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读致希伯来人书7:1-3,15-17
默基瑟德是撒冷王,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当亚巴郎打败众王回来时,默基瑟德来迎接,且祝福了他。亚巴郎就由自己所有的一切之中,拿出十分之一份给了他;他的名字默基瑟德,第一可称作“正义之王”,他也可称作“撒冷之王”,就是“和平之王”之意。他无父,无母,无族谱,生无始,寿无终:他好像天主子,永久身为司祭。
既然有另一位司祭,是按照默基瑟德的品级兴起的,那么我们所讨论的就更显明瞭,因为耶稣之成为司祭,并不是按照血统所规定的法则,而是按照不可消灭的生命的德能,因为有圣经给他作证:“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上主的话。
答唱咏咏:1,2,3,4
众: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
领:上主对我主起誓说:你坐在我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变作你脚的踏板!
众: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
领:上主由熙雍伸出你的权杖:你要在你仇敌中统治为王!
众: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
领:神圣光辉的王位,你生之日,已偕同你,在晓明之前,好似甘露,我即已生了你。
众: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
领:上主一发了誓,他决不再反悔:你照默基瑟德品位,永做司祭!
众: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
福音前欢呼
领:亚肋路亚。
众:亚肋路亚。
领:耶稣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
众:亚肋路亚。
福音(安息日许救命呢?或害命?)恭读圣马尔谷福音3:1-6
那时候,耶稣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干了。法利塞人窥察耶稣是否在安息日治好那人,好去控告他。耶稣对那有一只手枯了的人说:“起来,站在中间!”遂对法利塞人说:“安息日许行善呢,或作恶呢?许救命呢,或害命呢?”他们一声不响。耶稣遂含怒环视他们,见他们的心硬而悲伤,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一伸,他的手就复原了。法利塞人一出去,立刻便与黑落德党人作陷害耶稣的商讨,为除灭他。──上主的话。
导言:叶天士摸脚治红眼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病颇有高招。一次,他遇上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满眼角,眼泪直往下淌,不断地用手去揩,显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叶天士见状,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底七天后会长出恶疮。那倒是一个麻烦事儿,弄不好有生命危险!”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好医生,既然红眼病不关紧要,我也没心思去治它了。请你快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叶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说道:“办法倒有一个,就怕你不能坚持。”病人拍着胸脯保证。于是叶天士向他介绍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脚底三百六十次。再用右手摸左脚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坚持方能度过难关。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这是名医的治法,便老老实实地照着做,七天后果然脚底没长出毒疮。更令他惊异的是:红眼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他高兴地向叶天士道谢,叶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盘托底,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脚底长毒疮是假的,我见你忧心忡忡,是惦记着眼病。而你的眼疾恰恰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很大,于是我想出这个办法,将你的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别处。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听完,惊奇不已,连声赞叹叶天士医术高明。
俗话说:病由心生,医者医心。一位好的大夫不仅需要医术精湛,也要求有着高尚的医德。好医生不仅知道如何治疗外在的疾病,更懂得疗愈内心的焦虑。名医都是通达人情事理,懂得明了病人心病的。治疗疾病先从人的心理开始,心病不除吃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身体与心灵为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彼此影响,彼此建树。
