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安middot诗群平凉诗歌群作

平凉诗歌群作品展富永杰推荐

梦中三日

第一日用来见面。第二日

我们喝酒。登山。一起采集星光

与众峰比肩

第三日就用来告别吧

十里长亭,小酌一杯,作鸟兽散

余生陡峭。后会无期

新兴小学

新鲜的课桌,有着诱人的松木香气

刚刚落成的屋檐上,燕子和麻雀

井水不犯河水。老树桩搭建的篮板

虽然身材不正,但我们往往

可以歪投正着

刚刚师范毕业的语文老师

有一双修长而艺术的手。会拉手风琴

也拉住了村里那个屁股高翘的姑娘

这让我们羡慕,也心生妒忌

刚刚开始分泌的荷尔蒙,适合于

在星空下按图索骥。适合

练习鲤鱼打挺,八卦连环掌……

但后来,仿佛在一夜之间

这一切,被凌厉的风吹走:

语文老师坟头的青草,已经黄了几茬

那些小小少年,在生活的十字路口

各自走散。在乡校合并的潮流里

最后两名学生,转学去了城里

——它永远消失了。新兴小学

在我中年的记忆里,类似于

一场未果的艳遇

李满强:年生于甘肃静宁,诗作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刊,入选数种选本。出版有诗集《一个人的城市()》《个人史》(),随笔集《尘埃之轻》()。参加诗刊社24届青春诗会。中国作协会员。

小时候

那个时候,雷电扎破了天空

我们簇拥在屋檐下

听蚂蚁搬家

听雨滴在地面上欢快地打口哨

那个时候,我们赶着牛羊

翻着跟斗去追白云,去抓飞鸟

手攥石头,去打天上的飞机

那个时候,院子里晾晒的小麦、大豆

像一辆辆等待出发的列车

那个时候,狗狗的羽毛吹来午饭的清香

之后,当风儿没有秘密

我们光着身子

在水里寻找翅膀

……

那个时候,没有黑夜、白天

我们的身体和所有

是没有篱笆的天空

回家了

从冬天走向冬天

从一条路走向另一条路

上山下山的车子

经过了太阳拐弯的地方

阴山上的积雪渐渐退去

草木间的村庄渐渐清晰

直到听见小溪的声音

门开的呼吸

直到狗狗的尾巴摇个不停

厨房的烟火灿若星辰

直到,土炕上的身体

随春天融化

流入河流、麦田、树林

直到,花开没有季节

石头具有秸秆的温度

直到将要离开

一辆又一辆的车子

离开道路

变成一群栖息在窗子上的麻雀

父亲进城

他佝着腰,半个身子都藏在了

一大袋洋芋底下

眼前的每一个台阶像是一座山

越长越高,他一抬头

就感觉头晕目眩

左手中为孙子买的摇铃像心中盛开的花

他大口地喘气,城里的每一个台阶

他都得谨慎地伸出脚去试探

彷佛在老家摸着石头过河

他攀爬在楼梯间

时不时大声咳嗽一声

每咳一下,身体就像一根猛然蹦起的弹簧

他呼吸紧促

小心翼翼地使脚步轻盈

当我开门接过他身上的沉重时

他“嗖”一下抢过母亲怀中的孙子

刚要亲吻时

他发现胡子挡住了自己

于是,他选择隔着空气

挑逗、哼唱、亲近,那么自在,又那么努力……

富永杰:男,年8月3日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上关乡水联村,大学专科学历,作品见于《北京文学》《飞天》《中国诗歌》《诗潮》《诗选刊》《少年文艺》《西北军事文学》《青年作家》等杂志报刊。

