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随笔成事法则42条

最近工作、读书,收获很大。有些道理本来就懂,在实践中理解得比较深;有些思路非亲身经过,也琢磨不透。只言片语,会有失片面,但整理出来总有价值。内容多以律所的运营管理为主,成事、认知、识人与修为也涵盖了一些。如下:

1快思考,缓决策,快行动;快决策,慢行动,边走边修正。创业要走一步看一步,稳打稳扎,要有一定的渐进性、迂回性与协调性。

2人到中年,不能再凭激情与梦想,开启一件事。没有资源不做、没有人才不做、没有精力不做,就像三角形的三个角,要有两个角找第三角,才牢固可靠,不能只凭着一个想法或点子,去凑三个角。

3僵化的人自己不适新环境、新情况,却怪罪外围情况糟糕,还试图把别人往回拉,这就是左与右的斗争根源之一。

4一直认为简洁与整洁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感。而美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对外更是一种领导力,如乔布斯、马斯克、张小龙、雷军,都把简洁当作美的极致来打造。我注意观察过,凡是律师把自己办公室收拾得整洁、优雅的,业务大体做得不差。

5律所的发展模式与战略的优化,要从帕累托最优的地方先调整,比如特殊的普通合伙,就是让所有人受益的制度,不愿意承担做强做大风险的选择做有限合伙人,想做大规模做强品牌的选择做无限合伙人。但是,有些变革只要触及相关人利益,就要小谨慎,论证充分,做好平衡,步步推进。

6有一项对五百强企业的调研,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失败率高达60%,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信息化当作企业转型的战略级事项来定,投入的资源、精力、资本不科学,同时,仅仅依靠内部科技人员来做信息化,失败率会更高。一定要在数字化转型之际,借助外脑,战略升维,内外兼修,才会成功。

7在大型律所要掌握横向与纵向的关系,横向讲布局,讲规模;纵向讲产品,讲市场占有率;纵向讲关系协调,后者讲供应链管理。

8要学会为别人的成就喝彩,却减少对自己成就的“凡尔赛式”炫耀。在知识分子多的地方,红眼病与白眼病都存在,白眼病是看不惯别人瞧不上别人,红眼病是嫉妒。所以,要时时告诫自己两种病都要治好。

9内容是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表现形式。律所为什么讲可视化,为什么讲品牌传播,因为形式就是内容。讲究可视化、即视感,以喜闻乐见、有趣有料的方式传播,本身就是内容与产品的需要。

1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不但学会正确地打开一项事业或项目,还要学会优雅地结束一件事。很多事情,热热闹闹的开始,往往寂寂无声地落幕。但是,即使失败了,也要让失败有“仪式感”,所以,好消息与坏消息,都要当面说,郑重说。

11偶尔读到李子彬《我在深圳当市长》,书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学者在深圳发展过程中,持续多年撰文批评深圳改革模式,影响深远。李市长没有动用传统的宣传机构进行压制,而是将这位学者请到深圳,连续一周陪同了解深圳发展实际现状,最后这位学者态度发生度大转弯。这个事例在讲,在影响少数却关键的对立派上,要舍得下功夫。

12作为律所负责人,评判其工作是否得力,好不坏,最大的一条就是,能不能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潜能与善意调动起来。人气就是氛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13我是一个心急的人,做事不过夜,这也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有时有些问题,给以时间,加以智慧,总会找到办法处理。所以,邓小平同志说的,不争论就是很对的策略。有些事先干起来再说,不急于争个你高我低。

14最近听到某一家律所掌门人讲,熟人里无竞争对手。其实,我想扩大一句讲,长远看同行里亦没有竞争对手。只要服务客户需求是共同目标,朋友越多,分布越广,解决问题的能级越大,如果能把50万中国律师团结起来,织成一个全国服务网络,大家的人业务协同解决最后一公里了。推荐读《中间人经济》。

