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实用小验方

五官科牙通(神经性,过敏性,蛀牙均可):花椒10粒,白酒一两,将花椒浸在酒内,十分钟后用酒口含,几分钟即见效,一日2次每次十分钟,3~4天痊愈。牙周炎,牙龈炎:用一只鸡蛋清加等量白酒搅匀,喝一口,含口中,五分钟吐掉,一日二次(一日一只蛋),2~3天消炎止痛。牙出血(经常出血或刷牙流血):花椒10粒,好醋3两,浸2天后口含,一次3分钟,一日2次,连用5天有特效.电光性红眼病:用人乳滴入眼内,闭眼10分钟,一日2次,一次2滴,连用2天,有特效。忌辣。结膜炎(非电光红眼病):用绿茶水,每日洗眼3~5次,一般2~3天有消炎抗菌之功效。忌吃酒、辣物。流眼泪、沙眼:干桑叶*1两,加一碗水烧开,每日洗眼3~5次,连用一星期。视力衰退(老光、老花、视物不清):白菊花*2钱,枸杞子*2钱,每日用开水泡饮(一剂可泡3遍),连饮半至一月,有清火明目之功效。忌吃辣物、海带。偷针眼:用大蒜头切片,蘸好醋擦患处,一日3次,连用3~5日。白内障(晶体混浊、使视力下降):用白菊花3钱,鱼腥草*5钱,加水一碗,煮开后服汤,并用少量洗眼,每日2次,连15~20天。忌吃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青光眼(眼球内压力太高,角膜水肿或呈雾状,视力下降):猪眼1对切碎,加绿豆一两煮熟,再加油、盐适量,每日吃一剂,连吃半月,能使眼内轻松,眼睛明亮。中耳炎(耳内长期流水、流脓、胀痛):鲜韭菜汁5钱,加入明矾*半钱,融化后滴入耳内,一次1~2滴,一日2次,连用5天。耳鸣、耳聋:用乌龟尿滴入耳内,一次2滴,一日一次连用7~10天。(取乌龟尿法:用一只镜子,对乌****照,即撒尿最好用荷叶接)。又方:口含铁片,耳处放一磁铁,听5分钟,每日2次,连用20天。此方对先天性耳聋无效。虫入耳:用猫尿两滴,滴入耳中,虫子会自动出来。(提取猫尿法:用一瓣大蒜头去皮,擦猫鼻子,猫即撒尿。)口腔溃疡:用2个石榴的皮烧一碗水,服汤,一日2次,连用3天,忌吃辣物。咽喉炎(咽部干燥疼痛、有异物感,急、慢性均可):用绿茶叶泡浓茶约2次水量,加入半两蜂蜜搅匀,每日分几次漱喉并慢咽下,没日一剂,连用3~5天。消炎镇痛,湿润咽喉,治急、慢性咽喉炎,忌吃烟、酒、一切辣物和有刺激性食物。扁桃体炎(嗓子两侧红肿、疼痛、一般多发于着凉后):黑木耳1两,炒干磨成粉,每次用半调羹粉与蜂蜜调均口服,一日2次,连服5天永不再发(此方在发病时用。)忌吃辣物。声音哑(咳嗽、讲话太多、唱歌、内火大等原因引起的音哑):鸡蛋一只,打入碗内,加醋一调羹,搅匀蒸熟食用,一白一剂,连吃2~3天,声音响亮。忌辣。口臭:芦根(鲜、干均可)一两,煎汤一碗,加冰糖适量内服,一日一次,早晨空服,连服一星期。清火解毒,治内热胃火。鱼刺卡喉:较轻着用好醋喝一口即可,如果不行,可用鸭口水一调羹喝下,鱼刺可自动化掉。(取鸭口水法:用一片去皮老姜,放入鸭嘴内,在将鸭倒吊,鸭即流口水。)鼻炎(包括过敏性、萎缩性和鼻窦炎,有的流浓流水、鼻涕多、有的闻味不灵敏):用红砖一块,放在火上烧烫取下,将半调羹醋倒在热砖上,此时有大股热气冒上,患者用鼻闻其热气,一日2次,连用7天,清热消炎,解毒通窍,治各类鼻炎,有特效。流鼻血:藕节*半两,芦根*半两,一起切碎,煎一碗水一次喝下,一日2次,连用5日,亲热止血,永不复发。美容处面部皱纹:先黄瓜汁两条羹,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碗睡前先洗脸,在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能使肌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也可用蜂蜜每晚涂皱纹处。皮肤粗黑:靠化妆品增白肌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现象你介绍一种治表治本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既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甘油、按5: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2、3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一月后皮肤即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性,充满美感。(此方对遗传性黑皮肤均有疗效。)除雀斑:杏仁*5钱,磨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清水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以后不发。黄褐班、蝴蝶班: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搽面部,一日2~3次、搽后过10分钟洗去。连用半月即可洗去。除面部色素斑:鲜西红柿汁、蜂蜜按5比1混合,涂面部,过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日,能将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除粉刺(酒刺、青春豆、痤疮):鲜黄瓜汁、白醋等两调匀,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搽脸,一日3次,搽后过10分钟用温水洗去,连用半月可愈。以后不发。除黑痣:花生烧焦捣碎,用酒精调匀,涂痣上,每晚睡前涂上并包好,次日晨洗去,连用半月可除,大痣须涂一月。