葫芦河

乘车出庄浪县城,向南

拐向天水市方向,就看到这条河流

缠绕山脚,伴随公路,由北向南流淌

它的发源地有一个明亮的、富有诗意的名字

——宁夏西吉县月亮山南麓

但它的水流并不像月光那般清澈

而是呈现泥色,让人一眼就能认出

这是来自黄土高原的河流

泥色,如同它的遗传基因

不会被岁月改变

因此,我无法把它想象成乳汁

更像是黄土高原用粘稠的血液

哺育着流域里众多生灵

时值盛夏,在秦安境内

一片片桃林,一座座果园

已经硕果满枝,而流经桃林和果园的葫芦河

仍然黄得凝重,似乎

这片土地随季节不断更新的瑰丽画卷

不是用它的心血绘就

它就像一位日渐衰老的母亲

生养出如花似玉的女儿,健壮如松的儿子

但她不事声张,衣着简朴

走在人群中,很容易被人忽略

滑竿挑夫

又遇滑竿挑夫

十年前是在四川青城山

这次是在安微黄山

靠山吃山

滑竿挑夫吃的是苦力这碗饭

这也很正常在这世上

有坐轿的总有抬轿的

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贫与富的差距

总难消除

只是不要鄙视他们

用血汗赚来的钱很干净

腰缠万贯的人

他们可以宝马香车

可以美女簇拥可以

挥金如土灯红酒绿

未必就会拥有滑竿挑夫吃一碗饭时那种坦然

面对滑竿挑夫我的灵魂仰起了头颅

喧哗的血管里响满了掌声是的

和所有靠诚实劳动谋生的人一样对于他们

我们应当尊敬

你可以像电影里的地主老财

坐在忽闪的滑竿上欣赏风景但你

一定不要忽略去倾听

在自己百十斤重的体重下面

有一个其实和你平等的生命

他豆子大的汗珠

正一颗一颗从他弯成豆荚状的身体里滚落

在敲打着曲折、陡峭的石阶

滑竿挑夫啊看见你们

我羞于抱怨山太高

路难行更羞于说

自己这一生

遭遇了什么坎坷有什么失落

且让我把现在攀登高峰的经历

当作是对自己意志和耐力的磨砺

好风光在前方召唤

通向它的山路

由自己的智慧和血汗铸就

何小龙:生于年2月14日,男,汉族。现就职于平凉日报社。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平凉市作协副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中国作家》《中国散文家》《北方文学》《散文选刊中旬刊》《青海湖》《岁月》等杂志报刊。

向日葵

不要轻信神话

都是风尖上的易碎品

她是不是水泽仙女克丽泰

他是不是太阳神阿波罗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如此热烈,世间万物

谁还能如此给太阳兜售规模宏大的光芒

重要的是在她成熟之前,我有足够的时间自我陶醉

曾经,她腰枝招展,把轻佻的笑脸举过头顶

上帝指给她一条充满阳光的路,由东至西

她虔诚地走上了朝圣的路,并学会了向大地低头

同样,一个骨子里装满阳光的人

他将背负沉重的爱,躬身低头

看厚重的黄土,看脚下云卷云舒

就这样面向太阳,把一生健康地走完

小麦

没有谁能阻止,你们站满大地的缺口

你和我是父子、母女,是姐妹、弟兄

——我的亲戚

你最亲近的人,你无法拒绝他们走在隆起的麦畦上

和你一起生长,一起被收割,他们的命运

一如你春风里的绿浪,一波一波动荡不已

你的身体安静,没有喧闹

镰刀割过,我细细的伤口上

麦芒还在尖叫,而那些滚落的忧伤

来年将重新发芽。我愿把你们种在我的身体里

喂养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

我是大地的小麦,我原来也是碧绿的

现在,我走在城市的大街上,走得成色暗黄

走得没有了抱怨。背进离乡,扬花抽穗,那痛就是

——身体里难以消除的条锈病

陈宝全: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青年文学》《中国诗歌》《诗歌月刊》《飞天》《星星》《绿风》《文学港》等纯文学刊物,有作品入选《飞天》60年典藏·诗歌卷。获第四届“黄河文学奖”。

拆毁

这宇宙中有两支职能完全相反的大军:

一支负责建设,一支负责拆毁。

他们无处不在:天上遥远的星云间、地上一群微小的蚂蚁里

仔细点,你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听见

他们建设和拆毁同步进行的声音——

触目,惊心。

他们拆毁着天空,也拆毁着一片树叶。

他们拆毁着银河,也拆毁着山间一眼无名的山泉。

他们拆毁着最大的海洋,也拆毁着一滴最小的露珠。

他们拆毁着金色的星,也拆毁着一枚洁白的鸟蛋。

他们拆毁着帝王的宫殿,也拆毁着每一个兔子窝。

他们拆毁着一座座大山,也拆毁着

姑娘们小小的乳房。

他们拆毁着天堂,也拆毁着人间。

去年,八月二十五日,他们

把生母的心跳拆走,把她的话拆走

他们把院子里葡萄的甜蜜,拆走

把枣树的叶子,叶上的绿,枝上的光,拆走。

他们留下的废墟需要一生清理:哦,巨大的记忆。

他们还拆毁了村子里好几位老人。

这支队伍正在我们身体里工作得如火如荼。

他们拆毁着我头发里的黑。

他们拆毁着我血液里的每一个白细胞、红细胞。

他们拆毁着我的五脏六腑。

他们拆毁着我的爱与恨。

他们拆毁着我的才华:

一件一件金光闪闪的宝贝

如果他们不运走,就就地毁灭,不留一丝痕迹……

蝴蝶

让他们去探索宇宙

探索无穷和永恒之物

由我来专注于世间的微小

请允许我将目光

落在一只蝴蝶身上……

来到人间的

最小的天使;

来到人间的

最小的形象大使。

也是——一封自古代寄来的信

谁看着它,谁爱它

谁就是收信人。

捧着它:

