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学堂
经典共读
太
上
感
应
篇
第二课
第二课
分享讲师:孙岩导师
时间:/4/14
地点:国之学堂各群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壹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今天这一段内容的前几句“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是跟昨天的最后几句连在一起的,讲的也是上有三台北斗神君,他们在我们的头上录人罪恶,讲到了怎么样惩罚人们所犯下的罪过。人们犯下罪过以后,它是需要进行惩罚和记录的,那这里讲到了“大则夺纪,小则夺算”,“纪”就是你犯了比较大的错误,可能会被夺出寿命12年,一纪就是12年。小则夺算,一算是天,犯了小的过错可能会被夺取掉天的寿命。
贰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
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这些大大小小的罪过是非常多的,可能有几百种。这几百种错误、几百种罪过,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长生,希望自己能够活得长一点,首先就是需要避免这些错误、这些罪过。那有的人就说这么多的罪过,这么多的过恶,几百种我能怎么样分辨,我能记得住吗?有没有详细的表格呀?或者详细的规则之类的东西?
实际上这些罪过,这些所谓的恶的事情,《太上感应篇》里面已经讲到了大部分,在后面的章节都讲出来了,但是如果说让我们全部记住,让我们全部都把它分辨得特别清楚,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有点难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分辨,不是那么容易记忆。
那分辨的话,我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好办法能够把它分辨出来呢?其实对于我们整个的生态来说,大家还是比较容易的,外面的人他在不在乎这些我们不知道,他会不会分辨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也不关心,但是如果有机会能够让他们明白这些,我们还是尽量的会去让他们了解,但是首先我们自己要尽可能地避免跳坑,尽可能地避免这些过恶。
那我们如何分辨这些过恶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到其中的规律,找到规律以后按照规律去进行分辨。碰到事情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公式,一个原则,我就能够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罪过、过恶,会不会减少我12年或者天的寿命。当然减少寿命这件事,我们大家不用把它当作第一条判断原则,而是说更应该用自己的良心去判断,更应该用自己的德行去承载、去判断,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要重视的部分。
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通过看事情背后的意义,这个背后的意义其实比较紧密的部分是我们要懂得成功的真正意义,也就是真正的成功,在《意念力》这本书里面也讲到了非常多这方面的内容。昨天我们也提到了《意念力》的共读,可能这段时间也会启动第三期的共读。当我们有这种意识去看事情背后的意义,我们提升了自己的维度,我们放大了自己的格局,我们把自己的眼界变得与常人不同,这时候我们的分辨能力就会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的判断能力也会处在一个高维模式下。当我们从高维看低维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东西的是非对错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所有的伙伴都知道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维度,我们怎么样去判断自己,怎么样去观察自己,有一些最简单的人生参数,最直观的就是一个心商的问题。因为心商代表了人的格局意识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那我们今天读的这些经典都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家的心商,甚至提升大家的智商和情商,这些都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分辨能力,有助于让我们处在比较高维的模式下,去面对我们人生的这场发现之旅。
所以对于我们果汁宝宝来说,我们想避免的话是要比外面的人要容易得多,而且我们面对所有事情的维度也是不一样,那我们的处理方式也就不一样,所以说我们的人生就会过得更加的自在,就会过得更加的有意义,就会为整个宇宙、整个社会提供不一样的正能量。
叁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简单来讲就是合乎正常的自然规律和大道的事情就要去好好地发扬光大,一直推进往前去做。不合乎道理的事情,不合乎正常的自然规律和大道的事情,就要及时停止,停止也是一种止损,规避风险的行为。
在这里我们更应该重视道德的问题,昨天我们用了一种道德的解释方法就是良心,“道”可以理解为良心。良心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更加容易理解,那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看一看这件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如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肯定对别人也没有什么伤害,那就可以去做。
