪,专职扎猛子,一旦金军登上小船过江,一千人带上钩镰枪,扎猛子潜到小船附近,跃出水面,用锋利的钩镰枪不勾人腿,专门勾马腿。因为勾人腿,人有防备,会用手里的兵器格挡,勾马腿那就不同,马只能傻站着,一刀割下去,鲜血出来,马因为剧烈的疼痛大叫一声一个扬蹄,好了,事来了,决不是友谊的小船,而是血腥的小船,一声惨叫过后,运兵的小船说翻了就翻了。另外水性稍逊一点的,组建五千人的水军,乘上小船,也是在金军过江的时候,在箭头上绑上棉纱,浇上香油或者桐油之类的,用火镰点上火,向小船上射。还剩下八千人,在划出一部分用大炮,如果那时要有的话,向江面上开炮,不求准确,只要让马同人受到惊吓就成,再剩下一些人,干什么呢,擂鼓助威当拉拉队,战地救护郎中和护士少不了,埋锅造饭火头军更是标配,总不能没人喊加油,受伤了没人治,更不能饿着肚子和敌人厮杀吧。虞大人胸有成竹,豪情万丈的说,撮儿毛贼不怕死的就来吧。把中军帐前移到汊江边的翠螺山,虞允文向激情彭拜的的众将领再次强调和军队在一起的决心,众将领理解虞大人和他们一样抱定了必死更是必胜的信心,因为上了翠螺山,一旦主江被金军拿下,汊江顷刻就会失守,汊江失守,中军帐那面耀眼的帅旗怎么说也是金军无论要花多大的力气,要死多少人多无所谓也要一定哪下的目标。两国交战,主帅临危不惧亲临一线督战,就是将士的定海神针,就是将士以死相拼的动力,无论他们再战场上是怎样的壮烈,只要稍微一回头看到那迎风飘扬的高高飘扬的帅旗还在迎风招展,就依然会保持高昂的士气。虞允文一句话我们走,就上了翠螺山,他端坐在一把木质的椅子上双眼如炬的目光扫视过汊江的二道防线,竭力向主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必须死守的那到防线焦灼的看过去,当然保持通讯畅通是非常必要的,更是必须的。没有无线电,没有电话,没有报话机那是不可能的。有的是设定等距离的高台,每个高台配备了旗手,约定以旗语的形式,表明金军入侵,如何进攻,如何胶着,如何调集人马,如何合围,如何变化方向,如何撤退,直至把最坏的情况都设定好。主江对岸的完颜亮,绝逼没有虞允文这样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自领兵杀入宋境,确切地说已经不再是那个宋境。一路之上过淮河,破庐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会合肥市就没有遇到一次像样的抵抗,甚至不能不能用到一触即溃这个成语,他十五万人马还没达到当天预计的进攻指定位置,几乎都是空城,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这么顺利的胜利,也让完颜亮没有用了无数次的藏在内心里的恶,史书无论是是宋史,还是其他的正史里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完颜亮自淮河攻入长江边的各种记录的大屠杀。在他以为这么轻易的赢得战争的胜利,没必要对待那些不值得杀的百姓,更何况他感到等到彻底消灭了苟延残喘的宋朝,再一次把宋朝的皇帝俘虏,让宋朝再次灭国。这些大宋的子民必然心如死灰,会心甘情愿的做他的臣民,真的没必要对子民大开杀戒,仁义之师不仅仅是汉家才有,进军也会有样学样,爱护被占领土地上的人民。心情大好的完颜亮,作为一国之君,又是统领十五万之众的主帅,自然对三十六计烂熟于心,在他的眼里和内心中感到根本没必要还玩那些偷袭那些不齿的玩意。既然已经饮马长江边,他之所以是没有一鼓作气的从主江过长江完全是船只不够用的原因。船只不够,怎么办,部下问他怎么办,那还不好办,拆房子,拆庙,砍树,老百姓要是真的敢反抗,还要再说一遍吗,我一路之上对老百姓已经够好的了。有了主帅的吩咐,将领们自然心领神会,虽然房子拆的很快,这些心急火燎的要打过长江的金军,怎可知道这些帮助造船的百姓心中的怒火。居者有其屋,偏偏面临强敌,不敢一句话,举起菜刀,老子日你祖宗CNM,呈匹夫之勇。但乘监管的金军士兵不注意,偷工减料,少上一个卯,少凿一对榫,反正使用让金军不易发现的小动作,通通在这个时节都用得上的,过了江不沉是你们的运气,过了一半漏水淹死你们是活该。于是没日没夜的赶工,终于到了可以按照计算来回几次可以渡完十五万人马需要的船了。完颜亮在众将领的前呼后拥下,兴致勃勃的在主江边把漂亮的船队和意气风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巡视了一遍,经国师占卜,念念有词,选定时辰。已是天子之身的完颜亮鞭指主江对岸,后日日上三竿打过长江灭了赵家小儿,各位也可封王拜侯光宗耀祖。主江对岸的一举一动,让时刻警惕的宋军知道一场大战就在眼前,虞允文也在第一时间通过一道道传过来的旗语和战报,知道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