一颗星球捧着自己最珍贵的矿藏。

黑夜捧着最后的一朵火焰。

这一年的春天,这一生里

我要做成两件大事:

秘密地爱一位女性,光明正大地

爱着故乡一只蝴蝶。

这世上,太阳美丽,空间明净。

我行走、蝴蝶飞翔

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

马路明:笔名雪马、私奔到唐朝等。男人。汉人。上世纪70年代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飞天》《大海洋诗刊》(台湾)《黄河文学》《阳关》《诗歌月刊》《金台诗刊》《草根诗刊》《中西诗歌》等杂志。作品曾入选《年度中国最佳诗歌》等选本。

夜观南石窟寺

亦坐亦卧的佛

在星星点点的冷夜

如天空的黑

知冷知热般闪亮

一道光又一道光

不时将你照亮

你的尊容亦真亦幻

若隐若现

如我们拜谒的心

连在一起

明明灭灭

平安如夜

平安夜的南石窟

平安如石坐佛安静

在泾水之畔修炼

黄土高原上沉思

大云寺

大云寺的夜并不黑

因为灯的光芒

辉煌不再隐退

一切喧嚣

今夜全然褪去

颂经声了无音信

一切香火不再

一切祈祷停歇

一切的一切同归于静

就让它无语吧

或许无言就是

平安夜的最好祝福

樊晓敏,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兼任平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泾川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汉语诗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关陇民俗学会理事、《西王母文艺》季刊主编。

写意灵台

我迈着轻盈的步履

来到古老的黄土塬

灵台,荆山,皇莆谧

这神奇的字眼

勾画出历史的尘埃

历经风霜雪月的灵台

承载着多少岁月的负重

和人间的悲欢离合

在岁月的大浪淘沙中

彰显着你的伟大

腿踩着一步步石阶

登上荆山的顶峰

跻身万绿丛中

纵览灵台山水

年轻而古老的灵台

意气风发

生机盎然

群山郁郁葱葱的美景

纵览千年历史

历经沧桑古遗址中

秦皇汉武

驷马征战的疆场

一代神医皇莆谧

针灸绝技的灿烂文化

有流传百世的民俗传统

彰显着灵台的人杰地灵

宫灯,剪纸,泥塑

香包,麦秆画,壁林墨迹

还有那惟妙惟肖的皮影戏

尤如一颗星斗

在岁月的时空里

璀璨夺目

在滔滔的泾河里

流泻着远古的传说

传承着一个个故事

普意着灵台人的睿智

泾河涛涛东逝水

浪花涛尽人风流

那一个个历经风霜的面孔

见证着灵台的发展

厚重的文化底蕴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抒写着灵台的华章异彩

记录着一个个闪光的瞬间

塑造出西北汉子的坚强

黄土塬上女子的柔情似水

灵台啊!那美丽的地方

当我挥别的手在颤抖

停留在这个深秋的季节

那美丽的景色

依然停留在我的视野

我用心去体味

灵台的山,灵台的水

还有那好客的灵台乡亲们

毕琴:女,爱好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各种杂志网络报刊。

松果

“噗……”当它打在了我的头上

绣球一样又坠入怀里。哦!上帝

确信我是被一颗心相中了

像叩开了一个童话。偌大的林子,我的伊甸园

禁果已经熟透,无数条蛇将遁开光明。怎么办?

我的王子还未显形,他向我抛彩之后就藏了起来

扑扑乱跳的心呵!我假装跳舞

一对蝴蝶飞来了,他们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股风儿吹过来,他们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朵云儿飘过来,他们是陆游与唐婉儿……

眼神逐渐迷离,舞步开始踉跄。身未入定

心已飞上九霄。“我的王!快带走我吧……

爱情浓郁得让我窒息!”

此念一出,偌大的林子花儿对开

鸟儿双飞,“噗……”

