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月5日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这意味着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中医专家提醒,立夏后有4种疾病将进入高发期,男女老少都可能中招,公众需慎防。
1、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2、热伤风
夏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夏季天气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使身体受凉而发生感冒。热伤风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对于热伤风,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一般两三日即可痊愈。对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可用中药治疗。预防热伤风,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高温天,同时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皮肤病
立夏时节是皮肤病的高发季,夏季蚊虫较多理不当易引发皮肤病。立夏过后的节气为小满,这也是皮肤病、细菌性痢疾高发作的节气。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穿得越少,裸露的肌肤增多了,皮肤接触病菌的机会也增多了。裸露肌肤在好几个地方都有同病毒“亲密接触”,如公交车、商场、医院、娱乐场所等等,肌肤都有可能感染上病毒。
这一方面让肌肤本身产生病变,另一方面,带着病毒的肌肤如不经消毒,可以通过衣服、人的交往等传播病毒,肌肤因此成为传染途径,肌肤的消毒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4、眼病
春夏换季最常见的眼部问题就是红眼病了。红眼病常出没于高温高湿季节,而春夏之交,雨水泛滥使得空气湿度大,给了它可乘之机。
红眼病具有传染性,感染后发病快。一般情况下,患者会感觉双眼剧烈疼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有水样分泌物,甚至会出现球结膜点状、片状出血的症状。
红眼病患者眼部不要包扎,也不要戴眼罩,开放眼部才能使分泌物畅通地排出,以降低局部温度、防止病菌繁殖生长。患者除了要及时治疗,还要防止传染他人,洗漱用品如毛巾、脸盆等和擦拭物品不能和其他人共用。
以上4种疾病在立夏时节开始进入高发期,大家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哦!那么立夏过后该如何养生呢?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黄帝内经》: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意思是:你违背了夏季这个节气的养生原则,就会耗伤心血!心对应夏,夏季心旺肾衰,心为君主之官,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立夏的养生要围绕“养血补心”,其次“培补肾气”来做!送你几个健康养生餐,快拿笔记下来。
立夏茶饮:神仙姜枣茶
原料:带皮生姜,六个红枣
准备:盆中放少许面粉,加入清水搅匀,整块生姜放进去泡洗10分钟,冲洗干净,不要去皮,连皮一起切下三大片备用,红枣洗净掰开
做法:红枣姜片一起冷水下锅,煮开后中火再煮10分钟,放入保温杯,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功效: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水分代谢;调消化助免疫
注意:喝热的,不要喝凉的;最好上午喝完;初夏,仲夏喝两个月,入伏前停止;内热重及孕晚期不要喝
山药枣豆糕
山药50克,扁豆30克,陈皮丝5克,大枣肉50克,粘粉克,白糖适量。
先将山药、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大枣肉切丝,将粘粉加适量水和成浆,放入山药、扁豆、大枣肉拌匀,加入适量白糖,倒在盘中,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百合粳米粥
做法:先取3两鲜百合、30颗大枣以及少许莲子,和粳米一起放入煲锅中熬粥,在出锅前可以加入一些冰糖,增加甜味,再炖一小会即可。
作用:养心安神、润肺调中、促进睡眠。
养心草炒鸡蛋
养心草富含维生素C。维C可促胶原蛋白吸收,保持了皮肤弹性,具有一定的防晒美白功效。
做法:养心草切段,红椒切丁,鸡蛋打散。混合食材,搅拌均匀,待油烧热后倒入,翻炒即可。