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至年1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全国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云兴小学四(3)班学生曹翔文经过理论笔试、成果展示、现场答辩、专家评议等环节的层层选拔,从全国各地的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少年科学院聘为“小院士”,他所研究课题荣获“一等奖”。
喜欢探索所有他未知的东西
曹翔文从小就非常喜欢科学,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喜欢探索所有他未知的东西。为了保护他的好奇心,曹翔文的爸爸妈妈都尽力回答他的问题,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会和他一起去百度,后来开始上学识字以后,曹翔文就发现“书”是个好东西,能从中找到许多的答案。
曹翔文妈妈马娟说,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曹翔文迷上了《十万个为什么》,有一天眼睛出现红肿,当时看不像是红眼病就先把他送学校上学了,结果很快就接到老师的电话,让接回家担心是红眼病。回家后不放心他的眼睛,晚上睡觉前就到他房间里去看看,结果他却躲在被窝里拿着小手电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才明白他的眼睛为什么会这么红,全是用眼过度熬出来的。
马娟说,一直到现在他都对科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哪怕有五分钟的时间他也会去翻两页科学漫画或者读一百科学百科,比如写作业期间,每过四五十分钟都让他休息五分钟、十分钟,他就及时去翻两页,惦记着上次看到什么问题,还没搞清楚。在这次全国展示活动上,他设计的是《机器手臂》,靠超声波来判断帮助盲人。
和孩子做朋友陪着他去做事情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马娟笑着说,她经常接到学校老师的“投诉”电话。有一次,老师来电说:“他下课后在学校的大树下玩蚂蚁和昆虫”,回来就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说:“书上面写这些昆虫有什么习性,遇到一些状况会有什么反应,他想去验证一下”。听到这个答案后,马娟说,当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开始思考了。那如何保护他的求知欲、探索欲,同时也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其实,不怕孩子有任何想法,就怕孩子没有想法。对孩子的想法、好奇心我们都要小心翼翼的去保护。”马娟说,当时我们就告诉他尽量不要用手去直接接触虫子,有一些虫子是有毒的;其次尽量不要在学校去观察,需要找什么样的虫子可以先拿书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找,尽量由我陪同。马娟说,通过这件事情后,她和孩儿子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搭建一些东西,做一些手工,虽然我智商经常遭到碾轧,很多时候会有损做“妈妈”的形象,但我还是很乐意,因为我觉得重要的是“陪同”,不会让孩子觉得孤单,一个人去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会有一些孤独无助,在他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他充分的肯定,这会让他感到快乐。
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马娟也有自己的困惑。马娟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的知识储备已经跟不上他的需求,他问的很多问题我都无法给予正确的解答,所以我也经常会和他一起学习进步,晚上接到他放学以后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安排给他,坐在他傍边看看书,陪他一起去解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陪他读英语……,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题目和他一起想解题的方法,英语的阅读中比较难理解的句子给他解说一下或者查一下字典。”
马娟一直认为当下这个学习的漫长过程中孩子需要有人共同作战,来尽可能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及时的认可和赞赏让他感受到挑战的喜悦。“尤其是英语我希望他能尽快的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他如果有喜欢的课题,不仅可以去参考国内的资料,还可以到国际媒体、网站去了解更多,可以拓宽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学习到更多,让他的想法更成熟,以此来提高思辩能力。”
图由学生家长提供
慧教育徐州在线(wbxjzt)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