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膜炎的辨证和中成药的使用

01概念

体内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体重下降超过正常标准的10%时,即称为消瘦。这里所指的消瘦,一般都有短期内呈现进行性体重下降的体重数值对照,且有明显的衣服变宽松、腰带变松、鞋子变大,以及皮下脂肪减少、肌肉瘦弱、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旁证。至于脱水与水肿消退后体重下降,不能称为消瘦,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经抢救治疗渐入恢复期后,仍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失语等后遗症。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火眼”,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

以发病急暴,势如暴风骤起之状,传染性强,眼结膜急性充血,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涩痛刺痒,羞明怕光,热泪如汤为其特征。

全身伴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口渴、尿赤、便结等。一般发病3~4日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弱。

病程1~2周。主要为接触传染,多于夏秋季节在学校、幼儿园、公共场所或家中流行散发。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病属中医学“暴风客热”“暴发火眼”“天行赤眼”等范畴。

多因风热邪毒外袭,客于风热阳盛之人,内外合邪,风热相搏,交攻于目而猝然发病。

02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候。

一、风热上扰证

起病急骤,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热,白睛发红,灼热,疼痛,充血,发痒,有黄白色分泌物,眼干涩,有异物感,流泪作痛,

羞明怕光,兼发热恶风寒,头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以目痒刺痛、白睛暴赤、怕光、流泪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疏风解表,清热泻火。

二、热毒内蕴证

眼白睛呈一片鲜红色,甚至可见小出血点,眼睑红肿明显,灼热疼痛,刺痒交作,有大量黄稠分泌物,

能黏住睫毛而不能睁眼,头痛羞明怕光,伴发热恶寒,口干,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以眼部灼热疼痛、白睛赤肿(甚掩黑睛)、分泌物黏稠、头痛、怕光、口干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03

对症选药

一、风热上扰证

①明目蒺藜丸;②黄连上清丸;

③熊胆丸;④明目上清片;

⑤拨云退翳丸。

风热上扰所致的急性结膜炎,其症重者,可用黄连上清丸合明目蒺藜丸合马应龙八宝眼膏(外用)。

黄连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同时外用马应龙八宝眼膏。

方1:桑叶10g,菊花10g,刺蒺藜10g。

方2:薄荷10g,蝉蜕10g。

方3:薄荷10g,菊花10g。

方4:决明子15g(捶碎),菊花10g。

方5:菊花10g,蝉蜕10g。

二、热毒内蕴证

①栀子金花丸;②黄连羊肝丸;

③一清颗粒;④白敬宇眼药(外用)。

热毒内蕴所致的急性结膜炎,其症重者,可用一清颗粒合栀子金花丸合马应龙八宝眼膏(外用)。

一清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3取汁冲泡,送服栀子金花丸,早、晚各服1次,午服一清颗粒1次。

同时外用马应龙八宝眼膏。

方1:金银花10g,连翘10g,大青叶10g。

方2:菊花10g,夏枯草15g,蒲公英30g。

方3:菊花20g,蒲公英30g。

方4:夏枯草10g(剪碎),龙胆草12g,车前子10g(纱布袋装)。

方5:蒲公英30g。04小结

1.急性结膜炎属中医学“暴风客热”范畴,是指风热邪毒突然入侵,白睛暴发红赤焮肿,来势凶猛,症状明显的病证。俗称“暴发火眼”。

风热上扰证宜首选明目蒺藜丸;热毒内蕴证宜首选栀子金花丸。

各类证候的急性结膜炎,均宜采用成药配伍与药茶送服,同时宜内服药与外用药并举,以提高疗效。

2.注意事项:①本病可在小范围内相互传染,故须严格预防隔离。

若一眼患病,则应防止健眼受染,滴眼药或睡觉时,头应偏向患侧,充分暴露患眼,疏导分泌物排出,严禁包扎。

②饮食以清淡为宜,可辅以绿豆粥等食疗。

传承食医智慧;

通晓饮食真谛。

更多精选

食疗美容

《神农本草经》

素食食疗课

关于课程,欢迎(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yzhyb/5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