如果说是一件丧尽天良,连自己良心都过不去的事情,你还能继续做下去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逻辑,当然我们如果说对“道”的理解,对“德”的理解更加深刻的话,那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更高的维度去判断这个事情要不要做,要不要止损,要不要停止。
总之我们不推崇大家走歪门邪道,有时候一些歪门邪道可能会让你赚钱很快,会让你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但是这些位置当你得到了以后,后面会给你埋下非常强大的恶的种子,那将来在你身上的这种果报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说我们为什么不要走邪恶之途,不在暗处欺负别人,其实在暗处欺负别人也是一种极其不讲道德的事情,因为背后暗算别人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嫉妒心,你为什么要暗算别人?就是因为有嫉妒心。
我记得以前的课程当中,我曾经讲过我们家里面,我爸爸以前是当小学校长,我爸是一个特别正直,特别老实的人,平时大家都很看好他,所以就推崇他作为我们当地的小学校长,但是有的人就在背后、在私底下就会产生很多的嫉妒、嗔恨。经常会时不时的写一封举报信,时不时去告黑状,然后在后面各种各样的暗算,但是尽管他这样暗算还是没有成功,因为我爸爸从来都不会乱来,比如说他之前管着学校的财务之类的事情,他连一分钱都不敢动,所以这种情况下,别人怎么样举报你,怎么样来暗算你都没有用。
但是在对方的心里面,越是这样对方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嗔恨心,他觉得你过得很好,他觉得你的状态很好,他心里边就得红眼病。那这种嗔恨心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是非常可怕的,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绝症、癌症、大病,它的根源都是来自于这种嗔恨心。
在中医里面有一种讲法叫做“万病源于心”,这个心就是你的心态,你的情绪。那我们知道这种嗔恨的情绪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绪,嗔恨心是很多大病绝症的根源,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我爸他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教育,他身边有很多的朋友、同学,还有一些也是曾经在位置很高的地方当领导,后来陆陆续续的就有不少人因为癌症、因为绝症就离开了,去世了。
后来他问了好几个人的家属,问他们以前的状态怎么样,情绪怎么样?最后得出来了一个特别简单的结论,这个简单的结论就是这些人里面大多数的人平时都特别喜欢生气,常年处于非常不好的情绪当中,这种不好的情绪包括了嗔恨心,包括了一天到晚跟家人、跟外面的人去较劲生气,自己跟自己也过不去,就是所谓的活反了,活不明白的状态。那这种状态其实中间有很多的就是因为你跟别人较劲,表面上和暗地里一天到晚地去跟别人明争暗斗,你一定会产生很多的嗔恨心,这种嗔恨心就会导致你身上的细胞、结构、免疫力发生很大的变化,长时间下去以后你的气血也不会好,你的细胞也会发生病变,那时间长了以后就慢慢的形成痰湿,痰湿就形成了肿瘤。
最终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肯定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病症,那身上的气血运行不通了,痰湿又特别多,你的情绪又特别的绷紧,就没有办法把垃圾毒素这些东西排出去。人生几十年,有的十几年时间就会形成很多潜在的病兆,这些病兆时间长了以后就会慢慢恶化,以后就会向特别严重的状态去发展。所以说很多的绝症、癌症、病症这些都是源自于嗔恨心,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我们是在还是在任何一个场合,在我们自己的家庭范围内,或是在我们的单位里面,我们都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一定要让自己的愉悦情绪长期占领着自己的这个容器。
另外一个方面,从吸引力法则上来看,自己因为长期浸泡在这样一个情绪当中,不管你是嫉妒心、红眼病,还是你特别的嗔恨,恨这个恨那个,那你状态就非常不好,能量就处于以下,心商以下,那这种情况下会让你的容器质量也是在以下。我们都知道羞愧的思想或者嗔恨的思想都是在以下,非常的可怕,那容器是这样的质量,你能吸引来什么样的好东西呢?所以说你的容器跟你的通道,因为你的情绪长期处于非常低的能量下,那么你的生活质量、你的财富、你身边的人脉、跟你做事情的流程,全部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体本身就是一个过滤器,我们所有吃的食物是从吃进去以后,人体进行过滤之后,留下了精华部分,让我们自己不断的去转化为能量,支撑自己的人生向前走,这是物理方面的。情绪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不管是吸收了什么文化知识,都会去转化成自己需要的能量,或者是把一些负能量抵消了,留下正能量,或者用我们的正能量把它转化成正能量,这些都是我们人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那在这过程当中你就是一个容器,你就是一个通道,你这个容器和通道质量这么差,想一想你所留下的东西、你所过滤出来的、你所加工出来的东西会怎么样呢?