脱发、头屑、头痒:每次用桑树根皮4*钱,水2斤,加醋二两烧开洗头,一日一次。洗后勿用清水过头,连用5天,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固发作用,并治头屑、头痒,可再生头发。鬼剃头(斑秃、秃顶):按上条使用,并用老姜皮每日擦头皮3~5次,于上条同用半月,以后不出一月便重新长出一头浓发。头发增亮:啤酒、醋2比1混合,每日用毛巾吸湿再涂头发一次,连用半月。发质自然变亮。头发早白:何首乌*、黑芝麻各3两,一起炒干磨碎,用白糖水调服,每次3钱,一日一次,连服半月,一般过3。4月后,头发可转黑。忌蚕豆。减肥:干荷叶*1斤,干冬瓜皮*1斤,一起配好,每日随渴随泡当茶饮,有去厚腻,括油水之功效,是减肥者首选特效方。忌肥肉。瘦人增胖:每日早晨空服两只稀黄荷包蛋,连吃一月,以后会逐渐胖些。牙变白:小苏打一小撮,调入牙膏内,每日刷牙一次,3~4天可除牙齿表面所有色班,使牙齿洁白。除汗毛,胡须:用黑芝麻一两,放锅内炒至全焦,再磨成粉,用蜂蜜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涂再多毛处皮肤上,次日晨洗去,连用5~7天后,汗毛、胡须即可自动脱落,以后不会再发。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经络的三阴三阳在人体分布

”地球仪上,纵横排布着经线与纬线;我们要精确定位某个地区,只需要提供经度、纬度两个数值就可以实现了。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会在同一时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人体的12条经脉也是纵向分布,可以把这些经脉想象为人体上的经线。假设我们自然直立,双手放松,自然下垂;双脚并拢,脚尖向前。当我们正对太阳时,阳光直射到的部位有哪些呢?头面口鼻,颈结喉部,胸腹部,上肢(手臂、手)正前方,下肢(大腿、小腿、足)正前方。这些部位,在中医学中,有一个特定术语来命名,叫做阳明。当我们以侧面正对太阳时,阳光直射的部位,就变成了:侧头部,耳,扇部,身侧部,上肢外侧,下肢外侧。这些部位,同样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做少阳,当我们以后背正对太阳时,阳光就会照射到:后头部,项部,背部,腰部,以及上下肢的后侧。这些部位,称为太阳。除这些部位以外,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部位,是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的,主要是上下肢的内侧面。中医将这些部位进行三等分后,从前到后,分别命名为太阴、厥阴和少阴。也就是说,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称为阳,进一步分为阳明、少阳和太阳;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称为阴,进一步分为太阴、厥阴和少阴。如此便形成了最基本的三阴三阳的概念。中医又根据手足的不同,将此概念更进一步地细化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对这些阴阳对应的部位,单是进行如此模糊的界定,很不方便学习和掌握,于是古人以“划线”的形式,对这些部位进行更为直观的表述,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十二经脉。北宋以前,医生主要按照唐代《皇帝明堂经》指定的人体经穴进行针灸治病。然而《皇帝明堂经》因唐朝末年的战乱轶失,致使后来的针灸取穴失去了标准。为给针灸经穴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宋天圣四年(公元年),宋仁宗诏令国家医学最高机构医官院编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官院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王惟一。王惟一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历任宋仁宗、英宗两朝的医官。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新的针灸经穴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便于保存,又将它分别刻在5块石碑上。宋仁宗认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于是再次诏命根据《新铸铜人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针灸铜人由王惟一负责设计,朝廷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进行铸造,于年铸成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后来历朝历代都依据中医经络穴位的分布,制作了多款针灸铜人,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针灸医学教学和会试。古人会试时将水银注入铜人体内,将体表涂上黄蜡完全遮盖经脉穴位。应试者只能凭经验下针。经络技巧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yzhyb/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