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的青岛20度

前天与青岛擦肩而过的“灿鸿”给我们带来了无比凉爽的一天,然而自从昨天入伏之后,“灿鸿”为了感谢我们对它的厚爱,送了我们一个大大的”蒸笼“......

于是,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是热,我们被热醒了...

青岛20°走了,气温一下飙升到30°+

青科的同学,受不了呀!

山东省西部多地气象部门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青岛还算好的了,今天的最高气温也已经达到33℃左右,但是内陆已经攀升至36℃,紫外线强度较高。

不仅如此,正式入伏的第一天,全国都和商量好了似的开启火热的高温模式。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这段时间紫外线指数最高,同时因为湿度大,人体汗腺排汗不畅,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

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多喝水。天气炎热,在宿舍里用电量过高,有些隐形的危险也要防患于未然。

热...热死宝宝了...

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要合理作息,饮食清淡,及时补水。

那入伏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1

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夏季高温情绪易失控,为防情绪中暑,菜市场、车站等人流大的地方少去为好,逛一天汗臭熏天不说,很多人去了之后,回家出现了心情浮躁、难以控制脾气的现象!

2

千万不要吃太多冷饮

三伏天都不让吃冷饮,太残忍了点!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3

不能长时间开空调

空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病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4

不要戴美瞳了,容易得红眼病

由于天气阴湿,病毒细菌易侵袭,“红眼”的病人增多,尤其是戴着美瞳的年轻人。夏天是眼表疾病的高发期,急性结膜炎的患者会增加三四成,年轻人占的比例更高。专家建议,眼睛红了不要热敷,而要冷敷,有助于消肿;还要远离电子屏;不要用眼药膏,因为不利于渗出物排出,会加重病情。

5

不要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户外运动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研究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就会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

6

切记少吃肉,多吃“三薯”

夏吃三薯指的是土豆、紫薯和山药。土豆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可以预防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土豆可以帮你补充维生素A和C,代替由于过多食用肉类而引起的食物酸碱度失衡,让你远离坏情绪。

7

不要一直吹风扇

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的危害大家都懂了,那是不是天热就可以一直吹风扇呢?现在的白领、学生,都爱在桌上放个小风扇,但是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人体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头痛、乏力。专家提醒,使用风扇降温,风扇不宜放得太近,最好能摆头或转页,不要一直正对风扇吹。

8

不要在室外打赤膊

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所以,越是暑热难熬,越不能穿背心短裤,甚至赤膊。打赤膊觉得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

9

寒湿体质千万不能多吃冬瓜荷叶解暑

西瓜味甘性寒,可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但暑证内有寒湿者不宜进食。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压之功,对中暑、痢疾、恶疮等有防治作用,苦瓜里的“多肽-P”还有降糖功效,同样,脾胃虚寒者、孕妇和低血糖者不宜食用苦瓜。冬瓜、鲜荷叶也是性偏寒凉,寒湿等体质不宜多吃。

内容来源于网络

编辑:陈锐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yf/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