所以说长期保持嗔恨心的人是一个诸事不顺,诸事异常不顺的常态,因为自己的情绪造就的能量场会破坏很多正常事情的进程,本来这件事情是很好做的,谁做都会很顺利的,但是因为你怀着一种特别不好的心情去做,或者是不怀好意去做,最后就会导致事情的结果变得非常的糟糕或者变成恶果。所以说很多人喜欢暗地里去暗算别人、举报别人、去伤害别人、甚至背后捅刀子,表面上看是欺负别人,实际上是欺负自己的自残行为,大家一定要特别清楚这一点,一定不要有这种特别不好的想法和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起心动念。
肆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积德累功”我们大家应该非常的上心,应该也非常的清楚,我就不再过多去讲。我们的福报和德行更高层面是一种功德,这种功德我们要积累下来的话,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人生的成就。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如果说你的功德大的话,你就可以更好地进入大圆满,可以更快地去涅槃。
“慈心于物”指的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的慈悲心扩及万物,对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慈悲心。我们昨天讲到了恭敬之心,恭敬心是我们对万事万物都要保持敬畏,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不管是植物还是我们身边所用的所有的物品,我们都要对它们产生恭敬心。哪怕是对水,有的人可能会相信“水知道答案”里面讲的事情,有的人不相信。“水知道答案”里面讲的水是可以跟我们对话的,当你跟它说很好的话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它的善意,比如说你在洗衣服的时候,你就跟水说谢谢你,感恩你,然后你也非常的节俭,非常的节省,你一直对它那么说,它就会给你的衣服洗得更干净。比如说你在喝水的时候、你在烧水的时候、做所有入口的水的时候,你也跟它说谢谢你,你就会发现水会很甜。
那我们曾经讲过慈悲心,我在和我们的上也经常会讲到慈悲心这件事情。关于慈悲心,我们的认知就是让人懂得人生真正意义的根源之一。如果说你真正有慈悲心,你的人生追求的目标会跟别人截然不同。因为大多数的人追求的都是成名,也就是假成功,是获得名和利,有名有利又有权势,我可以为所欲为,我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所谓的吃喝玩乐这种逍遥自在和享受。大多数人都是希望得到这样的人生。
但是如果说你具备了慈悲心以后,你会发现你人生追求的目标,你人生的意义就跟他们不一样了。你追求的是真正的成功,你追求的是通过自己生命的影响、通过自己的帮助让别人的生命也更加的鲜活,让别人的生命也更加的闪亮,让他们也活得更加有意义,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帮助更多人的生命,去支持他们,让他们的人生发现之旅也走得更加的精彩辉煌。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原来佛陀的名字叫做乔达摩悉达多,他本身是皇宫里边的一位王子,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曾经在更早世的时候,他的状态也是非常不好的。他的第一次慈悲行动是在非常早的一世,在一个不相称的地方,也就是一个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那个时候他也不是菩萨,而是一个因为自己做了太多的恶业被转生到地狱的众生,当时他就是在地狱道里边受苦受惩罚。
在当时他和他的一位同伴因为做了太多的恶业,被投生到地狱道,他们都是这样的众生。当时在里面干活和受苦,他们俩当时就像劳改犯一样,被迫拉着一辆车穿过地狱之火,受这种地狱之苦。阎王就坐在后方无情的用鞭子抽打着他们。乔达摩悉达多当时还是比较健壮的,那种鞭子抽打对他的伤害还没有太大,他还是能够扛过来的。但是跟他一起的同伴身体非常虚弱,又比较瘦,阎王的鞭子抽打在他的同伴身上,就发现他这个同伴很快受不了,也即将被打趴下了,阎王就打得特别的凶,他同伴越是体现出这种虚弱的状态,阎王就打得更凶残。
悉达多看到了同伴被鞭打,感觉他这个身体这么差可能快受不了。也就在这个时候的一念之间,他产生了一种慈悲心,因为原来他是没有慈悲心的,他曾经一直是做了很多的恶果,所以才被投生到地狱里面。但却在那一瞬间,悉达多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慈悲心,这股慈悲心让他去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什么呢?