又一颗松果向我抛了过来

车厂沟有感

遗址犹在,不见枭雄挥戈,战马嘶鸣

曾经的辉煌,已被关山的风物隐去

草木肃然,湿气氤氲

像庙宇里飘出的稀薄的香烟,偈言一样神秘

这里沟壑纵横,古木参天

百鸟啾啾,涧水潺潺,像古车厂悬而未决的野心

或先人无奈的唏嘘。任时光揣度,后人留恋

当脚步踩着脚步,大家彼此消遣着

相互拥抱,嬉戏,拍照,唱歌

各自驱逐内心的寂寞

谁也无法用脚步叩开历史的大门

谁也别想用文字喊醒沉睡的人

这就是如今的车厂。草木依然葱茏

山峦依然伟岸,人们却无法替岁月更换背景

只有关山继续隆起的骨骼,天高云淡

高血压,一个时代的病痛

我的血压比我还高

高过我的胸口,高过我的头颅

堵在胸口上的堤坝,改变了我血液的流向

就像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一样

李大夫说:身体里的黄河开始泛滥

一浪高过一浪,撞击着心脏

风生浪涌,汹涌澎湃

最怕在脑袋的上游突然决口

那时候,天转地旋

泥沙俱下,来势凶猛

激素、地沟油、转基因、工业酒精

像潜伏在身体里的鬼子正在向我开火

厄贝沙坦片、阿托伐他汀钙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我每天筑堤的沙袋

想起黑白世界、灵魂游走各地

生命,来于心跳的律动,静于律动的终止

高血压,一个悬浮时代的病痛

让所有的人走起路来晕晕沉沉

血管淤积、血液粘稠,动脉硬化

需要一剂猛药溶解阻隔心跳的动力

车俊,笔名车夫,先后在《阳光》《读者》《中国诗歌》《关雎爱情诗选》《飞天》《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散文作品余篇。出版诗集《燃烧的玫瑰》《火上芭蕾》两部,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作协会员、华亭县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中国华能华亭煤业集团销售运输公司工会。

在空中

晨曦的红莲

把爱藏在白云的内心

蔚蓝的天擦亮出清脆的鸟鸣

让滴落的露珠种植在红枫的掌心

长风舞动着彩虹的翅膀

凝神似乎要拥抱我飞翔的踪影

在空中,风没有骨头

梦出进的地方

火山海啸和地震都不会发生

顺着清风去大海

踩朵白云上天山那嘻哈的乌龟

不用颂词也可把蒲公英的种子追赶

在空中花染枝头月悬浩空

萤火虫和星星在清泉的天幕里游动

那城市堵塞的红眼病

和钞票注射的麻醉药

让三千里月光哗然卸甲涣然肌肤

通向春天快乐的心门

麻雀

冬野,食物的气息被冷风剔尽

麻雀干渴的嘴

在雪粒和枯草中觅食

风尘的羽毛漂染了泥土的颜色

爪迹留在雪地生命的印痕如此清晰

却不会惊动这里的寂静

连一小片淡薄的阳光也搬不走

三五一群,靠彼此的团结御寒

更多的温暖

来自心与心的体恤

在三月,麻雀坚持一冬的期待

终于唤醒沉睡的禾苗

它们用叽叽喳喳语言表达的喜悦

晶莹如缀满草叶上的露珠

除了大地和岁月,还有谁的耳朵乃至心灵

会被这些乡间歌手的歌声打动和滋润

鸿鹄的志向在苍穹

那是更高的飞翔

麻雀恋着民间的屋檐

它们衔柴筑巢,生儿育女

扑打灰尘的翅膀

追逐着小小的幸福和快乐

杨慧娟,笔名馨舞墨色,独喜文字把诗歌视为心灵飘逸的红丝带!作品散见于《诗选刊》《中国当代诗人作品选》《边缘诗刊》《雅剑诗刊》《新作家》《蓝布衣诗刊》《香港新文学》《梧桐花博客文学》和《平凉日报》等报刊杂志。

唐顿庄园

(一)

其实它不过是一座小而普通的房子

没有英伦的壁炉和庄重的古董家具

甚至书柜的位置都虚席以待

我们只是在这里

谈论自由勇气农耕和书籍

这些无限大的事物

顿时让它有了几万英亩的面积

这里有片广阔的草场

可以放牧你的想象

有座洁白的教堂

可以安放我的信仰

这里有金色的麦浪

可以让你我的诗情随风起伏

这里有英式红茶

可以让你凝视我的眼神

甜蜜粘稠得像下午三点的阳光

偶尔动一动厨房的烟火

我们就快乐得像一对闪光的银餐具

日落西山灯火迷离

我们坐在一起读叶芝的诗句

我希望此时我们突然老去

门外响起敲门声

我说一定是儿子你说肯定是闺女

(二)

我们小声商量着

把一堆产自本地的

绿色红色白色的蔬菜

连同几袋四川火锅底料

一起带回家

我要用中式的麻辣温厚

让唐顿庄园的每一个角落

都热火朝天

你听厨房里哗啦啦的流水声

比泰晤士河还要喧闹

大火快炒的烹饪

哪里还有英式的拘谨

等到香气四溢的锅底端上餐桌

那些中国花椒茴香八角

甜面酱花雕酒和老陈醋

早已经热热闹闹打成一片

只有两个亭亭玉立的红酒杯

像一对英国淑女

微酡着双颊

依然矜持

于亚娟,女,汉族,80年生,甘肃省崇信县人。作品曾发表于《中国诗歌》《飞天》《萧山日报》《孤桐诗歌报》《崆峒》《董志塬》等杂志报刊。

书安编辑主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yzhyb/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