15判断一家律所是否有幸福感的重要标志,就是合伙人、律师间的业务合作比重高与低。如果专业分工科学、团队彼此信任、分配机制科学、合作氛围浓厚,大家合作比例就占比高,律所文化就更幸福。

16行政服务贵在一个真诚。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品质,又是获取人心的重要方法。

17时常发现,有时一壶酒就组了一个团队,刚刚看对眼就要组建一个团队,到后来你会发现,闪婚的比较倾于闪离,“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选择团队的难度不亚于选择终身伴侣,要看底层的价值观、底层操作系统、目标与方向是否趋同,不能只是在人群中看对眼。

18在律所,没有一种分配模式是通行于天下的,各有优劣。但是动态平衡原则、颗粒化变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分配政策的重要智慧,最终目标完成的是代际公平、角色公平与人的成长。

19请客吃饭是门学问。它是化解矛盾的利器,是联络感情的载体,平时有些龃龉,有些化解不了的心结,一杯酒下肚,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忘却了。如果一顿酒解决不了的,那就两顿。

20案源就是青年律师的命根子,就像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一样子。案源撑起了职业的尊严,案源撑起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在专业与案源这件事上,我赞同先解决案源问题,如果案源是一个逾越不了的障碍,请重新选择是否单打独斗。

21全过程民主就是程序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但是在律所这类商业组织,如果没有议程设定能力、没有团结的氛围、没有主心骨的带头人,在人心涣散的地方,奢谈民主也没有意义。

22民主集中制是一项很好的原则,但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律所没什么民主,还去解决集中不够的问题,那就更是一个人说了算,助推专制;如果律所本来就集中不起来,你还要解决民主问题,那就更是一群乌合之众,谁也没有权威,谁也说了不算。

23作为知识分子,往往容易出现“文人相轻”的情况,律师本来有中产阶级的傲气,也有小资产阶级的偏狭,“笑人之无,气人之有”,所以我们自己要不断解决思想境界和胸怀问题,解决开放的心态问题。

24除了喝酒外,合伙人多谈心、多通气,少在会后、背后议论人,而是当面交流,更有利消除隔阂,密切关系。没有信任也不会讲真话,而沟通可以增强信任。

25律所也是一个多样化的组织生态,律所要发展好,要注重党建引领,共青团妇,各类社团组织,文体组织发展好,围绕核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别开生面。把拥护律所发展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的人搞得少少的。

26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讲到,律所不抓党建,就浪费了一个红色管理的抓手。要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最终目标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人的善意,以党建推所建。

27一家律所风气如何?决定了他的人心是否凝聚,团队是否稳定。什么是风气?就是你很难抓住它描述它,但是它又无处不在。

28长辈给我分享过一个交友原理,就是看看他如何对待亲近的人,如果对父母是孝敬的,还有十年二十年的好同学好朋友在一起做事,一般错不了。原因很简单,这个人品太差,亲友最有发言权。

29一个人行业是否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否有历史感,是否有自己的博物馆等文化载体。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行业,是很悲哀的。虽然中国律师只发展了百年,但是你还能说出民国期间那些赫赫有名的中国律师吗?是否知道首任司法部长史良,就是民国律师出身。

30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律师?是所有行政团队仔细思考的,他们在外面奔波应对各类挑战,要尽心尽力地服务好自己客户,身心俱疲,特别需要后勤服务的贴心关怀。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承认他们的家庭、阅历、性格、教育、兴趣的差异性,对他们满腔热情、诚恳宽厚,做他们最好的娘家人。

31凡是热爱体育活动的人,或者在体育上有特长的人,一般性格不容易偏激,在对抗比赛中学会了平衡与协作,有韧劲儿,爱拼搏,乐观向上。所以,我对有文体特长的人,在选择伙伴时会高看一眼。比如,喜欢长跑马拉松的人,一般容易交朋友。

32大型律所可以考虑成立自己的MCN机构,打造私域流量,内容为王的IP时代,分发渠道是现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yzhyb/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