他就去求阎王,让阎王放他那个同伴走。他跟阎王说,让我来背负两个人的重量,你打的话就把两个人抽打的次数都打在我的身上。这个时候阎王就发怒了,发怒之后阎王就对他重击,对他进行了更加强烈的鞭打,甚至抽打他的头部,全身打得伤痕累累。最后因为打得太厉害了,他就头裂而亡,当时头被打开了以后他就又重生了。这次,他就投生到善道了,因为他在那一瞬间起了念、起了这份慈悲心,让他从恶道转世到善道。所以说慈悲心是非常强大的。
在他死亡的那一瞬间,从地狱道转生到善道的过程中,他的慈悲心就更加强烈的扩张、增长、放大,所以在后来他进入善道以后,他的慈悲心就持续增长,在后面不断的轮回转世当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善。他的慈悲心引发了菩提心,然后不断地修行,去帮助别人,所以在他后面的累世累劫当中就变得越来越灿烂,越来越辉煌,最后就成为了大家知道的佛陀。
那《太上感应篇》其实是道家的经典,大家可以看一下,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还是一个真正向善的、真正用无条件的无分别的爱来对待所有众生的宗教也好,信仰也好,一种学问也好,那其实佛家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也不是纯粹的属于信仰。那按照我们目前能够碰到的非常多修为高的高僧大德,他们的讲法就是佛学其实是一种学问,我们是去研究它,去学习它。道家也是一样的,道家是我们东方、我们中华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它们都是属于学问。
对于这种爱相关的、善念相关的、正心正念相关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样的教派里面,什么样的文化里面,我觉得都是相通的。你要去劝人向善,你就用任何好的正心正念的知识文化,都可以去让人向善。
《太上感应篇》被很多的高僧大德,被很多的先贤推崇为“人间劝善第一书”,这个称号和名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我们今天能够有幸学习到《太上感应篇》,能够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个也是我们的福报,所以说我们更加应该生起一种恭敬之心。
伍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这个在《管子》里面讲得比较多,在《大学》里面讲得也比较多,那至于为什么要“忠孝友悌”,《大学》里面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源是非常基础的东西,今天我们就不再详细地去展开讲了,这个内容我觉得大家都吸收得比较多,我们在前面讲得比较多,如果说不是特别了解的伙伴可以再去听我前面讲的《管子》和《大学》,《大学》里面对这个话题讲得非常透彻,也是比较核心的话题。因为你只有修身齐家这些条件做到了,才能够去治国平天下,在“齐家”里面“忠孝友悌”又是非常核心的东西,所以说我们大家知道这个逻辑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做到,当我们真正做到了“忠孝友悌”,后面这句“正己化人”其实说的就是,首先我们要把自己端正了,我们才能够去劝化别人。在家里“忠孝友悌”就是说,我们要对我们的兄长父母非常的尊重,对我们的姊妹要非常的爱惜,如果说你做不到,那他们也做不到,那天下人也做不到。后面说的“正己化人”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在此插入一个小话题,这个话题就是修行的问题。“修行”用五台山我们师父讲的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就是修改、修正,“行”就是自己的行为。这个行为代表了你的思想行为,代表了你实际的动作,你所做的事情。
所以说“正己化人”首先如果说你自己都没有修好,你怎么去度化别人呢?那我们要把自己修好了,我们的行为变好了,我们的现状变好了,我们各种各样的外在条件都变好了以后,让别人可以看到,从而我们就可以吸引到他们,来跟我们做一样的事情,去改变自己。
这里一样的事情,不是说要我们现在做什么工作他们就怎么做,而是说我们今天去行善,我们今天用正心正念的方式,用修心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维度,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的灿烂,从而去支持更多其他的生命。这种方式是通过吸引以后启发别人,让别人去自己改变自己,当他们自己改变了自己以后,原来可能是活反了,原来可能是没有走在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或者说他们原来是离修行非常远,那通过你的启发让他们发现了真正的正确之路,从而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新世界,这样就是非常好的。
佛菩萨说的度化他人,不是说让你一天到晚因为学习了一种技术、去跟一个师父修行或者说出家了,或者说你去什么地方学了很多东西,回来以后就一天到晚地教训别人、教诲别人,中间又有很多东西是你自己并没有做到的,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首先是要修自己,自己修好了影响到别人,让别人看到结果,这个结果对他们才是一种真正的影响。有很多都是不言之教,我们一直在行不言之教,比如每天我们说要早睡早起,我们说十点熄灯,最迟11点睡觉,那你自己每天晚上都一两点睡觉,你只是说这个话,最后别人怎么会听你的呢。
讲到这里,今天给大家加餐一个大多数人都“蒙在鼓里”的逻辑,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不到这个逻辑,一直在做无用功,尤其是在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