1.医者医心今天的福音继续圣马尔谷所记的耶稣与法利塞人有关安息日的冲突。在安息日耶稣进到会堂,遇到一位一只手枯干的人。在犹太社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那就是疾病是源于人的罪过,因着罪过天主惩罚人失去健康。一个手枯干的人不仅需要忍受身体上的不适,也要承受心灵上的煎熬。他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即使进到会堂也是抬不起头的,他被视为罪人。这一位饱受折磨的人已经习惯他人的忽略,尤其在众人面前更习惯于做一个透明的人。他被人所忽视,他只能偷偷地躲在角落里。他在众人聚集的会堂中唯唯诺诺,只能用飘忽不定的眼神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他那枯干的手从不敢示人,他也害怕别人注视的眼光。耶稣看到了他,耶稣没有把眼光从他身上挪开,即使他眼中闪着躲躲闪闪的目光。耶稣盯着他那怯怯的眼神说:“起来,站在中间!”耶稣叫他起来,不要再游离于众人之外;起来到众人的注意当中。站在中间!不要继续活在边缘之处,站到众人的中心当中。这富有挑战的邀请,打破了枯手人的习惯与胆怯。“起来,站在中间!”他成了众人的焦点,大家看到了那只枯干的手,见到了他那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神态表情。那人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站起身来,挺身而出。或许这为有些人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为他而言却举步维艰。有些人可能这样的经验,你第一次上祭台读经、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分享、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唱歌、第一次在人多的场合讲话……其中的那一份紧张与忐忑是不言而喻的。这位一只手枯干的人一直活在众人的视线之外,处在社会的边缘之处,突然之间要“起来,站在中间!”这为他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没有对耶稣的信心,他不可能在众人面前公开展示自己的缺陷与痛苦。福音中没有明文表达他的信心,但他用实际的行动来回应主的邀请。枯手的人不仅仅是耶稣治愈的被动对象,也是积极主动回应的主体。枯手的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建立了与耶稣之间个人性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疾病加深了对主的认识。“起来,站在中间!”圣史用简洁的言语表达了枯手人对耶稣的信赖。
“伸出手来!”当枯手人听到耶稣的邀请要伸出手来时,他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那只他自认为丑陋的手、一只枯干的手、一只不同寻常的手、一只给他带来生活不便的手、一只遭到别人非议的手、一只那常想藏起来的手,这样的一只手他要伸出来,伸到众人炙热的目光之下。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他伸出来了,他一伸,他的手就复原了。他回应了主的邀请,而使手得以复原。他一伸手的一幕,不仅使他身体得到痊愈,而使他突破了自己固有的思想藩篱。他这一伸手,使他不再惧怕众人的注视,他的眼神从此不再躲闪;他有能力站在会堂的中央接受众人的审视。他不再活在团体的边缘,而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耶稣完全可以简单的一句话让他身体得到治愈,不必让他起来站在中间;更不必让他暴露自己的缺陷在众人面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伸出手来。耶稣可以直接了当地治愈他身体的疾病,但耶稣更在意他心灵的创伤。一位好的大夫不仅要治疗人的身体,更要医治人心灵的疾病。耶稣是人身心的良医,他关心人身体与精神上的苦楚,更愿意医治人心灵的疾苦。耶稣看重的是整体的人的健康,有时心灵的治愈比身体上的治愈更为宝贵。外在身体的痊愈是作为救赎更深一层的外在表现,这一方面揭示了人的身体与灵魂是不可分开的整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耶稣的救恩是完全彻底的治愈。耶稣治愈枯手的人就是在表达他恢复了人身体与心灵的破碎关系。医者医心,耶稣救赎人就是为了“治疗破碎了的心灵”。(依61,1)
2.讳疾忌医耶稣通过让枯手的人“起来,站在中间,伸出手来”,这一系列的行动使他摆脱了心灵上的重担与身体上的疾病。这个枯手人也通过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主的邀请,得到了身体与心灵上的治愈。面对耶稣如此伟大的行动,不同的人所得到的却大相径庭。在会堂中还有些窥察耶稣的法利塞人,他们是为了找到耶稣的把柄好去控告。他们也同样在场见证了枯手人生命的改变,可是他们一声不响,心硬到底。他们从会堂一出去,立刻便与黑落德党人作陷害耶稣的商讨,为除灭他。他们也有病,心硬的病,可是他们病入膏肓而不自知。耶稣为他们的心硬而悲伤,为他们讳疾忌医的心病而含怒。耶稣愿意医治他们的心病,可是他们却不愿意。耶稣只能悲伤地感叹,“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自己的幼雏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却不愿意!”(玛23,37)耶稣是人身心的良医,但再好的医生也无法医治讳疾忌医的病人。让我们今天投奔到耶稣面前,求他医治我们身心的各种疾苦。圣奥斯定也鼓励我们说:“天主治愈了你所有的疾病。因此,不要害怕,你所有的疾病都会被治好。你只要让他治愈你,并且不要拒绝他的双手。”
结束祈祷主耶稣,你是我们身心的良医,求你医治我们身体与心灵上所有的疾病;更求你治疗我们的心硬,使我们以一颗开放的心接受你的治愈。我们也特别地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人祈祷,求你治疗感染者,保护所有处于危险中的人,特别是那些为病人付出辛苦的医护人员。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