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西藏江孜的这些天,天气格外“关照”远到而来的“点亮明眸”援藏医疗队,每天都是艳阳天高照,蔚蓝的天空铺满了“棉花团”,随时都有拍出大片的既视感。
换做任何一位从内陆过来的人,看到此情此景,都会忍不住拿出手机走到室外,希望记录下这些在内地难得一见的美景,就算有强烈的光照,也无法让人产生丝毫的退却心理。
然而,对于一些当地的孩子来说,身处大晴天的户外,却并非一种享受,眼睛发红、流泪、畏光眯眼,症状严重的时不时还流出鼻涕,鼻腔发出的怪响,让一旁的人都替他难受。
这种症状就是结膜炎。江孜因为地处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眼下9月温度适中但气候非常干燥,当地人的手卫生情况不佳习惯了用手直接揉眼睛,所以结膜炎在当地很常见。截至目前,“点亮明眸”义诊目前筛查了江孜县城4所中小学,和18个乡镇的所有小学的近三千名在校生。从检查结果来看,当地人结膜炎患病情况呈现出了不同于内地的特点。
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在内地,结膜炎人群主要是成年人,而在江孜,发病群体不分年龄层次,老中青少幼都是患病对象。在义诊现场,遇到儿童青少年眼睛充血甚至严重充血,结膜增生的概率非常非常高。不少孩子得了结膜炎之后,家长只是随便给买瓶眼药用用。因为没有对症治疗,耽误了眼病的治疗,结果发展成翼状胬肉,严重者甚至视力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闵行中学初一学生多吉占堆,父母从事畜牧养殖,两年前开始觉得视力模糊,曾去拉萨和江孜看过几次,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注意卫生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才是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
在下乡义诊时,医疗队还遇到了桑旦旺布。他是纳如乡小学六年级学生,经检查患有翼状胬肉(即人们常说的眼睛长“鱼肉”),鼻侧颞侧双向结膜增生,好在还未遮盖瞳孔,视力没有受到影响。但13岁的小罗布就没这么幸运了。医生现场检查发现,小罗布严重结膜充血,经常流泪,做检查都不能忍受强光。其实这种情况十几天前就发现了,家里根本没当回事。目前罗布裸眼视力因翼状胬肉增生导致角膜大散光,视力差到只有0.12/0.02,之所以视力这么差,炎症这么厉害,是因为长期不戴帽帮父母干农活,一直处于强光直射状态,也没有卫生意识所致。在听完医生的诊断结果后,奶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难过得哭了。
医疗队领队、知名眼底病专家董晓云副院长表示,翼状胬肉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如果患者对外观要求不高,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眼病。等到胬肉长到角膜,会因为牵扯导致散光,如果胬肉继需生长遮盖了瞳孔,则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影响眼球运动。这时再行手术,不仅不容易将胬肉切除干净,还会提高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所以旺布和罗布这种情况都应尽早手术!
治疗很可能不够规范。在不同的义诊集中筛查点,眼科医生经过和患有结膜炎孩子细致沟通,很多孩子就算眼睛充血严重,家长也并未带其就医治疗。部分用过药水治疗的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用的何种眼药水。这些孩子患有结膜炎的时间普遍在2年以上,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从这一点看,当地在结膜炎治疗方面可能并不规范。
董晓云副院长提到,根据结膜炎的病情及病程,很可能会用到激素类眼药水(内地通常不用),点滴这种眼药水能迅速减轻结膜充血症状,但也存在并发症风险,包括引起病变和眼压升高,当地对并发症是否能及时正确处理,患者之后能否定期到院复查,这些都要打一个问号。
眼下正值江孜青稞收获季节,当地农民正在抓紧收割,谷物粉尘等都会成为结膜炎的过敏源,导致结膜炎的发生,或加重结膜炎病情,所以有结膜炎的孩子尽量回避农忙场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